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ABG手术的2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62)和验证集(n=69).比较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各项参数,以明确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可比性.根据CABG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训练集患者分为LCOS组(n=33例)和非LCOS组(n=129例),并对训练集中的样本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ABG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ABG术后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果 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LCOS发生率分别为20.37%(33/162)和18.84%(13/69).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非LCOS组与LCOS组患者的年龄、心率、血尿素氮、血清肌酐、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面积、合并心肌梗死史、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Ⅲ~Ⅳ级占比、体外循环手术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搏动指数(PA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VEF降低[比值比(OR)=0.891,95%置信区间(CI):0.832~0.954,P=0.001)]、术前eGFR降低(0R=0.963,95%CI:0.934~0.994,P=0.018)、术前 NT-proBNP 升高(OR=1.001,95%CI:1.000~1.001,P=0.006)、手术时间增加(OR=1.013,95%CI:1.003~1.022,P=0.008)及术后 PAPI 降低(OR=0.094,95%CI:0.028~0.319,P=0.000)是CABG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曲线下曲积为0.931(95%CI:0.890~0.972),灵敏度为82.20%,特异度为90.90%;在验证集中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曲线下曲积为0.907(95%CI:0.813~1.000),灵敏度为96.40%,特异度为84.60%;说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备良好的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38、0.02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预测LCOS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的预测偏差均无统计学意义(x2=6.381、6.907,P>0.05),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结论 术前LVEF降低、术前eGFR降低、术前NT-proBNP升高、手术时间增加和术后PAPI降低是CABG术后CAHD患者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个因素建立的预测LCO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良好的校准度和较好的临床适应性,可有效预测CABG术后LCOS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