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邮电设计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邮电设计技术
邮电设计技术

王坚

月刊

1007-3043

ydsjjs@dimpt.com

010-68799999-2160,2162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商务中心3号楼

邮电设计技术/Journal Designing Techniqu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管,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通信、信息行业的技术性月刊,是一本结合工程实际经验,重点推介通信、信息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方面重要经验及高新技术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技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6G无线智能架构设计浅析

    索士强黄远芳罗张宇白晨...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关于6G的研究工作中,无线智能架构这一主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其设计细节尚待进一步探讨.基于6G智能设计的需求,探讨了6G智能无线接入网架构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潜在的6G无线智能架构的逻辑功能和接口框图.进一步讨论了逻辑的功能和接口与物理架构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对接口间的交互进行了描述,以期提供一个潜在的6G无线智能架构设计的综合视图.

    6G人工智能无线接入网架构

    6G通信计算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周吉喆杜滢汪广超张晶...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6G业务性能极致化与能力融合化需求,通信与计算融合成为6G网络的演进趋势.当前,移动通信网算力调度模式单一,且网络与算力状态动态变化,存在通算资源供给与业务需求难以匹配的问题.针对上述挑战,分析通算融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明通算融合的发展特征,并提出通算融合在评价体系、控制与调度、服务与开放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从而满足6G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提升未来网络的运行效率.

    6G通算融合资源管理

    基于场景需求的6G低时延高可靠性能指标体系研究

    李静李福昌张涛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6G通信技术在极可靠和低延迟通信场景下的关键应用方向和挑战.通过分析典型应用场景,揭示了不同领域对于低时延高可靠性通信的需求,随后提出了构建6G通信系统低时延高可靠性性能指标体系的框架,包括网络、服务和辅助性能指标,提出的计量方法为评估通信系统性能提供了实用工具.该研究有望指导未来通信系统的设计、优化和部署,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6G低时延高可靠

    通信感知一体化感知目标移动性管理研究

    李培曹亘李福昌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利用通信基站设备实现对感知目标进行探测和感知,在感知目标发生移动时还需要及时对感知节点进行重新选择以保证感知的连续性.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方案,该方案利用人工智能与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感知节点的选择,从而保证感知性能.

    人工智能通信感知一体化感知目标移动感知节点选择

    面向星地融合的卫星物联网通信容量增强技术研究

    李俊丽曹伟张楠栗子阳...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未来6G星地融合通信的前瞻性探索,5G-A针对非陆地通信的应用场景、频谱、关键通信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展开了系统研究.针对卫星物联网下的大连接需求,基于现有协议中的NPUSCH信道传输结构,设计了不同颗粒度下的码分方案,并基于NTN场景下典型假设进行了性能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卫星物联网的下上行通信容量.

    星地融合通信卫星物联网容量增强数据解调信号

    5G-A时代物联网应用及策略研究

    蒋振伟姚赛彬潘婷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量物联网通信是5G典型应用场景之一,为了实现蜂窝网的全场景物联能力,需要更多的场景化技术,5G-A引入了RedCap和Passive IoT.其中,RedCap降低了设备复杂性及成本,补充了5G中、高速率物联能力;Passive IoT实现了低成本无源物联.结合对物联产业的综合分析,重点论述基于RedCap和Pas-sive IoT的物联网构建方案、运营及优化.

    5G-AmMTCRedCapPassiveIoT物联网

    星地融合多场景应用及解决方案

    崔航李静李福昌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星地网络天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为实现广域无缝覆盖,星地网络融合是未来网络演进的必然趋势.目前,受限于星地网络在体制、架构以及应用场景的差异性,星地网络融合程度较低.为快速推进融合网络发展,迫切需要开展星地融合场景与解决方案的挖掘探索.为此,提出了非地面网络与地面蜂窝网络协同应用场景以及潜在的增强方案,以实现星地网络资源的统一协调,提升资源利用率与用户体验,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星地融合网络发展前景.

    星地融合非地面网络5G/6G

    5G-A多频智选及网络效能研究

    姚赛彬蒋振伟潘婷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营商5G多频多层的网络结构,以及业务类型和业务QoS需求多样化,给网络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重点论述了多频网络情况下,基于业务特征的用户群体区分方法和对应的体验最佳载波的选择方案,以及载波聚合场景下网络效能的提升建议.

    5G-A多频网业务特征网络效能

    基于AI的无线空口技术研究

    李露李福昌张犇张忠平...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空口传输性能损失等问题,分析了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无线空口技术方案,给出了空口AI典型用例的模型方案及部分算力需求,并对AI在无线空口中应用的效果和挑战进行了梳理.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模型算法已在通信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空口AI的研究是实现6G网络智能内生的重要方向,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及性能提升提供更多可能.

    无线网络人工智能空口技术

    5G远端干扰原理研究及优化实践

    钱祖良肖亚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C-band主流频段的5G网络皆采用TDD模式,与FDD模式不同的是,若TDD基站下行信号传播时延超过GAP长度,落入其他基站上行接收窗口,则会产生远端干扰,严重影响上行业务质量.针对5G远端干扰,目前业内主流优化方案分为修改系统时隙结构、受扰端干扰抑制及干扰源自主降扰3类.分别论述了以上3类方案的技术原理,并通过实际优化实践对比了其效果.

    5G远端干扰管理网络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