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的可行性

    黄乃鹏
    20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的可行性。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45.0%(18/40)(P<0.05)。结论: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环形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可行性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分析

    曹有金
    21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均接受吉非替尼口服靶向治疗,另与同期体检中心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并分别于靶向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临床TMN分期对其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凝血指标:靶向治疗前,肺癌患者的PT、APTT和TT和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FIB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参数和D-二聚体: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PLT、PCT、MPV和D- D均下降显著(P<0.05),治疗前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仅D-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MN与凝血功能指标关系:治疗后TMN各分期肿瘤患者的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和D- D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治疗后各TMN分期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Ⅲ、Ⅳ期患者的PT显著高于Ⅰ、Ⅱ期,而APTT、TT、PLT和D- D则显著少于Ⅰ、Ⅱ期(P<0.05),其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状况,且晚期患者更为严重,靶向治疗后患者凝血功能可得到显著改善。

    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凝血功能影响因素

    48例介入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分析

    文赛男
    213-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择期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4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肝癌患者经介入前和介入后主要凝血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各时间点的PT、APTT和T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介入术前的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术后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介入术后1d和3d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介入术后3d的PT显著高于术后1d(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PAI、Ps、vWF和uPA均显著升高(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术后1d和3d的Ps、vWF和uPA均显著降低(P<0.05),而PA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异常状况,介入治疗后会进一步加剧凝血异常和纤溶亢进状况,临床上应加以重视,重点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凝血指标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糸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星
    2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片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金属蛋白酶(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MMP-9和TIM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MMP-9和TIMP-9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异位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和意义

    朱小琼
    21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检验水平和变化意义。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3月搜集疗的10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组,A组酒精性脂肪肝35例,B组酒精性肝炎35例,C组酒精性肝硬化35例,三组均进行血清相关指标检测;另选取同期35名正常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各项指标的变化水平和意义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对照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较A、B、C三组患者的低,且A组<B组<C组;四组间比较P均<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意义。三项血清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四项分析,P均<0.05,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结论:血清指标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疾病程度密切相关,病情越重各项因子水平越高,可作为临床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的指标。

    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酒精性肝病

    心血管疾病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赵利刘成郭玉君娜几娜...
    217-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带教中,观察医学生实习存在一些不足,总结五点体会:医学生需重视临床实习,充分认识心血管疾病的病情特点;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病历基本功训练;积极参加教学查房;学习沟通技巧,增进医患情感;展开健康宣教,掌握初级心肺复苏术。希望医学生认真进行临床实习,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医生。

    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探讨沉香的鉴别方法与鉴定

    林少杰
    217-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沉香的鉴别方法与鉴定。方法:选择0.5g沉香粉末并使其与浓度为95%的乙醇30ml混合,运用超声提取约0.25h后,对其进行过滤,使其达到25ml的目的后,在200~300nm之间对选择的不同样品进行吸光度测量。结果:在200~300nm的范围内分别测量三种样品的吸收光度,检测结果显示,正品中药沉香的紫外光吸收图谱显示最大吸收峰值在(225±2)nm。结论:选择使用紫外光吸收图谱和薄层色谱的方法对中药沉香的品种进行鉴别,在实际操作中不仅简单可行,而且检测结果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业内人员大力推广使用。

    沉香鉴别吸光度

    心脏内金属异物植入后行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可行性

    沈燕军
    218-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心脏内进行金属性异物如“金属支架、金属机械瓣膜置换、心脏起博器”术后的患者在心脏功能正常情况下行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进行心脏金属支架置入、心脏金属机械瓣膜置换、心脏起博器置入术后患者总共40例。在患者术后经检查心脏功能正常下给予行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除。评估在术中通电后在高频电流刺激下能否诱发心率失常、起博器功能异常及参数改变。结果:所有手患者在行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心率失常,起博起患者术后行程控检测功能及参数正常,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

    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心脏金属异物“金属支架金属瓣膜起博器”

    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TNF-α、IL-6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尹茜
    219-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常规组5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药治疗,实验组50例予常规降压药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分别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水平及评估2组治疗前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1、2组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均<0.05),且实验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均较常规组更大( P均<0.05)。2、治疗8周后常规组和实验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的同时联合使用比索洛尔,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抑制炎性因子,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于春雷副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举隅

    段礼宁
    220-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眠,古代称为“不寐”。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于春雷副教授擅长运用经方辩证论治失眠,灵活辩证,药简力专,积累了丰富经验。

    失眠经方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