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Journal Stud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出场语境、在场样态与立场自觉

    刘明松王倩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出场语境,既要在"中国-世界"的横向空间中拓宽视角,又要在"历史-时代"的纵向时间轴上追溯演进,以双轨并行的研究深入挖掘其时空语境的话语共演.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作为一套涵盖政治、学术与大众话语的建构性话语体系,需要从其学理性的表达形态、内容构成及功能指向三个层面,深入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在场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想稳固矗立于国际舆论场,持续占据一席之地并发挥影响力,就必须协同推进内部建构与外部穿透的双向进程,形成提炼标识、内外兼修的立场自觉,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成为推动世界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强大驱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性话语国际话语交流

    包容性法治: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法治特征及效能提升

    曾钰诚冯霞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首次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出专门部署,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我革命过程中,通过整合包容党内法规制度、国家法律、党的纪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规范形式和内容,构建起由党章及其下设的党的领导制度规范、党和国家组织制度规范、党的自身建设制度规范、党和国家监督保障制度规范四大板块组成的制度规范体系."包容性法治"框架下的自我革命实现了不同治理规范、治理主体、治理内容的包容,确立起全面整合、多元协同的法治秩序.这可从提升自我革命的制度协同性、体系融贯性、系统调适性等方面持续努力.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包容性法治

    "流量"作为一种技术环境:中立逻辑与本土实践

    王建磊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数字化生存"到"数字化繁荣",流量成为当今最突出的技术环境表征与具象化存在,既推动"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转型,也促使信息数据和货币资本无需中介地转化,在影响个体行动与社会秩序重构的过程中成为互联网场域的关键通货.流量在塑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整合及运行秩序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资本主义的新批判路径,即量化一切所带来的生产性权力的隐喻和消极后果.然而,流量首先是技术的产物,也是互联网商业体系和货币流通亟需的新标准.以技术中立的逻辑重新审视流量,在与流量必然性共存的前提下,需要顶层设计来破除商业平台的流量收割,以彰显社会公器之益.

    流量平台技术中立公共价值

    智能官僚主义的产生逻辑及治理建议

    宋国恺陈奕霖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官僚主义是行政管理主体主导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的智慧治理的衍生产物,研究智慧治理中智能官僚主义产生的逻辑并提出解决思路,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科层制理论分析,发现智能官僚主义是科层体系引入智能技术后,其组织逻辑、技术逻辑、运转逻辑和利益逻辑均发生重要变化并共同作用的产物.基于此,认为利用智能技术建立服务对象自下而上的反映渠道的赋权治理、强化"理念-体制-技术"的综合治理,以及政务绩效评价制度创新治理,是消解智能官僚主义的重要思路.

    智慧治理官僚主义智能官僚主义

    党的组织力何以助推乡村共同富裕?——基于"情景-主体-策略-制度"的解释框架

    杨晓婷倪国华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力是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基于对组织力概念的辨析,本文构建了"情景-主体-策略-制度"4维理论框架,以解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力在落实国家中心任务实现"集体协商-共同目标-集体行动-共同富裕"中的具体行动逻辑.进一步,结合浙江省K镇"党建联盟+片区组团"的具体实践案例,研究发现党的组织力通过"对接统合"多元主体,进而"引领创变"形成因地制宜、因村而变的不同策略选择,是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中公共事务治理能力弱化困局、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最后,本文从强化"党建引领+村民参与"的组织结构,实现民主集中的"集体协商";发挥组织力"对接统合+引领创变"优势,凝聚发展有望的"共同目标";组织力赋能公共事务治理能力,激发内生驱动的"集体行动";党员接力培育村内精英,持续实现"共同富裕"等4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组织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共同富裕群众路线集体行动

    组织化平台:乡镇工作专班的运行逻辑——以武汉市A街道为例

    周展孟庆渡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平台视角分析工作专班与复杂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工作专班作为一种组织化平台,通过权力、资源、能力的组织化,实现了治理"权力-责任"、治理"任务-资源"、治理"环境-能力"的精准匹配,塑造了基层平台型治理的新格局.在实践中,工作专班表现为事权承接平台、组织动员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和政策执行平台的集合;其运作机制包括政策转换机制、双重动员机制、事权分流机制与借势借力机制.工作专班机制的成功运转,提升了乡镇政府的复杂治理能力与水平.

    工作专班组织化平台平台型政府复杂治理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时空坐标及其可能转换——基于三种方法论进路的比较

    郭台辉魏德伟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思想史研究必然涉及情境、问题、文本、思想家、研究者诸要素.对这些要素的不同侧重,依据不同的知识脉络传统,形成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不同时空坐标系.运用去时空化、再时空化、时空变迁的时空坐标分析框架,比较三种成熟的政治思想史方法论进路,即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文本主义研究、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历史语境主义研究与以科塞雷克为代表的概念史研究,可知,三种时空坐标图式对诸要素的不同侧重有各自理据,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有共识、分歧与融合,亦可有条件地转换.这有助于在方法论层面丰富和扩展当下及未来的政治思想史研究.

    政治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时空转换

    党的组织法规制度法典化:规范渊源、价值功能与实践路径

    段凡王新博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制度是党的组织法规制度的重点内容,其体系化实践可以作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法典化探索的"试金石"和"先行军".党内法规和党的规范性文件均是党的组织法规制度法典化在形式上的规范渊源.党的组织法规制度法典化为管党治党建设党提供更为完备的制度供给、更为明确的制度表达、更为系统的制度保障,可以高效地传达党的意志并及时纠错,增强制度执行力,消除制度的碎片化状态.法典化可以采取整合式的体系型范式,实现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协调统一.推动开启党的组织法规制度法典化进程,有益于进一步发挥党内法规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政治和法治保障作用.

    党内法规党的组织法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法典化

    听"歌"识理:红色歌谣的听觉叙事(1927-1937)

    张品良付昱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红色歌谣传播马克思主义,让人民群众听"歌"识理,是中国共产党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伟大创举.红色歌谣以听觉为渠道,以叙事为手段,符合通感特征、场域特征、互文特征及当地固有的民歌传统特征,将马克思主义抽象化理论转化为形象化、故事化、情感化的受众体验话语,使面向苏区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可能.红色歌谣的传唱促进了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启蒙了广大革命根据地人民,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永续价值的新境界.

    红色歌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歌谣叙事听觉传播

    以健康公平推进共同富裕

    谢地武晓岚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健康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共同富裕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贯彻和体现.以健康公平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健康公平推进共同富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其基本逻辑是健康公平和共同富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高度统一,主要表现为全民性、全面性、均等性和循序性;以健康公平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包括提供高质量更广范围的健康供给、增加健康供给可及性、循序渐进分阶段发展.基于此,应积极推进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做大健康"蛋糕",同时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健康不平等,分好健康"蛋糕",真正发挥健康公平的"共富"效应.

    健康公平共同富裕健康中国建设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