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遗产与保护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遗产与保护研究
遗产与保护研究

月刊

遗产与保护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博物馆与城市共成长——论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曲庆玲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名片和灵魂,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追求,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标杆,也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博物馆与城市共成长的角度出发,结合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水平,论述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希冀借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契机,加快促成新馆建设立项,启动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利用微动力缓流循环淋洗原理保护处理脆弱有机质文物的应用实践

    张玄微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南海I号"发掘工作中,现场提取到的大量木质类器物/标本单体,材质糟朽脆弱情况严重,通过对"南海I号"发掘提取到的竹席残片、木盒、琉璃壶麻质包装物脱水加固定型的处理,文章介绍了利用微动力缓流循环淋洗原理保护处理脆弱有机质文物的应用技术解决方案,旨在为今后开展这类文物的保护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南海I号有机质文物淋洗脱盐加固定型

    在线监测可编组移动式文物脱盐装置及其应用

    耿苗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环境出水文物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泡,器物内部含有大量的盐分,文物出水后需要尽快进行脱盐处理.从历年来的水下考古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出水的文物数量大、材质类型多,后期的文物脱盐处理工作任务繁重,为了尽快脱除文物内部的盐分,需要建立大型的脱盐专用装置.但是,大型脱盐装置往往受场地的限制,无法顺利进行实施;除受建设空间影响外,文物本身的保存状态,也与脱盐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本脱盐装置根据"南海I号"出水陶瓷器保存状态及实验室相关条件,结合"南海I号"发掘现场陶瓷器保护处理工作中所积累的实践工作经验,设计了一套脱盐技术解决方案,在满足陶瓷器高效脱盐工作要求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验场地规模和脱盐的工作量对脱盐设施进行任意组合,经实践应用,使用效果良好.

    南海I号陶瓷器脱盐

    航空有机玻璃在白鹤梁题刻水下参观廊道的应用

    邓佳蒋锐杨娟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鹤梁水下题刻没于长江水下近40 m,其保护和展示利用方式特殊,对水下观察窗玻璃抗压强度等各方面性能要求高.文章介绍了在YB-3基础上优化制作工艺,研制出具有抗压强度高、透光性好、抗冲击性强、使用寿命长的航空有机玻璃应用于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和展示利用,是我国对水下文物保护特别是水下文物原址展示的科技手段的突破,这一创新性的应用将为更多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航空有机玻璃工艺优化题刻保护展示利用

    麦积山石窟壁画病害现状调查及研究

    岳永强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积山石窟现有洞窟编号221个,保存有壁画1000余m2.石窟中保存有国内石窟最完整的大型经变画,对研究中国经变画的发展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现状调查表明,麦积山石窟壁画病害主要表现为地仗空鼓、颜料层起甲、脱落、酥碱、微生物损害等病害.文章主要通过对这些病害的调查和分析结合保存环境及壁画制作材料、工艺对麦积山石窟的壁画病害进行研究.

    麦积山石窟壁画病害

    浅析曲靖佛寺园林的景观特征——以会泽大佛寺和西来寺为例

    雷艳许耘红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的城市型汉传佛寺园林为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从选址、空间序列、布局以及植物配置方面对会泽大佛寺和西来寺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两大佛寺的景观特征.

    曲靖市佛寺园林景观特征

    广州四处清代炮台三合土工程特性分析

    周抒凝陈慧颖李莎张伏麟...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广州地区的车歪炮台、穗石村炮台、沙路炮台,以及牛山炮台的主要营建材料——三合土,进行了物理、力学、水理性能方面的测试,旨在正确评价清代炮台三合土的工程特性,掌握其特点与规律性,并根据试验结果为遗址的加固保护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计算参数和依据.

    三合土炮台工程特性

    北京地区蒙元瓷器纹饰研究

    郭鹏鹏陈悦新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北京地区不断出土蒙元时期瓷器,蒙元历史渐渐受到学界重现.瓷器的专题研究不仅包括器物层面的工艺分析、产地探讨、艺术特色,也触及瓷器贸易、文化交流的探讨.蒙元瓷器纹饰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体现,透过纹饰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文章试以蒙元瓷器纹饰为研究对象,对瓷器纹饰题材进行分类,分析梳理各类题材的图案布局,就其装饰工艺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讨论,进而探讨蒙元时期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情景与民族文化特色.

    北京地区蒙元时期瓷器纹饰

    场所记忆与北京历史街区胡同空间重塑——以白塔寺宫门口岔口更新为例

    史言翔代海泉马英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文章分析了历史街区胡同空间的现状和活力重塑的需求,从历史街区胡同的场所记忆出发,提炼出胡同空间场所记忆所在载体,结合白塔寺宫门口胡同岔口更新改造方案,论述如何保留场所记忆的同时重塑空间活力.

    历史街区胡同空间场所记忆更新重塑

    西安地区唐墓中的佛教内容研究现状

    李小琴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唐代都城所在地,墓葬分布集中、等级分明、陪葬品极为丰富.佛教因素出现在墓葬中是佛教传入并本土化后的必然结果,学界对墓葬中佛教因素的关注最早也是从西安地区的唐墓开始的.近年来学界对墓葬中佛教因素的关注渐渐增多,但仍没有相关专题研究,因此文章拟对西安地区唐墓中佛教内容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为西安地区唐墓中佛教内容的专题研究奠定基础.

    西安地区唐墓佛教内容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