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遥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遥感学报
遥感学报

顾行发

双月刊

1007-4619

jrs@irsa.ac.cn

010-64806643

100101

北京市安外大屯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遥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性学术刊物。反映遥感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包括航天航空、农业、林业、资源开发、环境监测和保护、区域和工程地质勘探和评价、找矿、灾害监测和评估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GIS及空间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等方面。读者对象为遥感及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透视地球——新一代对地观测技术

    周翔潘洁吴一戎
    529-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系统的观测正从看清地球的样貌深入拓展到探测、分析、认知地球圈层的内在.基于天基、空基、陆基等观测平台,利用电磁、微波、激光和重力等穿透性、多维度、高密度的新型透视遥感探测前沿技术,"透视地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地球空间物理要素、内部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精细、综合探测,获取地球各圈层更"精确"、更"深层"的信息,成为新一代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的积极探索和重要方向.本文阐述了透视地球的概念和内涵,依据"透视方法—载荷集成—探测试验—参数反演—效能验证"的设计思路,提出透视地球原型系统的构建方案.通过多谱段耦合、多物理量融合,提升空基跨平台协同探测能力,改进遥感观测的信息维度、尺度和密度,以透视视角拓展人类对各圈层的认知边界,推动地球系统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提升人类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预测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及环境变化的能力.

    透视地球遥感对地观测大气森林固体地球海洋

    湖冰遥感研究进展

    童洁高永年詹鹏飞宋春桥...
    54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冰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最为直观的指示器之一.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影响的背景下,全球湖泊冰情总体呈现冻结时间推迟、消融时间提前、冰期缩短、冰厚减薄等趋势特征.由于现场勘测的局限性,遥感技术在湖冰监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利用不同的遥感传感器、采用不同的湖冰参数与冰情物候特征对湖冰及其响应气候变化特征开展研究.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湖冰遥感监测现状,综述了湖冰监测常用的遥感数据源;再从湖冰范围识别方法、湖冰物候和冰厚参数遥感反演3方面展开论述,并重点总结了当前湖冰研究热点区域及冰情变化趋势;最后,结合当前遥感技术的发展,探讨了未来多源遥感技术集成在湖冰监测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的青藏高原地区湖冰研究的挑战.

    湖冰湖冰物候冰厚遥感监测气候变化

    融合遥感时间序列时空谱信息的森林扰动检测与归因研究进展

    吴伶刘湘南刘美玲张廷伟...
    558-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时间序列蕴含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不同驱动因子导致的森林组成、结构、功能变化及其差异信息,能有效提升对森林演替过程、发展态势及其驱动和响应机制的理解能力.本文系统评述了融合遥感时间序列时空谱信息的森林扰动检测与归因研究进展.从数据、特征、算法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当前森林扰动检测进展:(1)数据角度.介绍了面向稠密和稀疏时间序列等不同观测频次的变化检测方法;(2)特征角度.归纳了森林扰动光谱响应特征和多光谱特征集成变化检测策略,总结了面向森林扰动检测的时序与空间特征融合方式;(3)算法角度.介绍了并行和串行两种多算法集成策略,描述了面向森林低强度扰动的变化检测算法研究进展.此外,森林扰动归因的本质是面向森林多类型扰动分类问题,本文在分别按照时间顺序和特征维度归纳作为森林扰动归因输入的归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遥感时间序列时空谱和地形特征融合的森林多类型扰动归因方法.最后,本文分析了森林扰动遥感监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融合遥感时间序列时空谱信息的变化检测和归因研究提供借鉴.

    森林扰动遥感时间序列时空谱信息特征融合扰动检测扰动归因

    层析SAR三维成像方法与森林参数反演研究进展

    万杰汪长城朱建军付海强...
    576-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氧循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森林植被集中了85%以上的陆地植被生物量,森林的生物物理参数,如森林高度、林下地形、生物量等,对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碳汇能力及碳储量的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层析技术Tomo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graphy)具备对观测目标的三维成像能力,可以获得森林的内部结构信息,在森林植被参数反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层析SAR的三维成像原理出发,系统阐述目前层析SAR技术进行多维感知的主流算法:首先,根据SAR数据获取模式的不同,将层析SAR的三维成像方法归纳为单极化层析SAR算法和全极化层析SAR算法两类,对比分析植被参数反演中两种不同层析SAR成像算法在垂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鲁棒性、计算复杂度等方面的表现;然后,基于层析SAR的三维成像能力,阐述层析SAR技术在森林垂直结构重构、森林高度反演、林下地形测绘、生物量估计等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层析SAR技术在森林植被区前沿应用进行展望,提出面临的关键挑战.

    遥感层析SAR三维成像林下地形森林高度森林垂直结构森林生物量

    5米光学02星应用在轨测试

    唐新明肖晨超魏红艳刘宇...
    59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5米光学02星于2021年12月26日成功发射,卫星与前序型号组成陆地中分业务卫星星座,建设形成天地一体化大幅宽定量化综合对地观测能力.在轨测试期间,自然资源部根据卫星设计指标要求,围绕土地资源、地质矿产、测绘地理信息、海洋海岛监测等领域业务,梳理共计32个业务测试项,并按照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了应用测试评价工作.在轨测试表明,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稳定,双星一致性好,具备组网运行条件,卫星数据质量可满足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地质矿产资源调查、生态修复工程跟踪评价、地理空间信息更新、围填海调查、海岸线变化监测、钢铁去产能等业务需求,高光谱和热红外载荷定量应用测试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在介绍该卫星的数据特点与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分析卫星在轨测试应用评价结果,可为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参考.

    遥感5米光学02星自然资源卫星应用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热红外

    5米光学02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大幅宽热红外相机设计与实现

    童卫明李昊谦聂云松马军...
    60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12月26日,5米光学02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星上装载的主要载荷之一热红外相机采用8192元长线阵长波红外探测器推扫成像,可以获取星下点地面像元分辨率优于16 m、噪声等效温差小于0.1K@300K、幅宽大于115 km的7.7-10.5 μm谱段热红外影像.相比国内外在轨热红外遥感相机,该相机同时实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大幅宽观测,能够实现空间和温度的高效率精细化探测,具有明显优势.文章介绍了该相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相机关键技术及实现情况,给出地面测试与试验结果,并简要介绍在轨测试和应用情况.相机目前在轨稳定运行,性能优异,已获取大量高分辨率热红外影像,可为后续同类载荷研制提供参考.

    遥感热红外相机推扫红外探测器5米光学02星

    高光谱图像类别独立的域适应分类

    余龙李军贺霖李云飞...
    610-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已有图像的标记样本对新的高光谱图像分类面临光谱偏移带来的分类性能差的问题.基于特征表示的域适应方法通过学习域不变特征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现有方法难以同时将多个类的样本对齐,在对齐多类样本的同时又忽略了类间混合对可分性造成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类别独立的域适应分类方法.首先,为每个地物类别构造一个独立的降维子空间,在多个类别独立的子空间中对齐源域和目标域的样本.然后,在每个类别独立子空间中,利用对齐样本学习出目标域样本的后验概率.接着,融合所有类别独立子空间得到的后验概率得到分类标签,目的是增加后验概率的可信度.最后,利用空间先验平滑分类标签后将其作为伪标签用于迭代学习,更新类别独立子空间和目标域的分类结果.另外,本文还设计了代表性样本选择策略,有利于学习出更具共性的特征表达子空间.在两个真实的高光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比原始的联合域适应算法的最近邻分类精度分别提升了 9.56%和18.45%.

    遥感高光谱图像域适应分类类别独立子空间资源一号02D高分五号

    5米光学02星多光谱影像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

    李毅夫孙斌高志海王琫瑜...
    624-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5米光学02星的成功发射与在轨运行为林草行业各主体业务提供了丰富的遥感数据,为林业管理和生态服务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为测试5米光学02星多光谱数据在农田防护林监测这一林业主体业务中的应用能力,研究以河北省张北县为研究区,基于5米光学02星多光谱数据,构建了光谱、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集,并设计4种分类信息提取方案:(1)光谱特征;(2)光谱特征+植被指数;(3)光谱特征+纹理特征;(4)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和分类信息提取、验证,最后评价了 5米光学02星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的应用潜力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5米光学02星多光谱数据能够准确提取研究区农田防护林信息,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农田防护林的实际分布情况.其中,方案1农田防护林分类信息提取结果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0.8371、0.7760;方案2农田防护林分类信息提取结果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0.8440、07855;方案3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达到0.8839、0.8403;方案4分类结果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0.8908、0.8499.(2)使用多类型特征变量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精度,就不同类型特征对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的贡献程度而言,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植被指数.(3)5米光学02星多光谱数据对农田防护林信息提取精度较高、结果可靠,能够较好地满足防护林监测业务的需求,在森林调查和监测主体业务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遥感林草行业防护林监测特征提取应用测试5米光学02星

    基于高光谱卫星影像的生长期互花米草指数构建

    邵春晨杨刚孙伟伟左阳嫣...
    635-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迅速扩张,对沿海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干扰,占据生态位,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稳定.精确的互花米草监测与制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识别互花米草以监督分类方法为主,这一类方法所需样本量大、分类器复杂多样,大区域互花米草的精细识别计算量大、效率低,而且精度对样本质量的依赖性强.为了提高大区域互花米草快速精细识别的能力,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数据构建生长期互花米草指数的方法,利用互花米草与其他盐沼湿地植被在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存在明显光谱差异的特性,选取差异敏感波段构建互花米草指数,增大复杂滨海湿地环境下互花米草与其他盐沼湿地植被的特征差异,有效减少"异物同谱"造成的滨海盐沼湿地植被难区分的现象.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湿地和盐城滨海湿地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生成样本数据集,基于生长期互花米草指数构建决策树对互花米草进行精细识别,与NDVI、EVI、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最大似然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互花米草提取结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互花米草指数构建决策树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实现复杂湿地生态系统中互花米草的提取,提取精度优于其他方法,在大区域互花米草快速识别方面具有更高的潜力.

    遥感互花米草植被指数互花米草指数高光谱数据ZY1-02D

    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的模拟方法对比评估

    赵涔良朱文泉谢志英
    649-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能利用率模型是一种基于遥感数据估算植被生产力的参数模型,其核心参数最大光能利用率(LUEmax)在早期模型中被认为是一个适用于所有植被类型的固定值,而从MODIS-LUE模型开始则成为一个依植被类型而变化的参数,直至近年来被认为需要进一步根据植被的物候及生理状态而进行实时调整.相较于基于静态LUEmax参数估算的植被生产力,尽管目前基于季节性动态LUEmax参数估算的植被生产力都显示出更高的精度,但这些研究结果大多局限于特定的植被类型或空间范围,而在更广泛的植被类型和区域的适用性以及不同的动态LUEmax参数在地域间的适用性差异等问题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已有的3种典型动态LUEmax参数模拟方法(基于叶绿素遥感指数、基于LAI季节调节因子、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通过采用相同的生产力估算与评估数据集(FLUXNET 2015数据集)和模型结构(MODIS-LUE模型结构)对该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动态LUEmax参数在各植被类型上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总体上呈现出单峰、"U"型和水平波动3种特征.相比于原静态LUEmax参数,基于各动态LUEmax参数估算的总初级生产力(GPP)精度均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依赖于特定的动态LUEmax参数模拟方法,其中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对LUEmax参数有着较好的模拟效果,并且其GPP的估算精度在全植被类型的所有时段都不低于基于原静态LUEmax参数的结果(相比静态参数的GPP结果,RMSE总体降低了 10.9 g/(m2·月),以碳计),尤其在郁闭灌丛、落叶针叶林以及常绿阔叶林上的提升效果十分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植被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及发展新的模型提供依据.

    遥感植被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模型最大光能利用率参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