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探索
学习与探索

张磊

月刊

1002-462X

xxts@chinajournal.net.cn

0451-86211635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2号

学习与探索/Journal Study &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学习、探索、开拓、创新”作为刊物的灵魂,以从理论上回答历史进程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为目标。以原则性、学术性、探索性、时代性办办刊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及其实践——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多维度比较

    贾德忠孙润南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党及其构成的政党结构关系联结着国家与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既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而创造出的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通过对中西方政党制度中的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权(国家)三重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挖掘两者的同质性构成和异质性基础,从而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实践模式作出学理阐释,更好地将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西方政党制度多维度比较制度优势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逻辑理路、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向

    肖扬伟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党建话语的崭新表达,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重要保证.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光辉历史.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将党锻造成为始终领导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自我革命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形态逻辑

    袁茵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于历史性和现实性中构成了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其出场具有革命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探索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政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如何驾驭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等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其在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属于中国,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立场凸显了 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较量中取得胜利的压倒性优势.

    中国共产党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合作型政府:省以下财政体制视角

    吕冰洋李昭逸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省以下财政体制视角,提炼出中国纵向政府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合作型政府的命题.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基础性制度体系,它们推动政府间就提供公共产品、发展经济、共担风险方面展开合作:在财政支出体制方面,共同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推动政府间共同承担公共事务;在财政收入体制方面,税收分享机制推动政府间就发展经济展开合作;通过税收分享和支出责任划分,可以形成政府间财政风险和经济风险分担机制.合作型政府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揭示我国纵向政府间关系的一种本质,也为下一步政府间各项制度改革提供了指导.

    合作型政府财政激励委托代理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债务与资本性预算的路径探索

    汪德华侯思捷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本文在梳理资本性预算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创建债务与资本性预算制度,实现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与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统一起来的目标.中国推行债务与资本性预算制度,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数据和信息以及实践和经验条件.中国可采用"4+1"的模式编制债务与资本性预算,即在现行四本预算体系之外,新加一本相对独立的"债务与资本性预算".预算报表采取左右栏复式记账法,既反映资金投向,又反映资金来源.编制应从投资项目起步,逐级加总出功能分类的报表,且与中期财政规划相结合,以满足政府投资项目跨期管理的需要.债务与资本性预算应遵循"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要求.这一改革可从市县层面试点推进.

    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债务与资本性预算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财政支出需求展望

    李冰冰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参考相同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分析当前中央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基础上,本文对 2035 年教育、医疗卫生和基本养老保险领域公共支出中由地方财政承担的规模进行了测算.总体上,未来地方财政承担的三项公共服务支出都将上升,尤其是医疗卫生支出和养老金支出,预计这部分支出将由经济建设支出占比的大幅下降来弥补.未来要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福利性支出内部结构,提升财政支出效率,平衡地区之间差距,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与此同时,实现支出结构的转变还需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和实现筹资结构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支出地方财政公共服务支出财政体制改革

    中华法系的连续性特征及其主要经验

    魏治勋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法系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法系之一,中华法系的连续性是一种总体的、复合的连续性,是时间上的延续性、内容上的延续性和思想上的延续性的统合.中华法系的发展和持久延续是多种历史与现实因素叠加累积、互相推动的结果,蕴含着必然性发展逻辑和能动性力量.中国历史上历代法制成就的叠加与推进,法典传统的逐步定型和精湛系统的法典编纂技术的形成,礼法融合、德法共治的互构与互相支撑,都是中华法系繁荣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华法系为当今法治建设留下了众多优质要素和资源,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当今法治建设者传承和弘扬.推动中华法系的伟大复兴,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法治资源,通过将中华法系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续写中华法系连续性的全新篇章.

    中华法系连续性法典编纂礼法融合德法共治要素化存在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司法中的默会正义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情法两尽"的话语阐释

    王晓骊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法两尽"被视为传统司法的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然而"情"的多义性和价值分歧成为"情法两尽"当代转化的话语瓶颈.从"默会"知识的维度来看,作为法律首要价值的"正义"理念,是联结普遍性的明言知识和具体情境的默会知识的结合体.基于对本土司法实践的考察,"情法两尽"可以理解为传统司法中的"默会"正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广泛存在的"意会"认知方式支持了"情法两尽"理念的传递,以准情酌理为手段的"默会"是"情法两尽"的重要实现方式."情法两尽"既包含正义的法律价值追求,同时也是基层司法中行之有效的司法方法,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情法两尽"的当代价值.

    情法两尽默会正义传统法律话语当代转化

    简约合作治理:环保组织构建垃圾管理模式的实践策略研究

    刘萌卢春天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下城市生活垃圾存量高、增速快等治理困境,需要依靠社会力量构建行之有效的垃圾管理模式.环保组织是城市基层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其参与垃圾管理的实践是重构环境治理多元关系和深化专业领域合作的有益探索.通过对环保组织——成都GY的个案研究,笔者发现环保组织可以打造人居环境整治和本地化服务平台,并通过发展居民自组织构建起社区环保关系网络,采用代际联动模式夯实治理的信任基础,进而构建起独特的垃圾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之下,环保组织形塑了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场景教育纾解了合作治理长期开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内"传统共同体"环保作用的发挥,构筑起社会基础相对稳固的责任共同体.

    环保组织垃圾管理简约合作治理责任共同体

    低收入群体社区环保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

    洪富艳李珠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发公众环保参与,无论对于实现社区环境治理效能提升,还是社区整体治理水平提升均具有现实意义.但低收入群体社区参与不足是普遍性的客观事实,分析发现,第一,低收入群体的社区环保参与率较低,且城市低收入群体参与度高于农村低收入群体;第二,较高水平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的社区政策环境(政策公开透明)对低收入群体的社区环保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社区政策透明的影响程度更高;第三,福利资源的获得对低收入群体社区环保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此,在城市社区环境治理中,可通过畅通参与渠道给予低收入群体参与的制度保障,增强其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通过优化社区政策环境激发其参与热情.此外,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整体参与率低的问题,还应在社区参与的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上向农村低收入群体倾斜.

    低收入群体社区环保参与社会经济地位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