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金正一

双月刊

1009-3311

shekexb@ybu.edu.cn

0433-2732197 2732238

133002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与“双百”方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的成长,欢迎校内外学者根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雅音古节,嗣响唐贤":论朝鲜朝诗人李尚迪对唐诗的接受

    杨柳青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尚迪作为朝鲜朝晚期的杰出诗人,以其卓越的诗才与高尚的人格赢得了中朝文人的赞誉.他的汉诗作品往往遵循自然天成的创作观念,具有古典韵味与清丽格调,体现出诗人对唐诗风格的借鉴与模仿.此外,李尚迪的诗歌认识也与唐代诗学关联密切,可以说,唐代诗学对李尚迪的诗风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探究李尚迪对唐诗的接受,可以揭示朝鲜朝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与继承,为认识古代中国与朝鲜的文学发展关系提供重要线索与独特视角.

    朝鲜朝诗人李尚迪汉诗创作唐诗接受

    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种法理释读

    王群李浩然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系统回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必要"及"何以可能"的重大问题,就必须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问题放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深入思考.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民主与政治关系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标识人类政治文明新向度,从民主与政党关系上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根本保证,从民主与法治关系上为中国式现代化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从民主实现方法上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民主实践样态,从民主评判方法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民主"度量衡".未来,我国宜提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专业化履职水平与积极性,推动政协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系统性完善,提升人民民主参与网络化、数智化水平,以主体赋能、形式多元、纵深发展、场景丰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关系论方法论实践向度

    数字乡村视域下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金松兰周莎莎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是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抓住数字乡村建设的机遇就有可能借助后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抓住数字乡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然而,当前数字乡村视域下的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技术与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融合不充分、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所需资源相对不足等困境,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赋能、技术赋能、资源赋能功能,积极探索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数字乡村乡村特色产业民族地区

    身体如何影响残障者的社会化——基于身体社会学理论

    金玉王丰硕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身体的障碍被视为一种疾病、缺陷和偏差.在这种"医学视角"和"问题视角"下,残障者被贴上能力低下的标签,面临社会化中断的风险.残障群体的社会化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工作、社会角色转变等方面,而在克服社会化困境的过程中残障群体发展出了相应的身体经验模式,即延展性身体、被形塑的身体、资本化身体等.重新理解残障者的身体经验及其与社会化的关系,将有利于实现残障者的主体建构与社会融入.

    身体社会学社会化残障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李锣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戏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厚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点,更包含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和理想价值.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作为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载体,在融入来华留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重大.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方面来看,要想推动中国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融入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激发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戏曲;其次,创新文化传播,系统推进戏曲传承发展,并打造精品戏剧,以新颖的表演形式和互联网平台来呈现和扩大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影响力;再次,要积极拓宽对外交流传播手段,优化传播路径,推进世界戏曲文化共荣;最后,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精彩生活.戏曲文化的教育在当下的留学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宣教功能,让世界更多的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魅力.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来华留学生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新时代高校国防课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及发展路径研究

    孙雪盖涛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作出的战略擘画、全面部署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以高校国防课程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聚焦价值命题,以"五元融合"助推价值驱动,以"四个充分"重塑课程建设样态,以"三维多面"创设课程建设新路径,以最包容的视角、最前瞻的眼光洞悉国防课程科学性、实践性和真理性的三性合一,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代化成就,以期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升其现代化建设使命感,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高校国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及发展

    Abstracts

    150-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