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医学
中山大学
新医学

中山大学

陈规划

月刊

0253-9802

xinyixuezazhi@163.com

020-87331647

510089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新医学/Journal New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医学》介绍《新医学》创刊于1969年。办刊30多年来,其内容一直以内儿科为主、兼顾各科。读者对象为各级基层医疗单位的临床医师服务。《新医学》以办精品刊物为目标,脚踏实地,求实创新,与时俱进,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长期以来,《新医学》坚持“通过形式多样的栏目,帮助读者掌握医学新信息,提高诊疗水平”的办刊宗旨,将杂志办得独具特色。在众多医学专业期刊中,以突出医学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可读性强而著称。近年来,为了保证《新医学》稿件的质量,编辑部已大幅增加原创论文的比重,如“查房选录”、“临床研究论文”、“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中西医荟萃”、“误诊分析”、“实践荟萃”、“医生手记”等栏目刊登的均是原创论文,其中省级以上基金的稿件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多年来,《新医学》一直被评为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004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并被确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同时还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新医学》在同行、读者中亦颇得好评,多年来屡次参评均获奖,获奖情况详见表1。表1 《新医学》近年获奖情况一览表获奖类型 获奖名称杂志获奖情况 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2001年分别获广东省第二届、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5年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比活动入选“百种重点期刊”2007年荣获“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称号作品获奖情况 2003年第三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评奖,我刊获优秀作品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获优秀栏目策划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晓李佳钰陈壮桂张萍萍...
    936-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通过诱导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耐受来改变过敏性疾病进程的唯一对因治疗方法,由于全过程标准化质量高,更加精准可控,AIT中的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已成为目前国内各大过敏中心采用的最主要的脱敏方式。然而常规治疗方案初始阶段存在局限性,患者需要每周返院注射,针次多、时间长,为此,临床工作者一直在探索SCIT的优化治疗方案。尘螨是儿童致敏率最高的吸入性过敏原,文章就儿童尘螨变应原SCIT的不同优化方案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CIT的实施提供更充分的临床依据。梳理文献后发现,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案,加速递增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但目前诸如冲击免疫治疗、单一浓度加速递增方案的研究样本量普遍较小,因此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研究方案更完善的大型研究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儿童过敏性疾病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2型炎症型支气管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

    张明强牟向东
    944-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重度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咳嗽、胸闷、气短、喘憋等症状较难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目前标准治疗为吸入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联合长效支气管舒张剂,但仍有部分患者哮喘症状不能得到充分控制,往往与持续性 2 型炎症有关。对于持续性 2 型炎症的重度哮喘患者,可选择使用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频率,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为 2 型炎症型重度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此文章对 2 型炎症型支气管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支气管哮喘2型炎症生物靶向治疗

    针刺调控哮喘相关第2组先天淋巴样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董敏李好潘嘉欣张昆...
    950-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综合国内外文献,从第 2 组先天淋巴样细胞(ILC2)在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过程的作用、针刺调控ILC2 治疗哮喘的研究两方面进行总结。研究初步表明针刺可能是通过影响ILC2 的分泌和迁移功能等途径,达到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抑制气道高反应性、改善气道重塑的目的,但现有仍存在针刺调控哮喘的ILC2 相关通路尚未明确、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少、缺乏针刺经ILC2s途径改善激素抵抗性哮喘的机制研究等问题。

    针刺第2组先天淋巴样细胞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