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王海珺

双月刊

1674-6198

yajyxb@163.net

0911-8235820

716000

延安市宝塔区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an Colleg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1999年6月2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登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科研学术论文。同时为突出地方特色,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特开设以下栏目:延安教育研究、延安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延安精神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研究、西部开发研究、中小教育教学研究、校长论坛及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产党宣言》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张文博
    55-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各类错误的社会思潮,包括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学说的创立,体现了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这一批判还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秉承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精神批判当代错误思潮、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挑战,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共产党宣言》思潮批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阶级立场

    论延安时期东北作家马加的根据地书写与转变

    杨文婷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九一八"事变后,一批东北青年从关外流亡到关内,先是聚集到上海、北平等大城市,全面抗战爆发后一部分来到西北地区,走向革命中心延安,开启红色文化的行旅书写.以马加的延安转变历程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奔赴延安的东北作家前往各抗日根据地,深入前线,开展文艺工作.返回延安后,他们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及整风运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投身集体劳动等多种途径,重塑自身的思维方式、感情结构,在革命队伍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这些东北作家融入革命主流,建构起全新的家国意识,原先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地方意识被打开,进而实现文学创作的转变与突破.

    马加东北作家革命根据地创作延安语境

    行旅体验与故乡情结——论马步升的散文创作

    缑悦缑园园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步升是中国西部当代文坛重要的散文作家之一,行旅体验和故乡情结是其散文创作的两大源泉.他在书写西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时也展开了对个体生命的体悟和哲思,奏响了高亢悲壮的"绝地之音".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在路上"的漂泊者,故乡成了一个失去的乐园,但即便如此,故乡的反方向仍然是故乡,故乡背负着个体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轻,因此,故乡成了他生命的皈依之地和精神的朝圣之地.此外,马步升以粗砺壮美的语言、多彩纷呈的意象和变幻莫测的叙述构成了他散文独特的审美气象和审美风格,在西部当代散文的画卷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马步升散文行旅体验怀乡情结美学建构

    《蝲蛄吟唱的地方》中女性与生态空间的认同性

    李金荣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女性主义以理性、多元、缜密的视角,审视女性和生态之间的联系,阐释了女性与生态在以父权为代表的绝对权威面前身份构建的相似性,以及女性命运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天然联系,它为生态问题的解决及女性解放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这种将人与生态视为整体的思考模式,表达出人类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也为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阐释空间.分析小说《蝲蛄吟唱的地方》,诠释父权思想及其文化的本质对生态和女性压迫性的批判;分析生态空间具有的隐喻性和包容性,探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支配与人类对生态控制的内在一致性,由此理解女性作者在创作中体现的独特生态价值观——女性与生态空间的认同性.

    女性主义生态空间包容性身份认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经济风险的斗争及经验启示

    石艳文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经济风险以及党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延安时期党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依托、要坚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这个必胜策略.

    延安时期经济风险斗争经验启示

    延安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及传承路径

    李唐宁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红色文化是一种政党文化,其主要是以延安革命根据地为地理圆心,辐射至全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一般以红色精神文化、红色物质文化及红色制度文化三种类型样态呈现,其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三个不同时间阶段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因此,新时代政府、学校和社会,分别从优化官方网络信息管理、完善学校思政课程教育、创新红色文化传承载体等方面探索延安红色文化的传承之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延安红色文化传承价值传承路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实践和基本经验

    范晨阳肖龙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强化党内民主、实施民主选举、"三三制"政权建设 和"三权合一"的民主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探索实践,找到了第一个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有效办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新时期,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决维护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以自我革命精神永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

    延安时期历史周期率探索实践基本经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食盐缉私制度的变迁

    刘韵月王春英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食盐缉私制度的制定及有效实施对于遏制走私行为的泛滥、缓解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加强边区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陕甘宁边区食盐缉私制度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建设上的逐渐成熟和一个政党面对困境时的成长与壮大.回顾这一历史,更有利于加强我们党对打击走私犯罪行为的重视,不断完善缉私体制机制,为新时代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陕甘宁边区食盐走私缉私制度

    可重构分布式天线和反射面辅助的集成传感和通信系统演绎

    郭永新张琪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成传感和通信系统(ISAC)是一种通过赋予无线通信传感能力来升级物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我们开发了一个可重构分布式天线和反射面(RDARS)辅助的集成传感和通信(ISAC)系统原型.该原型采用可编程元件,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工作模式,优化信号传输和传感性能.用户定位功能可靠,且不会对通信速率造成影响.系统可应用于室内导航、智能交通等领域,并展示了在6G系统中的潜在应用,为未来需要同时进行通信和传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可重构分布式天线反射面(RDARS)集成传感和通信系统(ISAC)定位

    多关键层结构下采动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研究

    晏先震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覆岩中存在的关键层对岩体活动全部或局部起控制作用,本文采用相似模拟实验方法针对多关键层结构下采动覆岩裂隙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覆岩岩层受关键层控制以组合梁的形式发生破断,其破断模式与岩层下部移动空间有关;采动裂隙经历了"张开-闭合"过程,但由周期破断产成的垂向贯穿裂隙不易闭合;覆岩中关键层具有"控裂"和"控沉"作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终止于未发生周期破断的第一个关键层位置,弯曲下沉带内关键层对岩层移动下沉影响较大.

    多关键层结构采动裂隙相似模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