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探索
学习与探索

张磊

月刊

1002-462X

xxts@chinajournal.net.cn

0451-86211635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2号

学习与探索/Journal Study &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学习、探索、开拓、创新”作为刊物的灵魂,以从理论上回答历史进程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为目标。以原则性、学术性、探索性、时代性办办刊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法治改革与法治创新的辩证关系

    莫纪宏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法治改革和法治创新的性质、内涵、特征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在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建立起扎实的逻辑关联和制度联系.通过制度化的法治改革和法治创新措施来推动法治本身的发展和进步,通过法治自身的现代化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实现,在此过程中,法治与改革、法治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首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政策目标.

    法治改革法治创新法治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宪法实践创新

    发挥法治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动作用

    王耀海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能动作用.改革与法治同质共性,改革内存法治属性,内在需要法治力量.法治能够促进改革权威化,巩固改革成果,凝聚改革共识,保护改革执行者,推动改革持续化.同时,法治还能够对冲改革阻力,避免改革弱化,阻断改革回潮.法治作为自我证成的系统,能够稳定地表达和保障改革,进而引导改革不断深化.法治已经对当代中国改革发挥了较大的能动作用,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其作用也必然日益深化,从而推动改革更深入地展开.

    全面深化改革法治型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依赖法治的能动作用

    提高生活品质的社会政策路径

    王春光
    18-21页

    社会政策视角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研究(笔谈)

    18页

    幸福感的实现路径

    王宁
    22-26页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何文炯
    26-29页

    在"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中重新思考虚无主义

    王晓升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虚无主义否定超越经验的领域的时候,虚无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实证主义,它是拜物教的变种.当它所崇拜的神没有像它期待的那样发挥作用的时候,这个神就被它完全否定了.这种变种的拜物教与第一哲学奇特地结合在一起.它也要追问最终的、绝对的东西,不过对它来说,这个最终的绝对的东西是无.它只能在"有"和"无"之间徘徊,而不能辩证地理解"有"和"无"的关系.由于它缺乏辩证法,因此它既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否定了生存的意义,也从日常的角度否定了生存的意义.它无法理解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意义.虚无主义必然会陷入自我矛盾之中,并且最终必定否定"虚无"本身.

    虚无主义实证主义拜物教意义危机

    空间哲学转向视域中的第二自然及其重释

    贾中海许铮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斐伏尔从马克思人化自然和资本增殖理论出发,深化对第二自然的研究,将原本被视为主观的、物化的第二自然从精神空间中脱离,认为第二自然在为资本增殖积累服务的生产过程中被剥夺进而僵化.僵化的第二自然在空间生产和城市规划中均被资本生产所控制,仅具有交换价值,这破坏了人的主体性和作为物品的自然的使用价值.为了使抽象自然完成从交换价值向使用价值的复归,列斐伏尔提出应以主体差异性为核心,瓦解虚假的工业化城市所造成的资本过度集中化、产品过度同质化等问题,使第二自然以作品的形式存在,成为自在自为形式的"都市现实".列斐伏尔空间哲学视域下的第二自然思想为西方现代城镇空间的政治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为其构建全新的城市空间未来图景打开了思想空间.

    第二自然列斐伏尔空间哲学

    数字时代算法传播的主体异化与民主困境

    庞金友孙玉寻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秩序是影响政治社会之民主程度的重要维度.算法以其传播网络的数字聚合、传播空间的数字取向与传播关系的数字构建,构筑了以数字秩序为基础的运行环境.算法传播的数字秩序赋予政治人以新的存在形态——"数字人"."数字人"是政治主体的异化样态,它以数字升维、数字透明和数字交往为特质,大大降低了政治人的自主性,损害了政治人的尊严感,扭曲了政治人的社会本质."数字人"的政治主体异化揭示了算法传播的数字权力逻辑.深度嵌入传播过程的算法权力在政治主体之间内置了不对等的权力冲突与非合理的权利让渡困囿,进而扩大了政治主体间的数字权能张力,使民主社会陷入权力实践冲突、权利让渡扭曲与政治共识分裂的困境之中.民主社会的信息技术使用及其传播秩序构建需要确立人之主体相对于技术客体、社会权利相对于公共权力的价值优先性,既要防止技术律令对政治人的环境规训,也要避免技术权力异化对公共福祉的损害.

    数字时代算法传播数字权力数字秩序"数字人"

    政治修辞视角下Sora的潜在风险与调适

    张爱军杨丹妮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Sora的本质是利用智能技术打造"世界模拟器",实现虚拟世界的全景叙事.Sora在政治修辞视角下表现为全景叙事创制情感共鸣、话语机制引导行为规范、意识形态参与美学渗透.但当技术超越法治、权力的范围时,政治修辞就变为修辞幻象,进而引发意识形态错乱、伦理偏移、数智鸿沟等风险.为了更好地调适技术风险,应通过媒介技术的范式转换、多维主体的责任锚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微观显现、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塑造等方式适应虚拟世界的传播规则.

    Sora政治修辞修辞幻象技术异化数智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