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输卵管通液术联合中药通管汤治疗输卵管阻塞的疗效观察

    陈桂英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输卵管通液术联合中药通管汤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1组为观察组以输卵管通液术联合中药通管汤的治疗方法,另1组为对照组仅以单纯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2组患者的输管管通畅与生育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妊娠率达到55.2%,对照组仅为24.1%,2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输卵管通畅情况,观察组患者阻塞改善的情况比对照组情况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输卵管通液术联合中药通管汤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输卵管通液术中药通管汤输卵管阻塞

    腰硬联合镇痛用药时机的选择对无痛分娩产程的影响

    张元清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腰硬联合镇痛用药时机对无痛分娩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无痛分娩的8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根据腰硬联合镇痛用药时间的不同,又将其分为Ⅰ组(40例)和Ⅱ组(4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阴道分娩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组的镇痛效果及三组的产程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的镇痛总有效率均达到了10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两组的活跃期、第一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快(P<0.05);Ⅰ组的第二产程显著短于Ⅱ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应用腰硬联合镇痛可有效缩短活跃期时间,加快宫口扩张速度,缩短第一产程,在宫口扩张到8cm时停止给药,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

    腰硬联合无痛分娩产程麻醉

    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临床分析及观察

    何艺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临床方案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中期妊娠病例,随机划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43例研究对象接受利凡诺为主要药物,而实验组43例研究对象则于引产中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对比以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引产情况。结果:研究表明,两组研究对象在引产成功几率、出血量以及副作用发生几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具有显著可行性,除了能够提升引产成功几率之外,而且还可以控制出血量以及副作用发生几率,在操作程序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建议推广。

    中期妊娠引产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临床分析

    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徐巧鸽殷美兰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首次分娩且为单胎头位的产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为侧卧位,常规组为膀胱截石位。比较宫口开全后不同体位对分娩方式、产程耗时、窒息几率、难产几率以及出血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产程耗时、窒息几率、出血量、剖宫术分娩和难产几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侧卧位能够有效降低第二产程中时间以及难产发生率,从而保护母婴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分娩体位第二产程应用效果

    椎管内麻醉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小平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收集我院产科近2年共100例自然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临产后施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比较(1)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2)两组转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分别为(426.3±134.9分、75.6±16.3分、13.5±4.3分、263.4±87.6ml)、(432.8±145.7分、75.8±17.9分、13.8±5.1分、270.6±89.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转剖宫产率分别为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6%、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椎管内阻滞麻醉可减轻孕妇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降低剖宫产率,而且对产程及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椎管内麻醉自然分娩效果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34例临床分析

    刘巧玲
    117-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观察选择氯喹那多-普罗雌烯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萎缩性阴道炎患者34例,将其设为C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同种疾病患者34例,将其设为C2组(对照组)。其中C1组:临床选择氯喹那多-普罗雌烯进行治疗;C2组:临床选择灭滴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pH≤4.5两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P<0.05);在pH≤4.5方面,C1组明显大于C2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P<0.05)。结论:针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临床选择氯喹那多-普罗雌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阴道壁的萎缩变薄,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增加阴道抵抗力,抑制细菌生长,凸显氯喹那多-普罗雌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萎缩性阴道炎

    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研究

    张明芳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静脉可恢复阻断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子宫动、静脉可恢复阻断,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不阻断子宫动静脉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动、静脉可恢复阻断后实施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了肌瘤的复发率,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借鉴。

    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研究子宫动静脉可恢复阻断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52例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王平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根治术的52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的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上臂出现感觉功能异常、胸大肌萎缩情况、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减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乳腺癌手术治疗改良根治术

    分娩球配合音乐疗法在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黄芳咏文哲陈超英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分娩球配合音乐疗法在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200例孕产妇,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孕产妇给予常规分娩干预,研究组孕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分娩球配合音乐疗法。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孕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阴道顺产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配合音乐疗法在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轻产妇疼痛,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分娩球音乐疗法分娩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雪芳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间来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曲普瑞林治疗,测定两组患者的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和血红蛋白的水平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根据临床依据计算两组患者子宫肌瘤的体积和缩小率。将治疗前后的数据比较,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和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34例,有效的1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2例,有效的24例,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均升高,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水平均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在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小子宫肌瘤的体积,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