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比较

    刘晴张雪莹王硕杨鑫...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左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AMI组、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每组10只.3组大鼠均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AMI组大鼠仅做星状神经节分离(随机左侧或右侧),不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大鼠分别行左侧或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造模后24 h,抽取3组大鼠锁骨下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造模后1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大鼠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结果 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大鼠血清中NE、cTnⅠ、MDA水平显著低于AMI组,SOD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大鼠血清中NE、cTnⅠ、MDA水平显著低于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P<0.05).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AMI组,且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P<0.05).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大鼠LVEF、LVFS、CO显著高于AMI组,且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大鼠LVEF、LVFS显著高于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P<0.05);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与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组大鼠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切除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诱导的AM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且右侧星状神经节切除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比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更显著.

    星状神经节切除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

    敲低乙酰辅酶A羧化酶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刘富磊刘丹辉唐家萍刘玉珍...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敲低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随机分为shNC组、shACC1组、shNC+AEB071组及shACC1+AEB071组,shNC组KYSE450细胞转染空白质粒载体,shACC1组KYSE450细胞转染慢病毒质粒载体,shNC+AEB071组KYSE450细胞转染空白质粒载体后加入5 μL浓度为2 mmoL·L-1的蛋白激酶C抑制剂AEB071(终浓度为5 μmoL·L-1),shACC1+AEB071组KYSE450细胞转染慢病毒质粒载体后加入5 μL浓度为2 mmoL·L-1的蛋白激酶C抑制剂AEB071(终浓度为5 μmoL·L-1).Transwell法检测各组KYSE450细胞迁移能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KYSE450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4组KYSE450细胞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组蛋白H3(H3)、乙酰化的组蛋白H3第9赖氨酸(H3K9Ac)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锌指转录因子(Snail)等的表达.结果 shACC1组KYSE450细胞迁移数显著高于shNC组(P<0.05);shNC+AEB071组与shNC组KYSE450细胞迁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CC1+AEB071组KYSE450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shACC1组(P<0.05).shNC组KYSE450细胞呈椭圆形上皮样细胞形态,shACC1组KYSE450细胞呈类似于梭形的间质样细胞形态,shNC+AEB071组和shACC1+AEB071组KYSE450细胞呈椭圆形上皮样细胞形态.shACC1组KYSE450细胞中ACC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hNC组(P<0.05),β-catenin、Vimentin、Snail的相对表达量及H3K9Ac/H3 比值显著高于 shNC 组(P<0.05);shNC+AEB071 组与 shNC 组 KYSE450 细胞中 ACC1、β-catenin、Vimentin、Snail相对表达量及H3K9Ac/H3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CC1+AEB071组KYSE450细胞中β-catenin、Vimentin、Snail 的相对表达量及 H3K9Ac/H3 比值显著低于 shACC1 组(P<0.05);shACC1+AEB071 组与shACC1组KYSE450细胞中ACC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敲低ACC1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的迁移,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蛋白激酶C相关信号通路介导的.

    乙酰辅酶A羧化酶1蛋白激酶C上皮-间质转化细胞迁移

    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小鼠足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张杰刘自新贾炳学张爱新...
    412-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SY)对糖尿病小鼠足溃疡(DFU)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取45只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每组9只.DFU模型制备前,模型组小鼠不给予干预处理,低剂量SY干预组和高剂量SY 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5、20 mg·kg-1 SY,高剂量SY联合IGF-1组腹腔注射20 mg·kg-1 SY和0.03 mg·kg-1 IGF-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小鼠通过切开足背部皮肤制备DFU模型;假手术组不制作足背部皮肤伤口,余手术步骤与模型组一致.于造模后第14天,用电子秤测量各组小鼠的体质量,采集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并使用小型游标卡尺测量创面宽度,然后处死小鼠收集创面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mRNA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6、caspase-7)、p8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小鼠血糖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愈合率显著大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创面组织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密集有序排列,并伴有大量新生血管;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稀疏,并伴有少量新生血管.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DGF、VEGF、α-SMA及collagen 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TP1B和AGE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DGF、VEGF、α-SMA、collagen Ⅰ、PTP1B及AGEs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Ki-67和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低剂量 SY 干预组、高剂量 SY 联合 IGF-1 组(P<0.01);caspase-3、caspase-6、caspase-7、p85 PI3K 及 p-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 SY 联合 IGF-1 组中 Ki-67、PCNA、caspase-3、caspase-6、caspase-7、p85 PI3K 及 p-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NF-α、1L-1β及IL-6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小鼠创面组织中 TNF-α、IL-1β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SY干预可通过提高血管生成、胶原形成及细胞增殖,降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来促进小鼠DFU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红花黄色素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血管生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查汗·索林格李静刘梦云
    419-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86例原发性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IgAN组(n=104)和IgAN伴高尿酸血症组(n=82),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AN伴发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原发性IgAN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白蛋白、血浆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IgA及血清补体C3、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N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IgAN组,血红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IgAN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原发性IgAN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白蛋白、血浆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IgA和血清补体C3无关(r=-0.020、-0.067、-0.064、-0.037、-0.103、0.008、0.042,P>0.05);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92、0.296、0.552、0.713、0.452、0.787、0.599、0.655,P<0.05),与血红蛋白、血清补体 C4、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228、-0.663、-0.51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血尿酸是原发性IgAN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血尿酸是原发性IgAN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尿酸血症原发性IgA肾病三酰甘油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曹烨王书鹏王磊孟树萍...
    423-430,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ABG手术的2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62)和验证集(n=69).比较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各项参数,以明确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可比性.根据CABG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训练集患者分为LCOS组(n=33例)和非LCOS组(n=129例),并对训练集中的样本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ABG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ABG术后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果 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LCOS发生率分别为20.37%(33/162)和18.84%(13/69).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非LCOS组与LCOS组患者的年龄、心率、血尿素氮、血清肌酐、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面积、合并心肌梗死史、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Ⅲ~Ⅳ级占比、体外循环手术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搏动指数(PA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VEF降低[比值比(OR)=0.891,95%置信区间(CI):0.832~0.954,P=0.001)]、术前eGFR降低(0R=0.963,95%CI:0.934~0.994,P=0.018)、术前 NT-proBNP 升高(OR=1.001,95%CI:1.000~1.001,P=0.006)、手术时间增加(OR=1.013,95%CI:1.003~1.022,P=0.008)及术后 PAPI 降低(OR=0.094,95%CI:0.028~0.319,P=0.000)是CABG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曲线下曲积为0.931(95%CI:0.890~0.972),灵敏度为82.20%,特异度为90.90%;在验证集中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曲线下曲积为0.907(95%CI:0.813~1.000),灵敏度为96.40%,特异度为84.60%;说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备良好的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38、0.02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预测LCOS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的预测偏差均无统计学意义(x2=6.381、6.907,P>0.05),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结论 术前LVEF降低、术前eGFR降低、术前NT-proBNP升高、手术时间增加和术后PAPI降低是CABG术后CAHD患者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个因素建立的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良好的校准度和较好的临床适应性,可有效预测CABG术后LCOS的发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列线图模型

    不同程度哮喘患者线粒体及精氨酸代谢的差异分析

    刘慧芳罗建江
    43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程度、线粒体功能、精氨酸水平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2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间歇状态组(n=45)、轻度哮喘组(n=23)、中度哮喘组(n=30)、重度哮喘组(n=24).另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4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各组受试者静脉血18~20 mL,采用高效液相联合质谱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左旋精氨酸(L-Arg)及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1型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1)、二甲基精氨酸二甲氨基水解酶1(DDAH1)、活性氧(ROS)、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8-异前列腺素(8-iso)、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水平;提取各组受试者的血小板及线粒体,应用JC-1流式细胞法测定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MMP),并检测线粒体中三磷酸腺苷(ATP)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结果 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8-is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8-iso水平显著高于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P<0.05);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8-iso水平呈增高趋势,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受试者血浆中TBAR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 ROS、M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ROS、MDA水平显著高于间歇状态组和轻度哮喘组(P<0.05);间歇状态组与轻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ROS、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哮喘组与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ROS、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LP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中LPO水平显著高于间歇状态组(P<0.05);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3组间患者血浆中 L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线粒体MMP、ATP、COX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间线粒体MMP、ATP、COX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L-Arg、L-Arg/ADMA比值、DDAH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间歇状态组、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患者血浆L-Arg、L-Arg/ADMA比值、DDAH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患者血浆ADMA、PRM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哮喘患者都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精氨酸代谢异常,尽管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间在细胞微观层面的变化趋势上统计学差异不显著,但机体内氧化损伤程度的变化趋势与病情的加重呈现一致性.

    哮喘线粒体氧代谢精氨酸代谢

    碳酸氢钠林格液和复方林格液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米琰白玉徐刚李素芬...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复方林格液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肝切除术患者的酸碱平衡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LCVP肝切除术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碳酸氢钠林格液组和复方林格液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至肝实质离断前,碳酸氢钠林格液组患者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林格液组患者输注复方林格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术中2h(T3)、术中4 h(T4)和手术结束时(T5),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的pH值、碱剩余(BE)、血乳酸(Lac)水平;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手术过程中酸碱平衡变化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2组患者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2组患者pH值、BE、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复方林格液组患者T2时pH值升高,T3~T5时均降低,T2~T5的BE及Lac水平均升高(P<0.05);与T,时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组患者T2时 pH值显著升高,T3时显著下降,T2、T3时BE及La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4、T5时pH值、BE、Lac水平与T,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碳酸氢钠林格液组患者pH值显著高于复方林格液组,BE及Lac水平显著低于复方林格液组(P<0.05).术前24 h,2组患者ALT、AST、BUN及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24 h时的ALT、AST、BUN及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患者的ALT、AST、BUN及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LCVP肝切除术中,相较于复方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更小,可有效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稳定,且2种晶体溶液的使用均未对患者肝肾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术原发性肝癌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林格液酸碱平衡肝肾功能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孟祥雨白立炜尹清风刘北彦...
    44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达格列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达格列净和司美格鲁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控制衰减指数(CAP)、肝硬度值(LSM)、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L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72.5%(29/4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54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HbA1c、FBG、2hPG、ALT、AST、GGT、CAP、LSM、MDA、GSH-PX、LPO、TNF-α、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治疗 24 周后的体质量、BMI、腰围、HbA1c、FBG、2hPG、ALT、AST、GGT、CAP、LSM、MDA、LPO、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GSH-PX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HbA1c、FBG、2hPG、ALT、AST、GGT、CAP、LSM、MDA、LPO、TNF-α、IL-6、IL-10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7/40)、12.5%(5/4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能够显著降低T2DM合并NAFLD患者的FBG、2hPG及HbA1c水平,减轻患者体质量并缩小腰围,降低肝酶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含量及肝纤维化程度,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并降低机体炎症指标.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司美格鲁肽氧化应激炎症因子

    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徐超靳莉张华
    449-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7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9).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复合乳酸菌胶囊,2组患者均治疗2周.记录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TLC);流式细胞仪测2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占比,并计算Th1/Th2比值;血气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取2组患者新鲜粪便检测肠道微生态指标(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PA、TLC、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PA、TLC、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PA、TLC、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PaO2/FiO2、PaCO2、SaO2及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PaO2/FiO2、Sa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aCO2及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PaO2/Fi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APACHE 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Th1、Th2占比及Th1/Th2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Th1占比、Th1/Th2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Th2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h1占比、Th1/Th2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h2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2周后,2组患者粪便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粪便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呼吸衰竭、腹泻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18.97%(11/58)、17.24%(10/58)、20.70%(12/58)、5.17%(3/58),观察组患者VAP、呼吸衰竭、腹泻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5.08%(3/59)、3.40%(2/59)、3.40%(2/59)、1.70%(1/59);观察组患者VAP、呼吸衰竭、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350、6.096、8.310,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7,P>0.05).结论 复合乳酸菌胶囊配合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及血气指标,降低APACHE n评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重症肺炎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复合乳酸菌胶囊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肠道微生态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联合肌红蛋白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雷磊
    45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肌红蛋白(Mb)及二者联合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2例ATA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术前血红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Mb水平、SII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TAAD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Mb及二者联合对ATAAD术后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中AKI发生率为46.08%(47/102).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BUN水平及ACC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BMI、有无高血压史和术前SII、Mb、Scr、UA、eGFR及手术时间、CPB时间、术中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史、高BMI、术前高SII、术前高水平Mb、CPB时间长是ATAAD患者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SII、Mb预测ATAAD患者术后AKI发生的截断值分别为2 038.825 × 109 L-1、27.000μg·L-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69,敏感度分别为0.745、0.766,特异度分别为0.727、0.745;术前SII与Mb联合预测ATAAD患者术后AKI发生的ROC为0.800,敏感度为0.723,特异度为0.782.结论 有高血压史、高BMI、术前高SII、术前高水平Mb、CPB时间长是ATAAD患者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SII和Mb对预测A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有一定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较单一指标更高.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肾损伤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肌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