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遥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遥感学报
遥感学报

顾行发

双月刊

1007-4619

jrs@irsa.ac.cn

010-64806643

100101

北京市安外大屯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遥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性学术刊物。反映遥感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包括航天航空、农业、林业、资源开发、环境监测和保护、区域和工程地质勘探和评价、找矿、灾害监测和评估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GIS及空间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等方面。读者对象为遥感及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虚拟地理环境构建的地理分析模型集成应用方法进展

    乐松山闾国年温永宁陈旻...
    1262-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分析模型作为求解地理问题、模拟地理环境、支撑决策分析的重要资源,在虚拟地理环境(或数字孪生地理环境)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成多领域具备不同模拟能力的地理分析模型,能够更加全面的表达现实地理环境,支撑构建可视、可用、可分析、可交互的虚拟地理环境.针对地理分析模型的集成应用方法,本文系统性梳理了当前的研究进展,从地理分析模型的演进特征、支撑虚拟地理环境构建的途径、多模型的集成方法和地理信息服务的相关支撑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发现,通过多模型集成来解决复杂地理问题已经成为广泛认可的研究途径,自然—人文相结合、融合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集成建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现有模型集成方法仍然面临个案化的局限,在处理异构模型的兼容性方面难以形成持续可复用的集成成果,导致模型集成容易陷入到重复的技术改造工作中.借鉴信息服务领域的容器化理念,本文提出了"地理分析模型容器"的思路并进行了方法实现.通过设计柔性装配结构的信息交互通道和事件响应机制的功能计算通道,构建了能够持续积累和提升模型集成复用能力的容器,并基于此种模型容器来进行配置式的模型集成应用.

    遥感地理分析模型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孪生地理环境模型集成地理分析模型容器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数字林场信息提取与系统构建

    谢东辉李益周坤张智祥...
    1281-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林业是林业现代化的基础.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科学与技术,基于机载数据(激光雷达、高分辨率CCD影像和高光谱影像),研究单木分割和单木分类方法,实现了机载飞行区域270 km2范围内所有单木的信息(位置、树高、冠幅、树种等)提取.结合地面样方调查数据,单木分割匹配精度可以达到0.6以上,研究区内4种典型树种单木分类精度均能达到97%以上.基于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研究以单木为单位,通过枝干重建和叶片添加,实现单木三维模型重建和场景重建.该方法有利于从器官(枝干、叶片)—单木—区域多尺度分析森林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索了以单木为基础的林业数字化方法,并结合WebGIS技术开发了数字林业系统,初步实现了在研究区内单棵树为单位的数据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为后续的森林精准化经营管理和决策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系统支持.

    遥感数字林业激光雷达高光谱单木分割分类三维重建

    微观人群数字孪生的概念、框架与研究方法

    李文航龚建华黄琳马浩男...
    1295-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地理学/GIS对人群时空行为的研究集中在中宏观尺度,对微观时空行为的研究相对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微观人群数字孪生的概念及其基础逻辑框架,从人群行为实验方法、基础行为/场景行为建模、典型应用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总结了微观人群数字孪生的技术基础及其研究现状,并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基于系统论的人群实验思路和可信人群实验方法、以及利己—利他、个体—群体、确定—随机统一的人群行为建模方法、微观行为地理学和微观人地关系理论体系构建等未来研究进行探讨,希望推动地理学、GIS和虚拟地理环境对微观人群时空行为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遥感微观人群数字孪生微观时空行为人群行为模型虚拟地理环境地理学

    基于VR孪生实验的群组疏散时空行为特征分析

    黄琳李文航龚建华马浩男...
    1314-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孪生"概念的提出为人群行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提出了数字孪生人群行为实验理论框架,从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总结,包括地理认知理论、相似性理论、尺度理论、复杂性问题理论和地理智能模拟原理,以及实验相似性、协同和异构、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并进一步提出数字孪生人群疏散实验研究内容及分类.根据该理论框架开展基于VR的群组疏散孪生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群组空间结构特征和疏散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群组成员在孪生疏散过程中呈现出Ⅴ型和"side by side"结构,在扶梯这类特殊区域中群组的空间结构有较大的变动,疏散个体面向方向与其他群组成员间的夹角小于60°,并且群组成员间的较小间距和信息扩散交互可以大大提高疏散效率.此外,分析孪生场景中的疏散轨迹和眼动轨迹得出疏散人群在柱子、出口、换乘通道等位置与环境交互较多,表明疏散人群在这些位置期望得到环境信息的需求较大.本文的孪生实验结果能够发现地铁站内的疏散瓶颈区域和群组行为规律,为地铁站内的布局规划和应急预案提供优化建议.

    遥感数字孪生人群行为实验地铁疏散群组交互行为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数字孪生流域防洪应用技术探讨

    李毅黄诗峰臧文斌高志国...
    1330-1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洪是数字孪生流域的重要应用领域,数字孪生流域防洪应用不仅需要对流域中的自然要素进行科学表达,同时也需要对人类的活动特征进行描述.虚拟地理环境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进行耦合研究,侧重于构建沉浸式的实验和认知环境,可以为数字孪生流域防洪中的人地关系建模以及洪水场景表达与风险认知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孪生流域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虚拟地理环境的特征,然后基于虚拟地理环境提出数字孪生流域防洪应用技术框架,阐述了数字化流域场景构建、数字流域状态同步、洪水时空过程建模与实验、人地关系建模、洪水场景表达与风险认知等关键技术,最后对数字孪生流域中的沉浸式VR/AR应用、公众参与防洪等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遥感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孪生流域洪水灾害增强现实元宇宙

    数字孪生驱动的桥梁智能建造方法

    朱军朱庆祝兵王波...
    1340-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化是桥梁建设的重要方向,数字孪生是实现桥梁智能建造的有效途径.数字孪生将现实环境中桥梁的结构、状态和行为等映射到虚拟环境,为透彻理解和精准控制桥梁建造过程提供新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桥梁及其环境高精度数字孪生与桥梁智能建造背景及发展趋势,然后提出了桥梁建造全过程数字孪生构建方法,探讨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数据关联融合、数字孪生场景智能构建与增强可视化、过程动态仿真与智能预测等关键技术,最后以复杂艰险山区大型桥梁建造为例开展案例应用分析,本文方法可望为复杂环境大型桥梁工程智能建造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关键技术支撑.

    遥感虚拟地理环境桥梁智能建造数字孪生仿真预测智能建模

    湿地监测背景下的语义虚拟地理环境初探

    肖昕陈浩徐丙立方朝阳...
    1350-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一代的地理分析工具,丰富的地理空间大数据为虚拟地理环境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然而,伴随数据获取的逐渐便捷,虚拟地理环境普遍存在"可视"而"不智"的问题,还远未达到对现实地理环境可计算、可管理、可决策的需求.提高虚拟地理环境中数据的语义互操作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研究首先提出了具有知识驱动、语义协同和结构统一等特点语义虚拟地理环境.然后阐述了语义虚拟地理环境可以利用知识图谱作为现实地理环境的形式表达,通过集成实时的感知数据,以及虚实之间的交互数据信息,形成现实地理环境在虚拟空间的映射.最后本文以湿地监测为例,基于知识图谱构建语义虚拟地理环境,通过湿地监测本体实现多要素、多源异构、多时空尺度的湿地监测数据语义整合,以直观的方式刻画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利用关联的监测数据之间构建的丰富语义关系,实现湿地虚拟地理环境的知识化搜索和语义推理,从而为湿地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遥感虚拟地理环境语义虚拟地理环境知识图谱本体湿地监测

    面向污染企业数字孪生体构建的多粒度时空实体建模

    崔晓琛田云张健钦赵苗苗...
    1364-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染企业数字孪生体是指与污染企业物理实体完全等价的计算机信息模型,是实现在产污染企业场地管控智能化的基础.目前数字孪生体的构建方法在面对污染企业污染源种类多、源汇关系复杂及溯源难度大的情况时,难以实现对污染企业物理实体特征数据的完整表达.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构建污染企业数字孪生体的多粒度时空实体建模方法,通过对污染企业时空实体相关特征和关系的建模分析,以数据模型的形式实现对污染企业场地实体全面多维的信息描述与刻画.以广州市某橡胶厂为应用案例,进行数据模型的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多粒度时空实体建模能高效组织和表达实体多维度的特征,实现污染企业数字孪生体模型的精准构建,为污染企业数字孪生应用服务提供有效方法和数据模型基础.

    遥感污染企业数字孪生体实体特征数据多粒度时空实体建模数据模型

    投稿指南

    1374页

    信息动态

    封2,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