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殷都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殷都学刊
殷都学刊

郭旭东

季刊

1001-0238

ydxk@aynu.edu.cn

0372-2900111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东段

殷都学刊/Journal Yindu Journal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释"醳"

    陈年福谢晓娜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配)"字从酉从彡,旧释纷纭,惟陈汉平释"醳"是正确的.其实"(配)"所从之"彡"乃"液"字初文,字形稍变而孳乳为"彡(肜)"."彡(液)"在卜辞有消融、消弭义,即"液"的间接用义,而所谓"肜者,相寻不绝之意",正来源于"液"之相续滴沥之形义."(配)"之构形与甲骨文"易"字相似,皆从彡(液)得声,故可释为"醳"."醳"本义指米麹化为酒液,在卜辞中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多用作祭祀动词,指用醇酒祭祀,一般用于酬神阶段;二是直接读为"释",义为释放、解除.

    甲骨文考释

    记事类刻写辞札记两则——附合文一例

    孙亚冰
    13-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是两则与记事类刻写辞相关的札记:第一则,《契合集》57反中的所谓"卜"应改释为人称"司";第二则,《合集》35260"甲申十彡气小甲廿一"中的"十"是人名.最后附合文一例,即《合集》26026(《北珍》435)+《合集》24115(《北珍》438)中的"()"是"有咎"的合文.

    记事类卜骨来源妇十有咎

    甲骨文中的"(矕)"

    连劭名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中有"(矕)"字,见于《说文》古文.《说文》云:"(矕),乱也.一曰治也,一曰不绝也."魏三体石经《尚书·无逸》与《尚书·君奭》中的"乱"字与此相同.旧释此字为"系",不确.殷墟卜辞中的"(矕)"字,多读为联,或读为乱,还可读为蛮,南方称蛮.

    甲骨文殷墟卜辞(矕)

    商代法制研究初探

    韩江苏张梦媛
    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刑》是自成汤以来历代商王在充分增损夏代《禹刑》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法律制度.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至商王的废立与制裁,下至社会人伦和生活日常,皆有明文规定,设置在宫殿南门外的阜辟上.按照商代刑法规定,要对罪犯施行强制性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商代刑罚有徒刑(包括监狱改造)、肉刑和死刑三大类.该研究是以文献、甲骨文及商代考古遗迹为据而论证.

    商代法律《汤刑》刑罚

    商代的"犬"与"犬师"

    于成龙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犬",系商王朝职官,见于商代甲骨卜辞及青铜器铭文.自20世纪30年代,学者即开始商代"犬"官研究.近年,随着新材料的发布,有关商代"犬"的内容逐渐丰富.本文在学术界相关研究基础上,获得一些新的认识:据目前所见材料,商王朝至少已于19地分设职官——"犬",一地至少置2名"犬"官,机构较为庞大而完备,直至商代末年,历年甚久;"犬"主要职司田猎,负责观察、追踪禽兽出没踪迹,及时上报,提议行猎,并跟随商王田猎;各地所设之"犬"——"多犬",虽分管所辖地区田猎事宜,但有时受商王调遣,去往异地陪同商王行猎,且与其他"多犬"联合捕猎;"犬"辖"犬师",左、右编制,受商王之命也执行军事任务.

    卜辞犬师左犬右犬

    甲骨文"(册)"相关问题再辨析

    杨弃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卜辞中与祭祀、战争相关的"(册)"字,学界有"用牲法说"和"册告说"两种解读,近年来尤以"册告说"最为流行.然通过对相关卜辞的进一步考察发现,"册告说"的一些观点有待商榷.我们更宜将"(册)"看作假借字而非会意字,卜辞中"(册)"后的"若干鬯"并非"(册)"用的对象,同一条卜辞中同种牺牲可用多种用牲法处理."(册)"用的大量牺牲有可能会真正使用."用牲法说"有其合理性,不可轻易否定.

    甲骨文用牲法册告(册)

    试析郑州商城夏商之际的考古学文化

    江昊然侯卫东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商之际指考古学文化面貌上呈现出由夏至商更替的阶段.在此,指的是商汤灭夏前后,郑州商城周边区域的夏文化传统逐渐被吸纳,二里岗期商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郑州商城夏商之际可以划分为三个考古学阶段:1.本地二里头文化三期;2."过渡期",指从二里头文化到二里岗文化之间的阶段,包括郑州地区二里头文化四期、南关外期、二里岗下层一期三类遗存;3.二里岗下层二期(典型二里岗期早段),该阶段是二里岗典型陶器风格和基本组合形成的开端,是"夏商之际"的终点,也是郑州商城走向繁荣的阶段.笔者以考古学材料为基础,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对上述三个阶段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夏商之际郑州商城考古学文化的演变,进一步深化对夏商更替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郑州商城夏商之际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

    夏商西周时期墓葬随葬铜钺相关问题研究

    周要港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商西周时期铜钺多随葬在中高等级墓葬内,葬钺的数量、规格受墓葬等级与墓主身份影响较大.随葬铜钺现象的形成是继承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时代以来较高等级墓葬内随葬玉石钺的传统发展而来,其整体分布呈现出由王畿区向外围区扩散的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是受王朝更替、军事战争等影响而形成.

    夏商西周时期墓葬用钺葬钺来源

    《周礼》月令思想探究——以中国早期月令文献比较为中心

    张海涛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礼》中蕴含丰富的月令思想,与周秦汉初月令文献比较,有以下特点:《周礼》所载月令内容十分庞大,除有具体月事安排,尚有四季安排和以岁首、岁终、月、旬的时事安排和政绩考察;《周礼》虽具阴阳思想,但尚未形成诸如《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完全阴阳五行化思维模式的文本;《周礼》月令内容与周秦汉初文献虽有异有同,但异大于同.从《周礼》所记月令内容来看,《周礼》当为战国中期或以前的作品.

    周礼月令季令阴阳五行

    从清华简《系年》看《左传》"赵旃挑战"——《左传》杜注、杨注纠误一则

    李汉林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了"赵旃挑战"一事,其中有"席于军门之外"的仪节,杜预、杨伯峻等人将其解释为"席地而坐".而"赵旃挑战"之事亦见于近出清华简《系年》第十三章,其中有一"()((诀))"字引起了众多学者的不同释读和推论,学者们多受《左传》中杜、杨之注,倾向将其释为"舍""发"或"拔"等字.而"赵旃挑战"实为春秋时期的"致师礼",如欲对此字做出更深入地理解,需细致考察春秋时期的"致师礼"进行深入研究.在梳理过"致师礼"的仪节,向敌方宣示勇气、打乱对方军事部署的作用和其与"挑战"的关系后,可将"()((诀))"释为"射"字.并分析出《左传》中"席"可通假为"射",并纠正杜、杨等后世注家对此字的解读.

    清华简《系年》"赵旃挑战""致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