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朱秦军周亚辉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106例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溴索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3.5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0.5kHz、1kHz、2kHz语频气导听阈值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配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分泌性中耳炎氨溴索地塞米松

    医学小常识

    54-54页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周志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近3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按患者接受的手术类型分为2组,DHS组40例和PFNA组40例,分别接受DHS术固定和PFNA术固定。对比(1)DHS组和PFN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2)DHS组和PFNA组手术疗效。结果:DHS组和PFN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PFNA组手术疗效分别为97.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DHS固定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DHS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术中对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喻新祥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气管插管情况下对术后病人镇痛的安全性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与有效性的比较。方法:选择ASA I- III级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病人175例,分为3组:A组4- l0ug/kg.B组15-40ug/kg、C组50-150ug/kg。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术后病人的表现将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的方法[1](prince- Henny- y评分法)。观察术后24小时,纪录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影响,呼吸次数。结果:在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prine- Henry- y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C组(p<0.01),而B组、C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各时间点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C组(p<0.01),而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病人的自主呼吸次数在各时间点比较,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C组在4小时点比A组和B组在4小时点稍慢(p<0.01),但在其它各时间点与A组和B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术中对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比较,15-40ug/kg芬太尼明显优越于4- l0ug/kg芬太尼和50-150ug/kg芬太尼(p>0.05)。所以15-40ug/kg芬太尼用于全麻十气管插管中对术后镇痛有着广泛的前景,是一种较满意的术后镇痛方法。

    芬太尼术后镇痛安全性有效性

    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熊正文
    58-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挑选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降糖、降压、降脂等。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降糖三黄片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拜糖平,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中2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3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治疗无效,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中15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7例治疗有效,6例治疗无效,有效率为84.2%。结论:降糖三黄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可作为此病的首选辅助治疗药物。

    降糖三黄片2型糖尿病冠心病拜糖平中医治疗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观察

    李乐生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行降阶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改善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探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

    姚芳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试验的治疗组,再随机从我院进行血液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60例健康检测人员选取空腹时静脉采血作为标本,而治疗组的60例患者采用在住院治疗期间所收集到的静脉血液作为标本。结果: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两组检查者血液中红细胞的分布情况,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检查者经过血小板分布、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等血小板参数相比较,发现两组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患者的红细胞分布情况和血小板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对于患者的康复状况和预后状况能够准确的判定,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有着很高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探究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液检验指标检验价值

    医学小常识

    62-62页

    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朱琳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同时需要进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定的长度以后,送到放射科做X线定位从而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而治疗组的4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即时定位技术,之后在将患者送到放射科做X线透视,双重确认PICC导管的尖端位置,对比两组患者放置导管的到位率、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结果:治疗组放置导管的到位率为95.00%,对照组放置导管的到位率92.50%,两组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放置导管的到位率高,同时手术时间以及医疗成本耗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临床应用效果

    周围型肺癌X线片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

    段文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X线片与CT对周围型肺癌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4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X线与CT检查。结果:X线及CT两种扫描方法检查,发现的癌灶征象前三位为肿块征、分叶征和毛刺征,其次为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CT检查确诊的癌灶征象比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影像特征少,容易误诊和漏诊,需要充分利用X线,并结合CT检查,深入分析病灶的定性与分期。

    周围型肺癌X线片CT检查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