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稀有金属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

屠海令

双月刊

0258-7076

xxsf@grinm.com

010-82241917

100088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稀有金属/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开发和冶炼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双月刊,由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稀有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及镍、钴等有色金属在材料研制、合金加工、选矿、冶炼、理化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应用,同时还报道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在稀有金属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骨架基三维金属锂负极研究进展及未来应用展望

    杨承威范文轩夏水鑫
    1623-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锂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1)、较低的还原电位(-3。04 V,相对标准氢电极)和较低密度(0。534 g·cm-3),被认为是有发展前景的下 一代电池负极材料。使用金属锂取代传统的石墨负极可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然而,锂枝晶生长、库仑效率低、巨大体积膨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金属锂负极的实际应用。采用具有大比表面积、多孔结构、质量轻的三维碳骨架稳定金属锂被认为是优化金属锂负极并推动其实际应用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为了实现碳基骨架与金属锂的有效复合,引入诱导金属锂均匀形核和生长的亲锂位点是必不可少的,亲锂位点也是推动碳骨架基三维金属锂负极大电流和大容量条件下应用的必要条件。从碳骨架结构以及亲锂位点种类、作用方面,总结了碳骨架三维金属锂负极的改性策略及研究进展,讨论了碳骨架基三维金属锂负极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三维金属锂负极碳骨架亲锂位点无锂枝晶

    铬污染场地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郑鹏孙英春崔兴兰李红霞...
    1639-1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铬是一种具有致癌性、致畸性的有毒金属元素,铬矿冶炼、镀铬和皮革制造等人类活动使大量铬释放到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首先对国内外铬污染的现状和铬在土壤、水和大气环境中分布特征进行了介绍;归纳了pH、氧化还原电位、氧化物/氢氧化物、有机质和微生物影响下铬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总结了微生物修复主要依靠生物吸附、生物累积和生物转化,通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吸附和还原Cr(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矿物材料、固定材料和刺激剂在强化微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常用的铬修复微生物是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等细菌及霉菌和酵母菌等真菌。铁基材料和碳基材料通过促进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加速Cr(Ⅵ)的还原;膨润土、生物炭等材料通过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空间;海藻糖等刺激剂通过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微生物生长,强化微生物修复能力。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增强Cr(Ⅵ)还原效率,适应恶劣土壤环境,已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微生物矿物强化载体刺激剂

    La-Mg-Ni基A5B19型La0.8-xNdxMg0.2Ni3.8层状超晶格负极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

    许剑轶张国芳可丹丹赵鑫...
    1653-1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退火态La0。8-xNdxMg0。2Ni3。8(x=0,0。1,0。2,0。3)超晶格负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构分析表明,合金具有多相结构,x=0时样品由LaNi5相和Ce5Co19(3R)型相组成,加入Nd后出现Pr5Co19(2H)型相,且丰度随着Nd增多而增加,而LaNi5相和Ce5Co19(3R)型相含量随之减少,Nd原子有利于A5B19相形成。此外,样品结构中各物相的晶胞体积呈线性减小。样品平衡压力-氢含量(P-C)等温曲线显示一个平台区域,Nd部分取代提高了样品平台压力,样品P-C等温曲线显示一个平台区域,Nd部分取代提高了样品平台压力,最大吸氢量与其电极电化学容量先增大而后减少,x=0。2时最大分别为0。953%(质量分数)和371。22 mAh·g-1。样品电极活化性能没有变化,但是电极容量保持率首先从x=0时的70。70%增大到x=0。2时80。52%而后减少到x=0。3时的72。61%。Nd加入可显著提高电极高倍率放电性能(HRD),其改善是源于电极表面的电荷迁移反应和氢扩散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La-Mg-Ni系A5B19型超晶格负极材料Nd替代电化学特性

    酸性生物预氧化渣硫脲浸金过程动力学

    任传裕武彪尚鹤温建康...
    1661-1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黄金产量的逐年提高,易处理金矿逐渐减少,低品位难处理金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了黄金生产原料的重要来源。针对新疆乌恰县某难处理金矿,经工艺矿物学及其他分析,其采用传统选冶方式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基于此,采用该矿进行了生物氧化预处理——硫脲浸金联合工艺研究。该联合工艺以硫脲作为浸金剂,硫脲既能直接处酸性生物预氧化渣,免去了传统氰化浸金工艺中的酸碱转化步骤,避免了矿石二次包裹的同时节省了大量药剂及成本,同时也避免了氰化物在浸金过程中导致的环保等一系列问题。分别考察了浸出温度、硫脲浓度、浸出pH、液固比、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硫脲浸金过程中金浸出率的影响,采用收缩核模型探讨了酸性硫脲浸金体系浸出过程的表观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过程的总体控制步骤为内扩散控制,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了其半经验动力学方程及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该联合工艺的实际工业应用提供指导。

    生物预氧化渣酸性硫脲浸出动力学

    《稀有金属》征稿简则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