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郭丕斌

双月刊

1671-1491

YZSF@chinajournal.net.cn

0350-3048243

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和平西街10号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师范性、地方性、学术性为特色。内容严谨丰富、格调高雅,在保证学术论文规范性的基础上追求形式完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好问词作年考辨五则

    狄宝心赵兴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明确了元好问五首词的作时,其中有拙《谱》未及者,亦有订正其失误者,还有学界对拙《谱》之词作系年持异议者,兼及对词意的新解和词人与交游的行迹.一、《江梅引》(红杏墙头粉光匀),"杨白花"暗指白华;二、《鹧鸪天》(临锦堂前春水波),此"临锦堂"在宋徽宗即位前之潜邸隆德宫;三、《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蒙泉"指定襄县南丛蒙山之三泉,词人与刘济川、周献臣曾约定共隐于此;四、《定风波》(离合悲欢酒一壶),甲辰秋词人至河南迁母葬路经永宁时作;五、《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外家"指嗣母张氏之娘家,在阳曲县北.

    元好问作年行迹交游

    论元好问的寒食诗

    王嘉宸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末元初文人元好问创作了十余首涉及寒食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要内容,兼有思乡怀人、咏物抒怀等题材.这些诗歌突破了前代以展现寒食习俗为主的内容,蕴含着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思想及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文章将元好问的寒食诗置于其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变化的背景下探索其思想内涵.

    金末元初元好问寒食诗家国之思情感浓厚

    论元好问的东平诗

    崔悦辛昕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好问在羁押山东及归乡后的晚年生活中,数次到访东平,留下了五十余首有关东平的诗歌,涵盖寄友赠别、题画题像以及游园宴饮等题材,这些诗作展现出东平城的秀美景致,记叙了元好问在东平的交游情况,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关于东平诗的分析和探究,是元好问诗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元好问东平诗寄友赠别题画题像游园宴饮

    萨拉·凯恩《4.48精神崩溃》对剧本功能的重建

    张越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当代剧作家萨拉·凯恩的诗剧《4.48精神崩溃》是直面戏剧的典例.直面戏剧被认为是残酷戏剧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剧坛的延续,它将更具现实意义与深度的剧本以极富挑衅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补足了残酷戏剧的局限性.尽管《4.48精神崩溃》的剧本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依然呈现出杂乱且随意为之的样貌,但文本碎片下隐藏着一个由"多条矛盾螺旋链"构成的完整叙事链和戏剧冲突.该剧没有忽视剧本的重要性,而是在"演出—剧本"这一整体上实现其剧本功能,该剧在首演后所收到的评论也证实了这一点.

    萨拉·凯恩《4.48精神崩溃》残酷戏剧直面戏剧剧本功能

    从奥尼尔的剧作看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曹海清刘蔚
    22-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深受清教思想影响,他的剧作大多与清教主义有着密切联系.虽然奥尼尔对清教中的原罪、忏悔与宽恕等思想表示认同,但同时又认为,清教主义束缚压抑人性,导致人性的异化与扭曲,是造成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之一,因而他更多的是把清教主义作为抨击的对象.不过,关心人类命运的奥尼尔并没有停留在对人物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批判上,而是努力为人类的未来,为健全人格的发展寻找出路.他提出通过爱来化解仇恨、净化灵魂,以使人类获得拯救.

    奥尼尔清教主义人性

    《时贤本事曲子集》二则献疑——兼谈该书的性质及省称问题

    刘泽华
    26-2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贤本事曲子集》被认为是第一部词话,但早已经亡佚,经过历代学者的辑佚,现可见共19条,但其中"南唐中主"条与"苏轼《减字木兰花》"条恐非杨绘所编撰.在对这2则的考释中,还可以看出是书的体例是以编辑曲子词为主,本质上是一部录有本事的词选."《本事集》"也不仅仅是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的省称,还是另一本合杨绘书与孟棨《本事诗》并添加其他材料的本事诗词汇编,有学者曾从《本事诗》的角度力证此说,文章则通过对"苏轼《减字木兰花》"条的考证为此说提供一新的佐证.

    《时贤本事曲子集》杨绘《词话丛编》

    论汪曾祺散文的生活美学与当代价值和意义

    周婕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美学"是源自西方的的一个概念,近年来有一批研究者试图从中国本土作品中探究"生活美学"这一概念,并且试图寻求"生活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结合点,从而使其具有中国特色.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数量众多,题材丰富,蕴含了丰富的生活美学思想.汪曾祺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体验包括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都寄托在俗世生活中,而当代"生活美学"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回归生活",由此我们会发现两者不谋而合.

    汪曾祺散文生活美学当代价值

    汉语名量词的产生和"数+量+名"结构形成的再考察及相关思考——以出土文献为基础

    向贤文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四大类名量词中,个体量词和容器量词、集体量词同时产生于殷商时代,早于度量衡量词.三者产生的动因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计数需求.度量衡量词萌芽于西周,成熟于战国末期至秦末,动因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精确计量需求.泛指量词的兴替历程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象似性原则相互竞争的外在表现."数+量+名"结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韵律层面的重音转移,其语法化的源构式是"动+名+数+量",演化时间始于西周,成熟于汉代,完成于魏晋南北朝.

    量词计数计量"数+量+名"重音转移

    新点校本《史记·秦始皇本纪》句读补订二则

    张雨涛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3年版《史记·秦始皇本纪》新点校本有两处值得补充和商榷的地方.新本《秦始皇本纪》将"筑长城及南越地"改为"筑长城,及南越地",未做校勘说明.旧句读中的"及"是连词,"筑南越地"在文意上不通,"及"只能做动词,新本的改动是正确的.新本《秦始皇本纪》"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值得商榷."越"不能理解成地理名词,而是用作动词,"越宛有郢"一类"越+NP+VP+NP"格式的句子在文献中常见,"置南郡矣"也是单独成句,因此句读有误.

    《史记·秦始皇本纪》2013年点校本句读补释商榷

    《经典释文》异文研究述评

    黄继省
    50-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是一部以古代的十四部经典著作的经注为解读对象的音义书,载录了大量的异文,这些异文对解读经典作用很大,历代学者非常重视.清代以前引录参校者比较多,主要与当时学术环境有关;清代学者对《经典释文》异文本身的研究已有自觉意识,并富有开创性;清代以后,学者们善于挖掘《经典释文》异文的文献学与语言学的价值,并对异文进行了理论与方法的深入探讨.

    《经典释文》异文文献学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