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遗产与保护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遗产与保护研究
遗产与保护研究

月刊

遗产与保护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既有四合院再利用改造微型养老设施调查研究

    高晶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城市都具有能够代表该地区历史发展脉络,且展现其传统风貌与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城市形象与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北京开始注重保护旧城的历史风貌,中心城区的一些胡同与四合院保护性改造与再利用是当下开展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趋向,在实际改造过程中,改造类型逐渐呈现更为多元的发展状态.改造闲置四合院,并将其打造成一个更具生活化、人性化的社区养老场所,是需要全社会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文章通过对北京市既有四合院再利用改造微型养老设施的实证调查发现,既有四合院改造的微型养老设施普遍存在空间配置单一、无障碍环境缺失、物理环境适老化低、既有建筑环境未充分利用等突出问题.在综合整理存在问题与对应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功能组织、适老化考虑、环境照明以及营造庭院景观4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四合院再利用改造为微型养老设施的相关策略.

    既有四合院再利用改造养老设施

    胶结材料在彩绘类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案例

    兰德省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彩绘类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已成为各个时代文化的重要标识符号.每年都有大量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彩绘类文物需要被保护修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类彩绘文物经历了环境的侵蚀与自然灾害的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褪色、起甲脱落、酥粉、空鼓、滋生霉菌、脱落、剥落、断裂等病害,保护修复难度大.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弥足珍贵的彩绘类文物,便于科学研究和陈列展示,胶结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是关键.文章从胶结材料出发,选择有代表性的丙烯酸酯类、硅酸乙酯类、动植物胶等胶结材料,给出了其于彩绘类文物保护修复中成功应用的实例,为今后的彩绘类文物保护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彩绘文物胶结材料应用案例

    北京园博园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设计策略初探

    马草甫杨琳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通过分析北京园博园目前的运营困境,论述建筑文化遗产展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性,总结园博园引入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对发展其文化旅游业的意义,最后以园内永定塔为设计基址,探讨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北京园博园在园林博览会的会后利用和转型发展带来一定借鉴意义.旨在提升北京园博园文化旅游业的同时,寄望于用虚拟现实技术把建筑文化遗产活态化,呈现新型的建筑文化遗产旅游业.

    北京园博园建筑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园设计策略文化旅游

    水环境影响下江南古镇的空间结构解析

    侯永禄马英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立足于水环境环绕的特点,结合实际调研整理,针对江南古镇的聚落空间进行总结提炼.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揭示其形态结构和脉络,得出江南古镇在水环境影响下的一般性特征,并对其空间组织构建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聚落空间结构水环境

    历史街区低、多层高密度住宅指标分析与布局形式研究——基于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思考

    郭亚琪孙明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后文称《标准》)于2018年试行,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后文称《规范》)相比,《标准》第四章新增对低、多层高密度住宅的相关指标要求,这对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尤其是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有重要意义和影响.文章针对性分析了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于街区肌理、居住环境等范畴的影响,探寻《标准》实施后低、多层高密度住宅布局形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得出相关结论.

    历史住区建筑密度庭院式住宅围合式住宅指标分析布局形式

    咸阳历史城区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孙立曹政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史城区保护的基础上协调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可以拓展城市空间、提升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于历史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咸阳市历史城区为例,根据“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体系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求.

    历史城区地下空间保护咸阳市

    对天津砖雕墀头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天津石家大院为例

    张文东刘斯思孙明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津民居墀头砖雕,对石家大院所进行实地调研,文章陈述其装饰特色,分析其高浮雕、透雕以及贴砖法的立体化表现,归纳了石家大院墀头砖雕的纹饰种类.之后根据装饰特色,归纳石家大院墀头图案的特点,总结装饰重点及美学特征.

    天津砖雕石家大院墀头

    汉晋时期祥瑞物品的考古发现与趋避风俗研究

    周娟妮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晋时期,考古发现大量体现趋避风俗的祥瑞物品,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领域,包括带钩、铜镜、钱币、织锦等等.文章通过梳理近几年来考古发现及馆藏汉晋时期的带有吉祥寓意的各类器物,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复原汉晋时期趋避风俗的面貌特征,探讨汉晋趋避风俗源流演变.汉晋时期,趋避风俗的形成,是西汉董仲舒提倡,并成为整个西汉王朝主导意识形态的“天人感性”学说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原始巫术的孑遗.同时,魏晋南北朝动荡的局面,主流意识形态向玄学的演化、佛教的发展,加速了趋避风俗的衰落和转向.

    汉晋时期祥瑞物品蚩尤钩铭文镜压胜钱趋避风俗

    明潞简王墓价值研究与展示利用初探

    王政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潞简王墓是明代重要的藩王墓葬遗址之一,坐落于豫北太行山南麓凤凰山上,是集建筑、石刻、堪舆风水和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群.通过对潞简王墓的价值研究,从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4个方面阐释其所蕴含的文物价值,并对潞简王墓的展示利用作出了初步探索.

    潞简王墓展示利用文物价值

    镇墓兽原型及其内涵辨析

    杨素雅赵光国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镇墓兽是中国古代墓葬中一类较为特殊的物品,对其原型及内涵,学界多有探讨.文章以考古发掘的镇墓兽材料为依据,通过对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深入探讨镇墓兽原型及其变化,并对其与内涵做进一步阐释,认为对镇墓兽原型及其内涵进行分析,当依其造型、埋葬位置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镇墓兽原型神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