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孕鼠孕期免疫激活所致子代青春期感觉门控损伤中的作用

    王冠玉刘森淇杨勇锋李文强...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各亚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母孕期免疫激活子代大鼠额叶、海马及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脉冲抑制效率(PPI%)的相关性.方法 将受孕成功的10只Sprague-Dawley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和对照组(n=5).于妊娠期第9天,模型组孕鼠经尾静脉注射10 mg·kg-1聚肌胞苷酸(Poly I:C),对照组孕鼠给予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3 h后,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孕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来评估孕鼠免疫激活状态.将2组孕鼠饲养至自然生产,子鼠在出生后第21天断乳,选取雄性后代继续饲养.在子代大鼠青春期(即出生后第40天)时进行前脉冲抑制测试,评估其空间识别记忆和感觉门控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组子代大鼠海马、额叶及肝脏组织中 HDAC家族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孕鼠血浆中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前脉冲刺激为75 dB时,模型组子代青春期大鼠的P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脉冲刺激为80、85 dB时,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青春期大鼠的P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额叶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3、HDAC4、HDAC8、HDAC9、HDAC10、Si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HDAC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HDAC1、HDAC2、HDAC6、HDAC7、HDAC1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马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1、HDAC8、HDAC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HDAC2、HDAC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HDAC3、HDAC4、HDAC6、HDAC7、HDAC9、HDAC11、Sirt mRNA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6、HDAC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 HDAC1、HDAC2、HDAC3、HDAC4、HDAC5、HDAC7、HDAC8、HDAC9、HDAC11、Sirt mRNA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HDAC2 mRNA表达水平与75 dB时的PPI%呈负相关(r=-0.965、P<0.05);额叶组织中 HDAC10、Sirt mRNA 表达水平与 75 dB 时的 PPI%呈正相关(r=0.946、0.925,P<0.05).结论 孕鼠孕期感染poly I:C对子代大鼠HDAC家族的多种蛋白质表达具有显著影响,且与子代大鼠早期感觉门控受损相关,这可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孕期感染精神分裂症感觉门控损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温度对过氧化氢抑制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耿卢婧孙智欣李俞辰张瑜...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温度对过氧化氢(H2O2)抑制前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MC3T3-E1 细胞,随机分为 0、450、500、550、600、650 μmol·L-1 H2O2 干预组,分别给予 0、450、500、550、600、650 μmol·L-1H2O2溶液干预2 h.另取对数生长期MC3T3-E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温组和高温组.对照组细胞置于37℃、含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模型组细胞置于37 ℃、含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并给予H2O2刺激2 h;低温组细胞置于32℃、含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并给予H2O2刺激2 h;高温组细胞置于40℃、含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并给予H2O2刺激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素(OC)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C3T3-E1细胞中RUNX2、OPN和O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450、500 μmol·L-1H2O2干预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0、600、650 μmol·L-1 H2O2干预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0、450、500 μmol·L-1H2O2干预组,且随H2O2浓度增加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为保证后续实验有足够的细胞,选择H2O2的干预浓度为550 μmol·L-1.模型组和低温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温组,低温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与高温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高温组细胞中 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温组,低温组细胞中 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高温组细胞中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低温组和高温组细胞中OP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温组和高温组细胞中OP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低温组细胞中OP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温组(P<0.05).模型组、低温组和高温组细胞中O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温组和高温组细胞中O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低温组与高温组细胞中 OC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低温组和高温组细胞中RUNX2、OPN和OC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温组细胞中RUNX2、OP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高温组,OC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高温组(P<0.05);低温组与模型组细胞中O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组细胞中RUNX2、OPN和OC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H2O2可抑制MC3T3-E1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低温可增强H2O2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高温可缓解H2O2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RUNX2、OPN和OC蛋白可能在温度调控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孵育温度氧化损伤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细胞增殖成骨分化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卵巢氧化应激及颗粒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严谨邓蒂斯吴克明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TP)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大鼠卵巢氧化应激及颗粒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取3个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50只,连续观察2个动情周期,筛选出25只动情周期正常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每组5只.实验1组大鼠每日给予400 μg·kg-1的TP灌胃1次,连续灌胃30 d;实验2组大鼠每日给予400μg·kg-1的TP灌胃1次,连续灌胃40 d;实验3组大鼠每日给予500μg·kg-1的TP灌胃1次,连续灌胃30 d;实验4组大鼠每日给予500μg·kg-1的TP灌胃1次,连续灌胃40 d;空白对照组大鼠每日给予10 mL·kg-1蒸馏水灌胃1次,连续灌胃40 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使用酶标仪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及线粒体自噬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大鼠血清中AMH、E2水平及卵巢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血清中FSH及卵巢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大鼠血清中AMH、E2水平及卵巢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血清中FSH及卵巢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增高(P<0.05).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大鼠血清中AMH、E2、FSH水平及卵巢组织中SOD活性、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实验1组(P<0.05);实验3组、实验4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实验2组(P<0.05);实验4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实验3组(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卵巢组织被膜完整,皮质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及次级卵泡等数量较为正常,各级卵泡发育正常,闭锁卵泡少见,黄体数量较少;髓质区纤维结缔组织排列紧密,未见明显水肿或坏死.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大鼠卵巢组织可见卵泡数量减少,闭锁卵泡增多,颗粒层卵泡细胞坏死、脱落和卵泡囊性扩张等病理改变;实验1组大鼠卵巢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相对较轻,闭锁卵泡少,颗粒层细胞坏死不多;实验4组大鼠卵巢组织病变程度相对最重,可见较多闭锁卵泡和颗粒细胞层坏死、脱落;实验2组和实验3组大鼠卵巢组织病变程度相对轻于实验4组,闭锁卵泡较少,颗粒细胞层不同程度坏死和卵泡囊性扩张.空白对照组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其细胞核呈不规则多边形,染色质分布均匀,以常染色质为主,核膜清晰完整,细胞质中可见线粒体等细胞器且结构完整清晰.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自噬,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大鼠线粒体自噬程度重于实验1组,实验3组、实验4组大鼠线粒体自噬程度重于实验2组,实验3组与实验4组自噬程度相当;实验3组和实验4组电镜下见卵巢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较多线粒体自噬小体,多数线粒体发生轻度肿胀,部分线粒体嵴结构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结论 采用TP灌胃给药可成功构建大鼠卵巢功能减退模型,大鼠卵巢损伤与TP剂量和干预时间有关;TP诱导的卵巢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引发卵巢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氧化应激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和诱导颗粒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随着氧化应激损伤加重,线粒体自噬增加,线粒体自噬到达一定程度后不再随着TP的干预时间继续增加而持续增强.

    雷公藤甲素卵巢功能减退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大鼠模型

    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疗效比较

    马君锴张庆马萧萧马艺丹...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50例(5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25G+PPV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7G+PPV治疗.比较2组患者玻璃体内手术时间、术后1 d手术切口结膜下出血及水肿范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2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TDRS)视力表标准检查流程测2组患者的视力,Callon型非接触眼压计测2组患者的眼压;观察2组患者术中黄斑损伤、视网膜裂孔及术后脉络膜脱离、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玻璃体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314,P<0.05).观察组结膜下出血及水肿范围显著小于对照组(t=13.706,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的ETDRS视力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2组患者的ETDRS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眼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1 d出现一过性低眼压,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一过性低眼压.术前,2组患者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牵拉伴不同程度视网膜水肿增厚及血管扭曲;术后1 d,2组患者视网膜前膜均解除牵拉,视网膜黄斑区解剖结构较术前有大幅改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2组患者的CMT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2组患者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8眼(72.0%)因穿刺口渗漏而缝合巩膜穿刺口,观察组患者均未行穿刺口缝合.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黄斑损伤、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2组患者均未发现脉络膜脱离、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27G+PPV与25G+PPV治疗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均有较好临床效果,且手术安全性高.与25G+PPV相比较,27G+PPV可缩短手术时间,更好地维持术后眼压稳定,缩小结膜下出血及水肿范围.

    27G+玻璃体切割术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手术时间视力眼压

    复发性流产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高扬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发生复发性流产(RSA)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RSA发生的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建档的3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RSA将其分为正常组(n=234)和流产组(n=9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RSA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孕妇的25-羟维生素D[25-(OH)D]、孕酮(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最低流速比值(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前月经周期、孕囊大小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和P水平降低、Hcy和TPOAb水平升高及PI、RI、S/D升高是孕妇发生RSA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模型预测孕妇发生RSA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60%、90.25%、89.26%、0.914.结论 25-(OH)D和P水平降低、Hcy和TPOAb水平升高及PI、RI、S/D升高是孕妇发生RSA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预测孕妇发生RSA的效能较高.

    复发性流产预测模型25-羟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危险因素

    达格列净在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应用的近期疗效观察

    范燕宾陈丰毅赵育洁孙运...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在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9月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4例行TAVR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AVR术后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行TAVR治疗;对照组患者TAVR术后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心脏重构、利尿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TAVR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治疗,每日10mg,晨服,用药6个月.分别于术前、TAVR术后3 d、TAVR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动脉瓣跨瓣峰压差(AVPG)、主动脉瓣跨瓣峰流速(AVPV);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直接测定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血清中脂蛋白a[Lp(a)]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水平,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 AVPG、AVPV显著低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3 d,LVESD、LVEDD、AVPG、AVPV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3 d(P<0.05).术前、术后3 d,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AVPG、AV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VPG、AV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LDL-C、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BMI、LDL-C、L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BMI、LDL-C、L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IL-6、TNF-α及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IL-6、TNF-α及IL-1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s-CRP、NT-proBNP、IL-6、TNF-α及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前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有效改善非糖尿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术后的心脏结构重构,调节脂代谢,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

    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达格列净炎症反应糖尿病

    孕晚期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D-二聚体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李相杰任艳芳王玉红张全华...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晚期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D-二聚体(D-D)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产后出血(PPH)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分娩后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1)和非PPH组(n=87).采集2组孕妇入院当天肘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孕妇血清THBS-1、D-D、TIMP-1水平.比较2组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清THBS-1、D-D、TIMP-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HBS-1、D-D、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预测价值.结果 PPH组人工流产次数≥2次、胎盘早剥、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瘢痕厚度<0.3 cm占比及孕晚期血清THBS-1、D-D水平显著高于非PPH组,血清TIMP-1水平显著低于非PPH组(P<0.05).宫缩乏力、D-D和THBS-1水平升高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IMP-1水平降低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THBS-1、D-D、TIMP-1联合预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孕晚期血清THBS-1、D-D、TIMP-1水平均可作为预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参考指标,且三者联合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预测效能更高.

    产后出血血小板反应蛋白-1D-二聚体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瘢痕子宫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病理诊断价值

    姜黄郑丽华徐小艳王建君...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KDM6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3种蛋白的相关性及其在浸润性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12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保存的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标本20例、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标本27例、距离浸润性乳腺癌>1 cm处癌旁组织标本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旁组织、低级别导管内癌、高级别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表达.分析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KDM6B蛋白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乳腺癌旁组织和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癌旁组织与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中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KDM6B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直径有关(P<0.05).浸润性乳腺癌WHO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有转移组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Ⅲ~Ⅳ期组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Ⅰ~Ⅱ期组(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2 cm、2~5 cm、>5 cm组中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90,P=0.000),EMMPRIN与KDM6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6,P=0.000),MMP-9与KDM6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12,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EMMPRIN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置信区间(CI):0.823~0.926,P<0.05],最佳界值为10.043,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76.8%;MMP-9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AUC为0.863(95%CI:0.808~0.917,P<0.05),最佳界值为10.070,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76.8%;KDM6B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AUC为0.267(95%CI:0.196~0.338,P<0.05),最佳界值为11.003,敏感度为71.0%,特异度为98.6%.结论 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及其浸润转移的临床判断.

    浸润性乳腺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价值

    术前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

    赵月韩丽赵李红杨芬...
    151-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胸腔镜下OLV肺叶切除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SGB;对照组患者不做穿刺操作.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0)、OLV开始前(T,)、OLV开始后30 min(T2)、OLV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拔管后30 min(T5)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参数和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各时间点2组患者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以及pH值.分别于T0、T3、T5时,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记录患者术后SGB相关并发症及术后72 h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T,、T2、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显著低于T0时(P<0.05);T4和T5时的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其他时间点间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各时间点2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呼吸频率(RR)显著高于T1和T4时,潮气量(TV)显著低于T1和T4时(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Ppeak、T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4时,2组患者的Ppea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2组患者的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时,2组患者的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1与T0时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5的OI显著低于T0和T1时(P<0.05);T2~T5时,观察组患者的O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2~T5时的Qs/Qt值显著高于T0、T1时(P<0.05);T2~T5时,观察组患者的Qs/Q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3和T5时的血清SP-A、IL-6水平显著高于T0时(P<0.05);T3、T5时,观察组患者的SP-A、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T3和T5时血清IL-10水平低于T0时,观察组患者T3和T5时的血清IL-10水平高于T0时(P<0.05);T3、T5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T3和T5时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T0时(P<0.05);观察组患者T3和T5时血清MDA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5时,对照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T0时,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T.时(P<0.05);T3、T5时,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4例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阻滞症状,1例患者出现臂丛神经阻滞,均于术后24 h内好转,术后随访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术后72 h内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SGB可以显著改善胸腔镜手术OLV患者的OI,减少肺内分流,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肺保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2017-2020年赣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唐满妹严芳艺蔡清风薛花...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赣州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17-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赣州市 HFMD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患者咽拭子、肛拭子或疱疹液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及分型检测,比较2020年与2017-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结果 2020年赣州市HFMD发病率显著低于2017-2019年HFMD年均发病率(x2=50.587,P<0.05).2020年,除会昌县外,赣州市其他各县区HFMD发病率较2017-2019年HFMD年均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2017-2019年HFMD发病率呈明显季节性,夏秋两季高发,2017和2018年分别在6月和9月形成2个发病高峰,2019年在6月出现1个夏季高峰.2020年流行趋势不同,夏秋呈极低流行态势,高峰值后移至冬季.2020年男性、女性和各年龄阶段的HFMD发病率较2017-2019年HFMD年均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发病年龄均主要分布在1~5岁,尤其以1~3岁儿童为主,各年龄HFMD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赣州市HFMD肠道病毒阳性率显著低于2017-2019年(x2=47.273,P<0.05).2020年1月及3至9月HFMD肠道病毒阳性率显著低于2017-2019年同时期,11、12月份HFMD肠道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2017-2019年同时期(P<0.05).2017-2019年病毒株CA16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9年时CA16成为优势毒株.2018-2020年感染CA6毒株的病例比率呈上 升趋势,CA6成为2020年优势毒株.结论 赣州市手足口发病具有明显人群特征和季节性,病原谱不断变化.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