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芎嗪对铝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李晨羽贾芸菁张邱晟熙黄作著...
    801-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铝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川芎嗪组、高剂量川芎嗪组和吡拉西坦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低剂量川芎嗪组、高剂量川芎嗪组和吡拉西坦组大鼠首先使用100 mg·kg-1的三氯化铝溶液每日灌胃制备铝中毒模型;造模成功后,吡拉西坦组大鼠用吡拉西坦按400 mg·kg-1剂量灌胃,低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分别给予100、200 mg·kg-1川芎嗪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5组大鼠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30 d.干预30 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待完成水迷宫实验后,应用200 g·L-1水合氯醛对大鼠实施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组大鼠海马CA1区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E亚基(CACNA1E)、钙调蛋白(CALM)、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和BDNF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和BDNF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天,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吡拉西坦组、低剂量川芎嗪组、高剂量川芎嗪组、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第3天,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川芎嗪组(P<0.05);低剂量川芎嗪组与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第5天,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川芎嗪组(P<0.05);低剂量川芎嗪组与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第3、5天,吡拉西坦组与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川芎嗪组(P<0.05);低剂量川芎嗪组与模型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微镜下可见海马CA1区呈棕黄色的CACNA1E、CALM、BDNF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BDNF蛋白表达强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B DNF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川芎嗪组(P<0.05);低剂量川芎嗪组与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BDNF蛋白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拉西坦组与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BDNF蛋白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BDNF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吡拉西坦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BDNF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川芎嗪组(P<0.05);低剂量川芎嗪组与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BDNF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拉西坦组与高剂量川芎嗪组大鼠海马CA1区CACNA1E、CALM、BDNF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对铝诱导的大鼠认知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显著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川芎嗪诱导大鼠脑内CANA1E、CALM及BDNF表达上调有关.

    铝中毒认知功能障碍学习记忆功能川芎嗪海马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局部注射治疗大鼠宫腔粘连的效果及机制

    王志景何全中
    809-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局部注射治疗宫腔粘连大鼠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5只无特定病原级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宫腔粘连组、透明质酸钠凝胶组、hUC-MSCs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凝胶组,每组5只.空白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其余4组大鼠使用体积分数950 mL·L-1乙醇注射法制备宫腔粘连模型.宫腔粘连模型制备1周后,hUC-MSCs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双侧子宫角内分别注射100 μL的1 ×1010 L-1 hUC-MSCs混悬液,宫腔粘连组、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双侧子宫角内注射生理盐水100 μL;随后,透明质酸钠组和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双侧子宫角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300 μL,宫腔粘连组和hUC-MSCs组大鼠双侧子宫角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3 d后,将5组大鼠与具有生殖能力的成熟雄大鼠依照1∶2的数量混合饲养、进行交配;交配7 d观察大鼠阴道栓,以确定交配成功.抽取5组妊娠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取血后,将大鼠过量麻醉处死,开腹取双侧子宫,用生理盐水冲洗,首先计数妊娠孕囊数量;然后,小心分离子宫内膜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宫腔粘连组、透明质酸钠组、hUC-MSCs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妊娠孕囊数量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hUC-MSCs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妊娠孕囊数量显著多于宫腔粘连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妊娠孕囊数量显著多于透明质酸钠组和hUC-MSCs组(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hUC-MSCs组大鼠妊娠孕囊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粘连组、透明质酸钠组、hUC-MSCs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血清中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hUC-MSCs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血清中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宫腔粘连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血清中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透明质酸钠组和hUC-MSCs组(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hUC-MSCs组大鼠血清中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粘连组、透明质酸钠组、hUC-MSCs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MMP-9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透明质酸钠组、hUC-MSCs组、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宫腔粘连组,MMP-9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宫腔粘连组(P<0.05);hUC-MSCs+透明质酸钠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透明质酸钠组和hUC-MSCs组,MMP-9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透明质酸钠组和hUC-MSCs组(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hUC-MSCs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和MMP-9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MSCs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可通过上调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组织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GF-β1及炎症因子IL-6、IL-8水平,修复受损子宫内膜,提高妊娠孕囊数量.

    宫腔粘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纤维化炎症反应

    谷氨酰胺酶2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陈大勇郭宏志
    816-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酶2(GLS2)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人肝内胆管细胞癌RBE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GLS2过表达阴性对照组(pcDNA-NC组)、pcDNA-GLS2组和pcDNA-GLS2+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p-JAK)组.Con组RBE细胞不转染任何质粒,pcDNA-NC组 RBE 细胞转染 pcDNA-NC 质粒,pcDNA-GLS2 组 RBE 细胞转染 pcDNA-GLS2 质粒,pcDNA-GLS2+p-JAK 组 RBE 细胞转染pcDNA-GLS2质粒并和p-JAK多肽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p-JAK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pcDNA-GLS2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和pcDNA-NC组(P<0.05);pcDNA-GLS2+p-JAK组细胞中GLS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pcDNA-GLS2组(P<0.05).pcDNA-GLS2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pcDNA-GLS2组相比,pcDNA-GLS2+p-JAK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pcDNA-GLS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pcDNA-GLS2+p-JAK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cDNA-GLS2组(P<0.05).pcDNA-GLS2组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pcDNA-GLS2组相比,pcDNA-GLS2+p-JAK组细胞迁移数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pcDNA-GLS2 组细胞中 p-JAK2/JAK2、p-STAT3/STAT3 比值显著降低(P<0.05);pcDNA-GLS2+p-JAK 组细胞中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显著高于pcDNA-GLS2组(P<0.05).结论 过表达GLS2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内胆管癌细胞生物学活性,抑制肝内胆管癌RBE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谷氨酰胺酶2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不同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疗效比较

    党强蔡甄波张宏伟
    822-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在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22年9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60例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腔镜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后腹腔入路组(n=31)和腹腔入路组(n=29).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免疫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后腹腔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显著低于腹腔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腹腔入路组(P<0.05).术前、术后,2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Cor、NE、E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前2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CD8+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腹腔入路组患者术后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后腹腔入路组(P<0.05),2组患者术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入路组、腹腔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5%(2/31)、31.03%(9/29),后腹腔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腔入路组(x2=6.048,P<0.05).结论 腹腔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疗效确切,2种入路方式产生的应激反应程度相当,但后腹腔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更快、对免疫功能的损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更具有经济性.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腹腔入路后腹腔入路功能性肾上腺肿瘤

    绿激光解剖性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张冠英徐云马阔张春锋...
    827-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绿激光解剖性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生活质量和尿道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BPH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绿激光选择性光汽化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绿激光解剖性汽化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质量、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7 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量表(IPSS)评估前列腺症状,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评估泌尿症状,动态尿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RUV)],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估勃起功能,BPH患者生活质量量表(BPH-QOL)评估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尿道狭窄、尿路刺激征、膀胱颈挛缩、尿潴留、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前列腺切除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MDA、L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MDA、LPO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MDA、L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IPSS、U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者的IPSS、USD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IPSS、U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RUV、Qmax、血清tPS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者的RUV、血清tPSA水平显著低于术前,Qmax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RUV、血清tPS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IIEF-5、BPH-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者的IIEF-5评分显著低于术前,BPH-QOL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IIEF-5、BPH-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10/60)、5.00%(3/6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227,P<0.05).结论 绿激光解剖性汽化术治疗BPH伴T2DM患者,能优化手术流程,减轻炎症应激,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早期恢复,改善尿流动力学及性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良性前列腺增生2型糖尿病激光解剖性汽化术激光汽化术炎症指标

    成人急性白血病148例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异常及生存分析

    应裴裴冯玉虎
    83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非M3型)患者的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异常及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阜阳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48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体显带分析技术(R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并分析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通过调阅研究对象病历资料及问卷调查形式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48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6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居多;86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亚型以M2、M5较多.141例患者成功行骨髓染色体检查,AML患者中骨髓染色体异常核型比例与AL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4,P>0.05).共有143例患者完成了融合基因检查,结果提示81例AML患者中融合基因阳性者28例,其中MLL-R融合基因8例(9.87%);62例ALL患者中融合基因阳性者20例,其中MLL-R融合基因6例(9.68%).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阳性患者肝脾肿大发生比例显著高于MLL-R阴性患者(x2=3.645,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00 x 109 L-1)比例显著高于MLL-R阴性患者(x2=7.051,P<0.05),且MLL-R阳性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比例显著高于MLL-R阴性患者(x2=13.961,P<0.05);MLL-R阳性与MLL-R阴性患者在白血病分型、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患者中,MLL-R阳性与MLL-R阴性患者的缓解率、复发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患者中,MLL-R阳性与MLL-R阴性患者的缓解率、复发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化学治疗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与AML患者1 a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41.90±3.20)%、(38.20±2.20)%,ALL与AML患者的1 a EF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2,P>0.05);ALL与AML患者1 a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60.50±4.20)%、(58.20±4.60)%,ALL与AML患者1 a 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5,P>0.05).MLL-R 阳性与 MLL-R 阴性患者 1 a EFS 率分别为(34.60±2.70)%、(36.20±3.10)%,MLL-R 阳性与 MLL-R阴性患者1 a EF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9,P>0.05);MLL-R阳性与MLL-R阴性患者1 a OS率分别为(37.30±4.20)%、(56.60±5.20)%,MLL-R阳性与MLL-R阴性患者1 a O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2,P<0.05).结论 AML及ALL患者在染色体核型异常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在AML及ALL患者中均可见融合基因MLL-R,虽然MLL-R阳性患者更易发生肝脾肿大、染色体核型异常及白细胞计数升高,但MLL-R阳性患者的疗效与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异.AML及ALL患者目前治疗方式仍以化学治疗为主,虽然MLL-R阴性患者1 a OS率优于MLL-R阳性患者,但MLL-R阳性与MLL-R阴性患者的1 a EFS率无显著差异.

    急性白血病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分析生存分析

    超声心动图联合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肌淀粉样变和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田园闫媛媛史海宏
    840-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超声心动图与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心肌淀粉样变(CA)和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36例CA患者(CA组)和36例HCM患者(HCM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体检的36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3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MLVWT)、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3D-STI参数[左心室三维整体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纵向应变(GLS)、面积应变(GA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GLS)],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CA和HCM的诊断价值.结果 CA组、HCM组患者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LAVI、E/e'、MLVWT、IVS、LVSED、左心房增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组左心房增大患者占比、双房增大患者占比、心包积液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M组患者的LVEF、LAVI、MLVWT、IVS、LVEDD、左心房增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CA组,E/e'、LVSED、双房增大患者占比、心包积液患者占比显著低于CA组(P<0.05).ROC曲线显示,LAVI、E/e'、MLVWT、IVS、左心房增大、双房增大、心包积液诊断C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 0.880、0.972、0.946、0.995、0.694、0.792、0.903;LAVI、E/e'、MLVWT、IVS、LVEDD 诊断 HCM 的AUC分别为0.925、0.984、0.944、0.971、0.553.CA组和HCM组患者的GCS、GRS、GLS、GAS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s-SD-GL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组患者Ts-SD-GLS水平显著高于HCM组(P<0.05).ROC曲线显示,GCS、GRS、GLS、GAS、Ts-SD-GLS 诊断 CA 的 AUC 分别为 0.828、1.000、0.993、0.838、1.000;GCS、GRS、GLS、GAS、Ts-SD-GLS 诊断 HCM 的 AUC 分别为 0.826、0.919、0.854、0.829、0.970.联合超声心动图与 3D-STI 诊断 HCM、CA 的AUC分别为0.981、0.996.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3D-STI参数可诊断HCM、CA,且二者联合诊断HCM、CA的效能更高.

    心肌淀粉样变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技术鉴别诊断

    血乳酸水平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张矿召王林娜贾耀丽张靖辉...
    847-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BPD将患儿分为BPD组和非BPD组.采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胎膜早破情况.入院时,抽取患儿动脉血1 mL,使用JM1113-739853型血气分析仪检测血乳酸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及氧合指数(OI);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中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血乳酸水平、PaO2、PaCO2、pH值、OI及血清IL-6水平、血浆CRP、PCT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乳酸水平与NRDS并发BPD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NRDS并发BP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乳酸水平对NRDS并发BPD的预测价值.结果 78例RDS患儿血乳酸水平为3.35~6.64(5.04±0.72)mmol·L-1;发生BPD的患儿16例,BPD发生率为20.51%(16/78).BPD组患儿出生体质量、OI显著低于非BPD组,血清IL-6、血浆CRP、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非BPD组(P<0.05).2组患儿的胎龄、性别、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胎膜早破、PaO2、PaCO2、pH值、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血清IL-6、血浆CRP水平与NRDS发生BPD的风险呈正相关(r=0.502、0.475、0.507,P<0.05),出生体质量、OI与NRDS发生BPD的风险呈负相关(r=-0.242、-0.4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堆积、血清IL-6高表达、血浆CRP高表达、OI值降低是导致NRDS发生BPD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P<0.05).血乳酸预测NRDS患儿并发BPD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95%置信区间为0.776~0.955;当血乳酸截断值为5.065 mmol·L-1时,预测NRDS患儿并发BPD的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501.结论 NRDS患儿血乳酸水平与BPD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血乳酸堆积是NRDS并发BPD的危险因素,血乳酸水平对NRDS并发BPD有一定预测价值.

    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血乳酸

    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胡洋洋王常娟杜静静苟秉林...
    852-856,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3).2组患者均给予微创穿刺清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尼莫地平治疗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头晕、感染、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m、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Vm、PI显著高于治疗前,R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m、PI显著高于对照组,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4/53)、9.09%(5/5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可有效改善HICH患者的血流灌注速度,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尼莫地平微创穿刺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张靖任亚方王岩王品...
    857-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惊厥与颅内压等治疗,中重度患儿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EPO 200 IU·kg-1,皮下注射,每周3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M1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中、重度患儿依据病情再治疗1~3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28 d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估2组患儿的神经功能;治疗前和治疗后14、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27/39)、94.87(37/39),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705,P=0.003).2组轻度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中中、重度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843、3.898,P=0.028、0.048).2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14、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组患儿治疗后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14 d(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4、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14、28 d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儿治疗后28 d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4 d(P<0.05).治疗后14、28 d,观察组患儿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联合rhEPO治疗新生儿HIE,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及血清HIF-1α、NSE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诱导因子-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