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遗产与保护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遗产与保护研究
遗产与保护研究

月刊

遗产与保护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瓦登海经验对我国跨界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的启示

    温婷石春晖赵星烁何露...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界遗产地因其跨越地域的特殊性而普遍受到关注.在全球世界遗产项目中,跨界世界遗产地多为自然遗产或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跨界世界自然遗产地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在跨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体制建设方面才刚刚起步.跨越德国、荷兰和丹麦边界的瓦登海世界遗产地建立的三边合作模式是跨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的典型范例.文章通过对瓦登海三边合作框架和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提出了我国应从促使各遗产地及所在行政单元之间形成共识、在不同尺度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独立与合作管理并举、划定清晰的责任范围边界、发挥国家和省级机构的支持和监管作用、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项目、根据实际把握体制建立的核心要素等方面构建适宜我国跨界自然遗产地的协调管理模式.

    跨界世界自然遗产跨界保护管理瓦登海

    品牌运营视域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对外交流策略

    范旨祺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明确广州“海丝”申遗这一长期国家项目的牵头城市.这对广州开展“海丝”保护和申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打开当前“海丝”跨国申遗工作困局,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部署,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强“海丝”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文章尝试以“海丝”文化对外交流推广工作为例,结合品牌运营的理论,尝试探讨将文化遗产培育成为国际文化品牌的策略,使其具有多样性、标志性,进而推进文化遗产的跨国申遗工作.

    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海丝”申遗社会教育

    信息动态

    11,66,126,封3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乡村规划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村规划设计为例

    郭奕瑶魏菲宇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着力强调以人为核心,促进城乡资源的流通融合、优势互补,以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其中乡村的自主经济振兴对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不均衡、不协调发展问题至关重要.文童以白浮村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将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型的产业活动,创造效益、激发乡村活力.同时使乡村的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乡村振兴发展.希望能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相关乡村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参考,进而丰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途径.

    新型城镇化乡村规划文化产业白浮村

    融媒体时代公众考古大众传播的新模式研究

    付裕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当下,多种媒体形式的融合发展不仅造就了新的大众传播语境,也促成了融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作为考古学科当中与大众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公众考古的传播状况不仅受到媒介形式变化的影响,也因传播形式变化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因如此,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公众考古传播的模式不仅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融媒体公众考古大众传播新模式

    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洛阳市孙都村为例

    孙立孙美玲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景观是人类历史文明历经千年的结晶,保留着世代村民的生活特征、传统文化以及景观风貌,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村落景观作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非但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反而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威胁.文章以洛阳市孙都村为例,充分挖掘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该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传统村落景观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传统村落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孙都村

    岭南风貌村落现状及其保护策略研究——以碧江村为例

    李超前赵泽源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碧江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其保护和开发对于碧江村的历史文化能否发扬光大有决定性作用.该村成功的保护措施既可为其他历史村落提供示范作用,也可为其他岭南水乡风貌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思路.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拍照记录与资料查询,梳理该村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并提出策略,为历史村落保护提供基础信息.

    碧江村历史建筑保护岭南文化

    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文化现状及保护策略初探——以北京延寿街为例

    崔宇航刘洋曹玺武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历史记忆,发扬人文关怀,延续城市文脉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当下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对其基本构成元素——街道进行文化属性的分析与思考.文章以北京延寿街为例,从街道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分别进行调研分析,针对街道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性策略,以期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文化的同时对相关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街道文化物质层面精神层面

    陕西米脂古城保护中社区居民参与的制度保障和实施措施探究

    杨楚譞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粗暴拆建时有发生,这使得古城保护遭遇到了新的危机和挑战.若要妥善保护古城原有风貌与文化内涵,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是无法维持长久而又高效地保护工作运行.公众参与和居民参与既可以增加大众的关注度,也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无疑为古城镇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这个过程却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以使工作正常运行.文章以米脂古城为例,通过对古城社区结构的材料分析及问卷的数据评估,探究古城镇保护中公众参与和居民参与的制度保障和实施措施.

    古城镇米脂古城公众参与和居民参与制度保障

    北京新会会馆的价值探讨与保护策略研究

    刘晗张晓丽崔宇航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会会馆作为广东新会人在明清北京城的试子会馆,是宣南地区会馆建筑的典型代表.该会馆历经戊戌变法的一系列活动,见证了戊戌变法主要人物梁启超的生活起居,是广东新会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文章从现状勘察着手,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梳理新会会馆历史并进行价值探讨,提出保护策略和再利用的建议,以此为宣南地区类似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新会会馆梁启超价值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