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罗永芬黄常洪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数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输血患者208例进行抽血检测,使用传统方法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对血液样本的血型进行鉴定。结果:使用盐水检验方法检测出一次性符合率正定型为95.19%,反定型为90.38%。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检验方法检测出一次性符合率正定型为100.00%,反定型为96.15%。有18例血液样本为RhD型,占8.65%。卡式法较盐水法的符合率高,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不符合血液样本中有6例血液样本由于保存时间过长无法使用,有5例血液样本的红细胞数量异常,有9例血液样本的血清蛋白中有纤维蛋白,其余血液样本通过进一步检测发现有4例血液样本有自身凝集障碍,有6例血液样本中产生自身凝集,有8例血液样本中有肿瘤因子。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容易进行鉴定,灵敏度较高,结果较为稳定、准确,且容易保存,重复性较好,能够使临床输血的安全保障得到加强。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输血检验临床应用

    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陈毓文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60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溶栓加抗凝治疗52例,单纯抗凝治疗8例。治疗后病损肺段数减少(5.21±2.09)个。治疗前后行心电图检查,在溶栓后心电图变化的基础上,于出院前(约在溶栓3-4周)心电图又发生一些改变。结论: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为一过性、多变性改变,但仍有一些特征可循,所以要提高警觉、仔细分析、动态观察其心电图变化并结合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心电图急性肺栓塞诊断意义

    晚期肺癌患者并发病窦综合征临床急救经验

    刘海花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并发病窦综合征的临床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对于呼吸内科的晚期肺癌并发病窦综合征的临床患者,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判断急救的效果。结果:经过实际的抢救,这类患者的实际抢救效果较好,并且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加以推广。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并发病窦综合征的患者,加以积极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可以考虑临床广泛地加以推广应用。

    晚期肺癌患者病窦综合征临床急救经验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应用中的评价

    田玉林唐超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时的临床疗效与肺压缩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1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依据线段法划分肺压缩程度:40%患者46例,<80%且>40%患者52例,≧80%患者52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予以胸腔闭式引流,评估治愈、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在肺压缩40%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有较高治愈率,且并发症较少发生。

    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自发性气胸临床应用

    医学小常识

    31-31页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不留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观察

    李起来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130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术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情况,对两组的记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8例(6.2%),对照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26例(20.0%),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阑尾炎患者在腹腔镜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可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腹腔镜阑尾切除腹腔引流临床效果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150例临床分析

    李红苗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等。方法:选取我院15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回顾性分析,观察和统计本组患者合并CCS发生率,病变位置、CCS具体表现等。结果:本组患者中CCS发生率为30%,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为37.5%,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为21.4%,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病变位置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50%、40%、6.7%,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3%,73.3%,33.3%,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而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CCS发生率较高,且对心肌的损害较为严重,应及时提供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医学小常识

    34-34页

    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体会

    彭科娟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临床上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就诊的8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依那普利片,治疗组40例给予依拉普利叶酸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血浆Hcy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压以及血浆Hcy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H型高血压采用依拉普利叶酸片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血压以及血浆Hcy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依那普利依那普利叶酸片H型高血压疗效安全性

    医学小常识

    36-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