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吴永平

月刊

2096-3882

xzmcxb@xzmc.edu.cn

0516-85748483

221002

徐州市淮海西路84号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方面的论著、综述,也刊登临床方法学、经验介绍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含S-腺苷甲硫氨酸饮食通过TET3介导的DNA去甲基抑制小鼠脑卒中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活性氧蓄积

    罗杉杉胡成云李雪唐朝亮...
    469-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高含S-腺苷甲硫氨酸(SAM)饮食是否通过激活 10-11 易位蛋白 3(TET3)促进DNA去甲基化,抑制脑卒中后小鼠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活性氧(ROS)产生.方法 将C57BL/6J小鼠分为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SAM组.术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神经功能状态,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取材、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将PC-12 细胞分为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和SAM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水平及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ET3 相对表达量;Dot blot检测细胞内 5-羟甲基胞嘧啶(5hmC)水平.结果 在动物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MCAO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脑梗死区域明显,脑组织结构排列紊乱且存在大量空洞,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切片中TET3 蛋白表达减少,5hmC水平降低;而与MCAO组相比,SAM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轻,脑梗死区域体积减小,脑组织中的空洞减少,存活神经细胞增多,TET3 蛋白表达增多,5hmC水平升高.在细胞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H/R组缺氧处理可促使细胞内产生大量ROS,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胞内TET3 蛋白表达减少和 5hmC水平下降;而与H/R组相比,SAM组细胞ROS产生减少,细胞凋亡减少,TET3 表达增多和 5hmC水平上升.给予TET3 抑制剂可消除SAM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高含SAM饮食通过促进TET3 介导的DNA去甲基化减轻小鼠脑卒中后神经元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S-腺苷甲硫氨酸去甲基化TET3脑卒中细胞凋亡神经保护

    Trim31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耐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李小康胡斌季盟烜张国威...
    47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基序蛋白 31(Trim31)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耐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肝癌中Trim3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中Trim31 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Trim31 的肝癌细胞系,采用CCK-8 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和EdU实验评估过表达Trim31 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蛋白富集分析及Western blot筛选验证Trim31 下游信号通路.筛选Trim31 下调质粒,并构建稳定沉默Trim31 的肝癌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CCK-8 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和EdU实验评估沉默Trim31 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在过表达Trim31 的基础上进一步过表达P38,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明确Trim31 与P38 通路之间的调控关系.用索拉非尼处理过表达Trim31 的肝癌细胞系,采用CCK-8 实验、集落形成实验、EdU实验和Western blot评估过表达Trim31 对索拉非尼处理后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构建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株,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沉默Trim31 的肝癌细胞系,采用CCK-8 实验、集落形成实验、EdU实验和Western blot评估沉默Trim31 对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Trim31 mRNA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Trim31 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而沉默Trim31 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过表达P38 可抑制过表达Trim31 对肝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Trim31 与P38 通路之间可能存在负调控作用.过表达Trim31 可减弱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索拉非尼并不影响肝癌耐药细胞株的增殖,但沉默Trim31 后索拉非尼肝癌耐药细胞株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Trim31 mRNA在肝癌中呈高表达,沉默Trim31 可减弱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通路有关.

    肝癌三基序蛋白31P38索拉非尼耐药增殖

    PAX5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邱陈玲李世宝徐银海
    487-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配对盒 5(PAX5)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PAX5 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中PAX5 蛋白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PAX5 过表达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小干扰RNA(siRNA)构建PAX5 沉默的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并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稳转细胞株及siRNA敲减的细胞株内PAX5 蛋白表达;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沉默PAX5 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DU145 细胞株中PAX5 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PAX5 在前列腺癌组织和大部分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且其表达下调与前列腺癌TNM分期和Gleason 评分有关(P<0.05).过表达PAX5 后,DU145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而siRNA干扰PAX5 表达后,22RV-1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过表达PAX5 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MMP2、MMP9 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AX5 表达下调与TNM分期和Gleason 评分有关,且其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下调MMP2 与MMP9 蛋白表达有关.

    前列腺癌PAX5迁移侵袭临床意义

    锦葵素缓解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王巧李梦欣相雁南张玮...
    493-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锦葵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的潜在保护机制.方法 将 30 只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5 组:对照组、LPS(10 mg/kg)组和锦葵素(5、10、20 mg/kg)+LPS组,每组 6 只.构建LPS诱导的脓毒症ALI小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小鼠肺损伤情况,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生化试剂盒、TUNEL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LPS诱导的脓毒症ALI小鼠模型构建成功.与LPS组相比,锦葵素干预后小鼠肺肿胀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得到缓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中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显著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组织中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01);组织中凋亡小体形成被抑制,TUNEL阳性细胞减少.结论 锦葵素对LPS诱导的脓毒症AL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和改善细胞凋亡,进而恢复肺组织形态异常和支气管肺泡完整性.

    脓毒症锦葵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β2-微球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孙熔胡富勇吴亚玲石志贞...
    500-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筛选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风险人群共 239 例,按照排纳标准最终纳入123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彩超对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评价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n=40)、斑块稳定组(n=43)、斑块不稳定组(n=40).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β2M、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等,以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 3 组数据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β2M是否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β2M水平预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β2M、Hcy、Cys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在颈动脉内膜正常、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中β2M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即血清中β2M水平越高,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率越大.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中β2M水平为 1.875 mg/L时能够较好地预测斑块的不稳定性.结论 血清中β2M水平是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β2-微球蛋白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彩超相关性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侵犯室管膜下区及脑皮质对患者复发模式及预后的影响

    闫昊陈洁陈子钦刘正阳...
    507-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部位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21 年 10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GB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等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纳入 94 例患者,其中男性 52 例,女性 42 例.与GBM未累及室管膜下区(SVZ-)或脑皮质(CTX-)相比,肿瘤累及室管膜下区(SVZ+)或脑皮质(CTX+)显著降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P均<0.01);与手术全切或辅助化疗≥6 周期相比,手术部分切除或辅助化疗<6 周期患者的PFS及OS也显著降低(P均<0.01);与肿瘤直径<5 cm、单病灶复发或局部复发相比,肿瘤直径≥5 cm、多病灶复发或远处复发患者的OS显著降低(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VZ+、CTX+、手术部分切除及辅助化疗<6 周期是影响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BM累及室管膜下区或脑皮质的患者更易出现早期复发,且预后更差.原发肿瘤灶大小、手术切除程度、辅助化疗周期以及肿瘤复发模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下区影像分型脑皮质复发预后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结合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复杂性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秦旭李港刘译文戚聂聂...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结合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022 年 12 月—2023 年 10 月收治的 13 例复杂性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内镜手术治疗结石后发生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或输尿管狭窄手术治疗后再次发生狭窄.全部病例均经腹腔入路,吲哚菁绿溶液于术中通过肾造瘘管、输尿管支架或静脉通路注入患侧输尿管,利用彩色荧光模式辅助辨认输尿管狭窄段.6 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并端端吻合术,3 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 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1 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舌黏膜输尿管成形术,1 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输尿管阑尾补片修补术.结果 13 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运用荧光显影技术,输尿管狭窄段及吻合端血运显影均良好,平均手术时间163(110~28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 40(20~110)mL,随访 3~12 个月,行腹部CT、静脉肾盂造影、彩超泌尿系检查,患者肾积水均明显减轻,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有助于精准定位输尿管狭窄段,明确血运情况,从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输尿管狭窄重建预后

    BRCA1、BRCA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金敏邵佳徐海波何爱琴...
    520-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6 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 98 例EOC患者,采集术中切除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BRCA1、BRCA2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对EOC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结果 EOC组织BRCA1、BRCA2 mRNA表达量、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腹腔积液量≥500 mL、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RCA1、BRCA2 mRNA表达低于无腹腔积液和腹腔积液量<500 mL、FIGO分期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中位随访时间27(9~50)个月,随访率95.92%(4 例失访),随访期间39 例(39.80%)复发,26 例(26.53%)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RCA1、BRCA2 mRNA高表达者累积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BRCA1、BRCA2 mRNA高表达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化疗≤6 疗程、腹腔积液量≥500 mL、FIGO分期Ⅲ+Ⅳ期及BRCA1、BRCA2 mRNA低表达是影响EO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残灶>2 cm、化疗≤6 疗程、腹腔积液量≥500 mL及BRCA1、BRCA2 mRNA低表达是影响EO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OC癌变组织中BRCA1、BRCA2异常低表达,BRCA1、BRCA2 mRNA低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且影响患者PFS及OS.

    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易感基因1乳腺癌易感基因2病理特征预后

    温度敏感型栓塞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晨宋兴超李倩曹爱红...
    527-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温敏型栓塞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EM-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2023 年 8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行TEM-TACE或传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 40 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使用的栓塞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TEM-TACE组和C-TACE组,每组 20 例.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期、肝功能变化及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TEM-TACE组接受 1~2 次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于C-TACE组(P=0.025).治疗 1、3、6 个月后TEM-TACE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 65%、60%、5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 80%、75%、70%,而C-TACE 组的 ORR 分别为 75%、75%、55%,DCR 分别为 85%、80%、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ME-TACE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8.1 个月(95%CI:6.9~9.3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 14.2 个月(95%CI:11.5~16.7 个月),而C-TACE组则分别为 8.2 个月(95%CI:5.4~11.0 个月)和 12.5 个月(95%CI:10.3~14.7 个月),2 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CE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的谷草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较TEM-TACE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术后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 TEM-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肝癌温敏型栓塞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安全性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IgA肾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袁铭王伟鑫刘亚
    534-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IgA肾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月—2021 年 12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行肾活检且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基线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病理检查结果.通过ROC 曲线计算SII最佳截断值,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比较 2 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 Kaplan-Meier 曲线和多变量Cox模型确定SII与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143 例 IgA肾病患者,随访时间为 31(22,38)个月.SII与IgA肾病患者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女性IgA肾病患者的血清SII明显高于男性(P<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24 h尿蛋白定量和SII是IgA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SII组比低SII组更有可能出现较差的肾脏结局(P<0.05).结论 SII与原发性IgA肾病临床危险因素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SII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SII是IgA肾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IgA肾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后临床进展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