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Journal Stud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内涵架构、运行机制和完善理路

    罗永宽陈思雨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制度化体系化推进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从内涵架构看,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呈现根本性制度规范、主体性制度规范、内容性制度规范、保障性制度规范四重结构特征.从运行机制看,这一体系在运转过程中形成了动力、协同、评估、优化四大机制.新时代,要遵循"内容-主体-执行-创新"逻辑,着力在体系完善、主体认同、执行保障和制度革新上下功夫,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成熟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党的领导水平长期执政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性诸问题的反思与超越

    朱喆张璇璇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人类近现代史,虽然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但主要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都不同程度地陷入现代化"发展陷阱".由资本逻辑所支配的文明对立的逻辑、政治权力的逻辑、社会分化的逻辑、劳动异化的逻辑、生态文明的逻辑等诸多问题,致使全球都被裹挟至现代性困境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反思性与超越性,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西方国家现代性的片面演进吁求着完整的现代性出场.面对这一前沿命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扬弃资本逻辑、坚持人民至上逻辑,构建起更为完整的现代性运行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在兼顾自身健康发展与全球共同发展的同时,找到了摒弃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弊端的实践途径,探索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开辟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性文明形态中西文明

    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治理

    江国华顾红松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出现了数字鸿沟现象,进而导致数字弱势群体的产生.数字鸿沟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效果沟三个层次,对应可将数字弱势群体分为绝对数字弱势群体、相对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时代,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被附上了数字化标签,表现为数字接入权、数字发展权、数字平等权及数字自由权的贫困.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说以法治正义统摄数字正义乃其前端治理的基本路径,那么融差序正义于程序正义之中就是其过程治理的关键举措,而以司法保障铸牢最后屏障则是其末端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数字鸿沟数字弱势群体权利贫困国家保护义务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村养老产业智慧化升级的逻辑进路

    陈伟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双重政策驱动力之下,农村养老产业的智慧化升级势在必行.基于对"数字乡村科技-农村养老产业"的考辨,本次研究甄选皖西南偏远山区Y县作为空间劣势下存在"急难盼愁"型养老需求的典型案例,旨在从学理层面率先厘清在重塑传统养老范式的过程中"数智性工具"(生产资料)—"复合型人才"(劳动者)—"新质态产能"(劳动对象)之间的互构关系,以及三者优化组合基础上所增殖出的"智慧效能",进而尝试创建由"互联网+物联网+人才池"架构而成的"互联网化+数智化+专业化"三效一体型农村养老产业智慧化体系.

    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农村养老产业智慧化体系

    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责任政治逻辑

    张力伟吴楠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有质量、有成效的基层协商民主贯穿着深刻的责任政治逻辑.责任政治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以构建负责任的基层协商民主为目标.第一,负责任的基层协商民主需要明确民主"解决问题"的实际功用,构建包容性、适应性的参与范围,体现责任中的"回应"关系;第二,负责任的基层协商民主需要多元协商主体负责任的参与、在协商全过程中保持具有公共精神的参与态度以及践行理性宽容的政治沟通;第三,负责任的基层协商民主需要"全过程监督",以保障协商主体有效参与、协商过程契合民主规则、协商内容与结果始终符合人民期待.简言之,以责任政治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提供了以责任看待民主的视角,契合了中国协商民主建设的自主性内生性之路.

    基层民主协商民主责任政治基层治理

    嵌入、统合与赋能:干部驻村助推乡村有效治理的三种实践取向

    钟海张裕欣
    5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新阶段的实践场域,构建"结构-过程-功能"三维理论框架,可以阐释干部驻村助推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践取向,即基于结构维度通过刚柔结合式嵌入以重构乡村治理秩序的嵌入型治理,基于过程维度通过政社统合以整合乡村治理资源的统合型治理以及基于功能维度通过平台与机制创新组合以激发乡村治理活力的赋能型治理.嵌入型治理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驻村干部从组织嵌入走向身份嵌入以真正赢得村民的认同支持,统合型治理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治理资源从条块动员走向政社统合以真正达到资源要素的跨层越级整合,赋能型治理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治理效果从有力有形走向有序有效,从而真正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

    干部驻村乡村治理嵌入型治理统合型治理赋能型治理

    国有资本进入对民营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兼论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机制

    张建宇张琳杨旭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基础,通过在市场失灵时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助力企业适应数字化创新对传统技术创新范式及行动逻辑的变革.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探讨新型举国体制下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形成的数字化创新共同体是新型举国体制下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有效治理安排,国有资本主要通过发挥示范引领、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创新,且在战略性国有资本参股、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下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制度优势,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统筹协调、资源赋能与组织动员能力,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数字化创新模式,以实现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有资本数字化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行业竞争程度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韧性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

    徐柳怡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城市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风险越来越多,数字经济发展将会提高城市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借助SFIC分析框架,将数字经济嵌入城市韧性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和安全韧性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的变革不断塑造城市新样态,但也面临数字化转型与韧性治理的多重内在冲突.增强城市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需要从数实融合、规划引领、场景拓展、系统集成等方面施策,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韧性的积极作用.

    数字经济城市韧性韧性治理协同治理

    侵犯网络交易秩序行为的类型化展开与刑法规制

    耿立峰连赛君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向刷单行为与反向刷单行为是两种典型的侵犯网络交易秩序的行为,二者在行为方式、行为效果上存在差异.非法经营罪不能妥当评价正向刷单行为,而将反向刷单行为定性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在现行刑法的规范供给内,适用虚假广告罪论处正向刷单行为、适用损害商业信誉罪评价反向刷单行为,是可供选择的权宜之计.规制侵犯网络交易秩序行为的理想路径,是在刑法分则第三章"扰乱市场秩序罪"一节中增设"组织虚构网络交易罪",将该罪界定为目的犯,并在罪状设计、法定刑配置方面协调好刑法与前置法的关系.

    正向刷单行为反向刷单行为公平竞争秩序组织虚构网络交易罪

    嵌入式双轨治理: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陈仁兴谢铠蔚于玲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文章以J市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制度的具体实践为例,探索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对深度访谈资料的主题分析,结合双轨政治理论与嵌入式治理理论,文章提出了嵌入式双轨治理模型.乡村振兴工作专员作为内源人才嵌入乡土社会,依托政治嵌入、关系嵌入和文化嵌入,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网络.基于嵌入式双轨治理模型的分析,文章提出打通治理体系"制度关",突破治理主体"信任关",贯通治理场域"知识关",以期破除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治理梗阻,推动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内源式发展嵌入式双轨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