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亚非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亚非洲
西亚非洲

杨光

双月刊

1002-7122

waaa@cass.org.cn

010-64039151 64039158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3号东院(北京1120信箱)

西亚非洲/Journal West Asia and Afric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办、西亚非洲杂志社编辑、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西亚非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刊载研究西亚非洲地区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问题的学术论文,一是我国中东中东、非洲研究学者的权威性理论学术园地,也是我国政府部门决策和研究人员、国内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国际问题教研人员,以及全国外经贸企业业务主管和市场调研人员的重要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洲国家豁免立场的转向及中国因应

    韩秀丽张启扉
    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国家独立后,基于维护国家主权、谋求平等与公平之利益诉求,受到原宗主国法律体系的一定影响,以及在全球限制豁免主流趋势的席卷之下,大多由绝对豁免转向限制豁免立场.非洲国家限制豁免实践呈现不同形式,个别国家颁布了限制外国国家豁免的国内立法,部分国家采取限制外国国家豁免的司法实践,而更多国家则参与了包含限制豁免内容的国际条约.作为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外国国家豁免会对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中非合作而言,在双方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中非民商事交往日益紧密,非洲国家的限制豁免转向将对中非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将给中国主权性实体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鉴此,中方需关注非洲国家的国家豁免立场与实践新动向,基于维护中非友好合作的大局,在事前与事后两个维度加以应对.具体而言,一方面,中方应深入研究非洲国家豁免问题,积极与非洲国家就国家豁免开展国际立法、司法对话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在非洲法院涉诉时,依据不同情况选择是否提出国家豁免抗辩,而中国政府及其分支机构在非洲法院涉诉时,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外交意见机制,为大变局时代推进中非合作关系作出贡献.

    国家豁免非洲绝对豁免限制豁免中非合作

    大国竞争背景下中美在中东的叙事博弈论析

    陈飞羽
    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国竞争背景下,中美在中东的叙事博弈因双方叙事理念的差异、对中东秩序观的认知相异,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的激化蔓延所致.中美在中东的叙事图式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美国以价值观叙事、阵营对立叙事和强制性叙事为主;中国则倡导包容性叙事、共同体叙事和认同性叙事.在不同叙事路径导引下,中美之间的叙事博弈进一步演化为烈度由高至低的3种博弈形式,即互动式外交博弈、影射式对话博弈和构境式倡议博弈.受此影响,双方叙事出现路径差异扩大、议题范围延伸的潜在趋势,域内国家的反应不一.为了避免中美之间的叙事之争导致双方在中东的竞争关系升级,中国需理性解构美国的霸权叙事逻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东元叙事体系,从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华夏声音".

    舆情大国竞争中美关系中东叙事博弈

    叙利亚战时经济的特点、运行机理及发展趋势

    李海鹏
    4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时经济是叙利亚战争的重要构成元素.战时叙利亚国内和地区政治、军事、安全动态以及战前的社会经济网络共同塑造了叙利亚战时经济的基本形态,在宏观上体现为强制性资源汲取、经济垄断趋势强化、非正规经济膨胀、经济割裂与相互依赖并存、外部影响扩大等特点;在微观层面不同行动者通过参与战斗经济、战争商机经济和生存经济共同支撑着经济体系的运行.截至2018年,叙利亚战时经济主要通过战争融资、经济资源竞争、回馈生存经济等机制对叙利亚战争持续和走势产生间接影响.2019年底以来,国内外多重因素触发叙利亚经济危机,叙利亚战时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特点相应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将对叙利亚冲突解决和战后重建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战时经济叙利亚经济危机战后重建

    气候变化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多维冲击及其治理

    朴英姬
    6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作为世界范围内对气候变化脆弱性最高的地区,气候变化及其连锁反应对该地区粮食安全造成了环境、经济、社会等多维度冲击.从环境维度看,气候变化引发的降水模式异常、土地退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后果,对农业生产造成系统性威胁,严重影响粮食供应量及稳定性;从经济维度看,气候变化会降低小农户的收入水平、抑制农业生产性投资、引发食品价格上涨、扰乱全球粮食贸易,从而损害了弱势群体的粮食获取能力和国家层面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从社会维度看,气候变化不仅对民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还会使贫困和不平等状况恶化、暴力冲突和流离失所事件增加,从而加剧粮食安全的脆弱性.为应对愈发严峻的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双重挑战,非洲国家亟需推动气候韧性的粮食系统转型,未来可考虑将推进基于自然的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塑造具有气候韧性的农业价值链、构建抵御灾害风险的社会安全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冲击的战略重点.

    气候变化非洲粮食安全粮食系统气候韧性低碳农业

    全球能源治理的南北分歧和结构失衡——基于非洲案例的研究

    张锐
    8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全球南方"面临的能源挑战体现在广泛的能源贫困、滞后的能源转型,以及油气资源国对化石能源产业存在较大依赖等方面.全球南北国家对能源治理的核心概念、演进方向存在显著分歧,包括不同的能源安全观、不同的能源转型内涵、对"公正能源转型"的不同侧重,以及对能源治理与地缘政治关系的理解差异.当前,全球能源治理存在南北失衡困境,"全球北方"牢牢把握治理过程的主导权,宰制"全球南方"的自然空间、能源选择和资源收益,在议题层面表现为掀起化石能源撤资运动、抛出不切实际的转型方案、造成潜在的跨国剥削风险、仅提供有限的气候资金与实施有意的挑拨离间行为,使"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面临诸多困境.未来,"全球南方"国家应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维护其能源主权和发展权益,督促"全球北方"承担更多治理责任,创新南北合作,并加强"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互助.

    全球能源治理"全球南方""全球北方"非洲能源安全能源转型能源问题政治化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中非商业航天合作的机遇与前景

    蔺陆洲
    11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而商业航天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之一.中非航天合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形成了国家航天合作主导系统建设与商业航天合作推动技术应用的格局.非洲航天市场是"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中国商业航天国际化发展的核心区域.中非双方政策鼓励商业航天合作,技术进步为中非商业航天合作创造了条件,广泛的市场需求牵引中非商业航天合作发展方向,中非商业航天合作由此具备了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为加快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与此同时,中非商业航天合作仍然存在新型工业体系支持不够、技术创新不足、需求和供给不匹配、整体性国际合作政策不完备,以及合作国际环境恶劣等自身发展和外部竞争的多重挑战.鉴此,中方需要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应用技术创新和推动中非商业航天合作的"软联通"等方式,加快形成商业航天的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拓展中非合作提供新动能.

    习近平经济思想新质生产力中非合作商业航天

    重塑自我:非洲人类学"本土化"发展之路——基于埃塞俄比亚人类学发展经验的讨论

    施琳
    13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人类学是区域国别学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国际学术界在此领域进行了视域广阔的学术深耕.在具有"民族博物馆"之称的埃塞俄比亚,一方面,欧美学者率先开展了细致的田野调查和多种学术研讨,深化了学界对埃塞俄比亚族群与文化的人类学认知;另一方面,埃塞俄比亚通过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开展本土田野调查和撰写本土民族志等方式,努力推进非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进程.埃塞俄比亚案例彰显了人类学如何从一门"外来移植"的学问,到在非洲社会"初步融入",再到逐渐寻求"扎根与创新发展"的完整过程.针对中国的非洲人类学研究薄弱点,未来中国学者需调整传统研究思路与做法,进一步深刻辨析"非洲人类学"概念,精准把握其特殊性与基础性,加强非洲人类学研究中的与时俱进与"向非洲看",并且立足非洲区域与国别发展经验,积极吸纳非洲学者在"观察自我、认识自我与书写自我"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进展,以期有力推进中国的非洲人类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

    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非洲人类学本土化埃塞俄比亚本土民族志中国的非洲人类学研究

    Abstracts

    151-156页

    《西亚非洲》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