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吴永平

月刊

2096-3882

xzmcxb@xzmc.edu.cn

0516-85748483

221002

徐州市淮海西路84号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三甲教学医院近十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化

    王紫玲陈熙元袁欣宇李洪春...
    453-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三甲教学医院近十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化,为血流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血培养阳性患者,收集临床血液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对比分析2014-2018年与2019-2023年血培养主要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3年血培养共检出11 578株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 196株(53.5%),革兰氏阴性菌5 382株(46.5%).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 302株,37.2%)、金黄色葡萄球菌(704株,6.1%)、屎肠球菌(352株,3.0%)、粪肠球菌(208株,1.8%).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2 355株,20.3%)、肺炎克雷伯菌(1 095株,9.5%)、鲍曼不动杆菌(447株,3.9%)、铜绿假单胞菌(391株,3.4%).病原菌主要分布在综合ICU(1 702株,14.7%)、急诊重症监护室(ICU)(1 436株,12.4%)、血液内科(1 134株,9.8%)、感染性疾病科(758株,6.5%).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85.2%、18.2%、26.0%和4.0%,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85.2%、12.7%、29.4%和4.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6.8%和80.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5%和1.1%.与2014-2018年相比,2019-2023年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5.2%下降至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血培养常见病原菌耐药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规范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共同遏制耐药.

    血培养血流感染血培养阳性患者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及临床分析

    袁玖莲王海洋刘灿侠闫志凌...
    46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前体细胞采集前后血液成分变化,为CAR-T前体细胞采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应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收集CAR-T前体细胞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观察采集前后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计数及电解质Ca2+、K+、Na+、Cl-变化差异.记录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分析血液成分变化的原因.将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类型以及采集前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HCT与终产品单个核细胞(MNC)计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CAR-T前体细胞均采集成功,MNC计数均值为7.4x109/L(1.4x109/L~38.0x109/L),无重度单采不良事件发生.采集后淋巴细胞计数、RBC计数、Hb、HCT及PLT计数较采集前显著下降(P<0.05),WBC计数较采集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Cl-浓度显著下降(P<0.05),Ca2+、Na+浓度较采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采集前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CT及体重与终产品MNC计数密切相关(P<0.05).结论 通过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CAR-T前体细胞安全可行.采集前保持较高的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CT及适当的体重可有效提高采集效果.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细胞计数电解质单个核细胞

    中国汉族人群骨性膝关节炎患者CPAK分型的分布

    张帆李成宇
    46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人群骨性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冠状位对线(CPAK)分型的分布.方法 随机选取200例汉族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下肢全长片.测量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计算算术髋膝踝角(aHKA)、关节线倾斜度(JLO)等参数,确定CPAK分型.结果 膝关节CPAK分型依次为Ⅰ型(36.5%)、Ⅳ 型(29.0%)、Ⅱ 型(12.7%)、Ⅲ 型(9.5%)、Ⅴ 型(6.4%)、Ⅶ 型(3.5%)、Ⅵ 型(2.0%)、Ⅷ 型(0.4%),无Ⅸ型.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的CPAK分型中,结构性内翻对线伴顶点远端JLO占比最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CPAK分型中国汉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