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遗产与保护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遗产与保护研究
遗产与保护研究

月刊

遗产与保护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Heritages and Preser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雷宏响张大玉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城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私家园林作为北京老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老城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通过对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现状及价值分析,结合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相关政策,探究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北京老城私家园林保护利用

    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发展模式新探——以渭南市莲湖村为例

    邹子婕杜歆雨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人地作用关系的综合体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在城市空间外延扩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却也因此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如何做到“扬长补短”、平衡发展是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渭南市富平县莲湖村是典型的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内含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存,对它的研究极具典型性与必要性.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明晰莲湖村的发展优势及发展困难,结合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基于政府扶持与政策支持,探寻出一条边缘区传统村落复兴、发展的路径,以求实现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莲湖村发展模式

    浅谈历史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北京老城区院落改造

    刘雁鹏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老城区历史悠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当前北京老城区的院落面临更新改造的需求,在众多改造实践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改造案例,同时也有许多的改造活动对北京老城区历史风貌造成了破坏.文章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文献期刊等方法,对北京历史城区院落的历史沿革及现存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基于具体案例,通过现场调研、对照研究等方式,对北京历史城区的院落更新改造进行研究.此外,还分析了优秀改造方案的设计手法并对其进行归纳,进而总结出北京老城院落改造策略,旨在为北京老城的更新改造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历史文化保护北京老城区院落改造设计

    乡土文化视角下的青瓷小镇手工艺遗产保护

    黄数敏梁鹏周利峰付涌...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传承乡土文化是现代城乡规划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青瓷为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是乡村环境中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文章在乡土文化视角下探讨青瓷小镇手工艺遗产保护,为现有研究提供了一条探讨文化传承的新思路.通过全面认识手工艺在乡土环境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挖掘青瓷手工艺中乡土地域文化内核以及乡镇现存问题,提出基于传统手工艺的乡土文化保护传承视角下的策略框架及规划设计方法.

    乡土文化青瓷小镇手工艺遗产保护

    明清两代旋子彩画结构的比较研究——以北京地区明清古建旋子彩画为例

    刘一鸣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两代的官式建筑彩画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装饰体系,其设计实例为研究中国古建装饰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章从明清官式建筑中的旋子彩画人手,通过对北京地区多座明清古建筑遗址上的旋子彩画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分别对明清两代的旋子彩画的构图结构与纹饰特征进行了比较,从共性中找出差异,得出分析结论.从而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维护与复建做到有的放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明代清代旋子彩画结构纹饰

    南京中山陵桂林石屋遗址保护记思——兼论抗战时期战损建筑的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

    刘一帆郭华瑜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中山陵桂林石屋是一座兴建于民国时期,毁于侵华日军战火中的建筑遗址.由于建筑本身选址、形制极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兼作南京保卫战东线战事中的焦点战场之一,因而具有建筑遗产与抗战遗产的双重内涵.文章通过揭示其于建造之初,独特的用材及建筑特征,剖析抗战过程中被毁经历及现状遗迹,深入探究该建筑遗产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例,尝试探索针对此类建筑遗产的保护目标、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

    桂林石屋抗战遗产价值评估保护策略

    井陉古驿道沿线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陈旭甘振坤欧阳文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陉古驿道对其沿线村落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井陉古驿道南线为线索,对其周边3 km范围内的36个村落样本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井陉古驿道概况以及驿道对周边村落的影响,其后从宏观与中观层面,分析古驿道与沿线村落的关联以及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井陉古驿道村落空间分布

    汉代青铜匜金属文物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

    王歌姚启东倪炎周华...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联合大学文博馆所藏汉代青铜匝器身表面存在裂隙、变形,残缺、表面锈硬结物等病害,亟须保护修复.笔者在修复前对文物开展了超景深显微镜、手持便携式荧光等科技分析,探明了表面蓝绿色锈蚀物主要为孔雀石和蓝铜矿,显微观察该锈蚀致密,形成了一层氧化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不需要处理.而变形、残缺等病害则需要处理与修复,笔者用钳子对变形部分进行整形;用黄铜皮焊接法对残缺部分进行补配,根据器物表面的颜色在漆片-酒精中加入沙绿、土红、黑色、白色矿物颜料进行了作旧,最后达到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青铜匜科学分析传统修复

    略谈辽代陶瓷的继承及发展

    隋志刚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代陶瓷造型别致、类型多样,承载着契丹民族的文化,是我国古代陶瓷的重要门类.文章对辽代陶瓷的产生背景、种类、烧制技法和样式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现有研究成果与仿辽瓷器为凭,对辽代瓷器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究,以期为辽代瓷器研究以及辽瓷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贡献力量.

    辽代陶瓷历史价值继承发展

    明清时期新乡古戏楼研究

    周舟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新乡经贸繁荣,商业发达,民间戏曲活动日益活跃,大量古戏楼得以修建.新乡明清古戏楼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形成当地鲜明的特色文化.戏曲的繁荣也使得古戏楼与民间的祭祀、娱乐和商业活动紧密相关,成为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新乡古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