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吴永平

月刊

2096-3882

xzmcxb@xzmc.edu.cn

0516-85748483

221002

徐州市淮海西路84号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和甘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价值

    徐业茗张娇焦艳张双双...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和甘胆酸(CG)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和消化内科初次就诊的157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ICP组),另选择同期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正常孕妇119例作为对照.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ICP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GT和CG对ICP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ICP组与对照组孕妇年龄、孕周、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GGT、总胆汁酸(TBA)、CG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GGT[Exp(B)=1.006,95%CI=1.002,1.010,P=0.004]和CG[Exp(B)=1.046,95%CI=1.032,1.061,P<0.001]与ICP的发生显著相关;③ROC曲线分析表明:GGT诊断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801,0.901,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17%和91.60%,约登指数为73.77;CG诊断ICP的AUC为0.95(95%CI=0.932,0.975,P<0.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45%和87.39%,约登指数为77.84.二者联合诊断时的AUC为0.98(95%CI=0.966,0.992,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8%(95%CI=87.180,97.050)和 94.74%(95%CI=89.890,97.700),约登指数为 88.02.结论 ICP 患者血清 GGT 和 CG水平明显增高,且与ICP的发生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ICP的诊断效能.

    血清谷氨酰胺转移酶甘胆酸总胆汁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外阴鳞状细胞癌及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孙芳郑雨诺严晓南张蓓...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及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SIL)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21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为VSCC、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VHSIL)、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VLS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比较VSCC及VSIL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灶部位、阴道镜表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阳性率及亚型,并分析V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VLSIL、VHSIL、VSCC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5.81±18.12)岁、(54.76±18.74)岁和(65.59±14.6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CC、VHSIL及VLSIL组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外阴瘙痒和疼痛.69.57%的VSIL病灶位于外阴后联合,68.18%的VSCC病灶位于大阴唇.阴道镜下醋白反应:VLSIL组100%,VHSIL组88.00%,VSCC组90.91%.血管征象:4.76%的VLSIL和20.00%的VHSIL有点状血管样结构,而77.27%的VSCC有点状或异型血管图像.HPV 感染率:VLSIL 组 100%,VHSIL 组 76.00%,VSCC 组 40.90%,VHSIL、VSCC 组 HPV16 阳性率高于 VLSIL 组(P<0.05).与HPV阳性VSCC组相比,HPV阴性VSCC组患者年龄更大,肿瘤中低分化占比更高,FIGO分期Ⅲ—Ⅳ期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CC与VSIL患者常见外阴瘙痒、斑块、HPV16感染,阴道镜下以醋白征象为主,VSCC血管征象明显.需进行外阴区及阴道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HPV阴性VSCC肿瘤分级更低,分期更晚,需重视基于HPV的VSCC风险分层管理.

    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P53人乳头瘤病毒阴道镜

    铁死亡机制及其与卵巢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周宇恒李玥潼张帅辉邓雨宸...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致命的恶性肿瘤,早期隐匿性较高且不易检测、易产生耐药性,患者治疗后预后并不乐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介导的独特细胞死亡形式,从发生机制、形态学和遗传学等方面有别于凋亡、焦亡、坏死.近年来研究表明,铁死亡可能调控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可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潜在干预靶点.本文就铁死亡机制及其与卵巢癌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卵巢癌铁死亡脂质过氧化活性氧机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