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宇航材料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宇航材料工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宇航材料工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刘春立

双月刊

1007-2330

703@china.com

010-68383269

100076

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宇航材料工艺/Journal 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1年,是经全国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家级技术类期刊,中国科技与论文统计用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已被《IAA》、《CA》、《METADEX》、《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种文摘或数据库收录,在各种期刊评比多次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难加工材料纵扭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研究进展

    牛秋林戴福朋荆露王星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扭复合超声振动辅助铣削(LTUVAM)是在刀具轴向与扭转方向上施加高频微幅振动的一种辅助铣削技术,具有降低切削力与切削热、提高工件表面质量、提高表面残余压应力、减少刀具磨损等诸多优点.本文围绕难加工材料的铣削加工进行了系统综述.在设备制造方面,阐述了纵扭复合超声振动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与工作原理;在工艺开发方面,从LTUVAM的切削刃运动轨迹及切削特性入手,分析各类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并总结了 LTUVAM的优势及应用.最后,本文对LTUVAM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纵扭复合超声振动辅助铣削难加工材料超声振动系统切削刃运动轨迹切削加工特性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态热密封技术研究进展

    罗艺牛波张亚运龙东辉...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马赫数飞行带来的气动热一直是制约飞行器向更大速域和空域发展的最大因素,特别是针对飞行器发动机尾喷管和机体之间、飞行器尾翼控制舵等有较大动态间隙部位,对其进行动态热密封的技术难度也远高于一般的机身表面防热;因此,动态热密封技术成为各国在新型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发展中需要突破的重要瓶颈.本文以X-38等飞行器为例,对国外动态热密封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主要技术类型和关键性能测试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对动态热密封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动态热密封弹簧管密封陶瓷片密封密封件测试热防护技术高超声速飞行器

    基于实测数据的复合材料构件装配干涉与间隙计算

    王琦张聘仲钰衡兴波...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因成型误差引起的复合材料构件装配干涉问题,本文基于激光测量设备获取装配件点云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复合材料构件装配干涉与间隙的降维求解方法,将三维装配的干涉与间隙计算转化为二维边界距离计算.以某型飞机雷达罩装配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与算法的可行性,相较于原有装配工艺,装配精度与装配效率得到了提升.

    复合材料装配刚性变换边界提取干涉计算点云

    2.5D 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数值模拟研究

    杨定成张小冰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2.5D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及表面损伤特性,开展了其传统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建立了两类铣削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铣削,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在其高频的交变载荷下,降低材料的微切削厚度,减小材料的变形挠度从而使径向和切向的切削力分别都降低了 68%、72%;可有效改善2.5D C/SiC复合材料加工表面损伤,如倾斜断裂面、粗糙断裂面;其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明显大于传统铣削;经过实验验证,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材料去除过程和0°、90°纤维的断裂形貌;为2.5D C/SiC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2.5DC/SiC数值模拟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材料去除特性

    基于湿热环境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及老化寿命预测

    卢东滨刘欢马英杰李成建...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T700/TDE-86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展人工加速湿热老化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复合材料老化前后剖面形貌和物理化学特性,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吸湿扩散行为,研究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演变规律;并构建剩余强度计算模型,结合环境系数预测了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的老化寿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湿率随老化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直至趋于平缓,符合Fick扩散定律;相对于未进行湿热老化的复合材料,经60℃、95%RH湿热环境老化后的复合材料各力学性能均有所下降,其中剪切强度最为严重,老化64 d后其强度下降率高达25%;基于剩余强度与环境系数预估的T700/TDE-86碳纤维复合材料寿命期限约为30年,为树脂基复合材料未来服役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碳纤维复合材料湿热老化力学性能寿命预测

    热处理及晶粒组织对2A55超高强铝锂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

    邹智涛李劲风马鹏程陈永来...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X射线织构检测、EBSD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 10 mm与2 mm厚度2A55超高强铝锂合金板材的平面各向异性,阐释热处理制度与晶粒组织对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板材屈服强度最高的取向为轧向(0°)与横向(90°);Taylor因子能较好地预测固溶态与T6态时效板材屈服强度的各向异性,织构是平面各向异性的重要原因;厚板更高含量的织构与长条状的晶粒形貌导致其各向异性强于薄板;时效热处理使10 mm厚度板材各向异性减弱,使2 mm厚度薄板各向异性增强;T3态、T8态板材的各向异性分别强于T4态、T6态,时效前的预变形增强了板材的平面各向异性.

    铝锂合金热处理织构泰勒因子各向异性

    热处理工艺对复合熔体处理A35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波李青刘让贤孙甲尧...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熔体超声处理、Sr/Ce复合变质及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铝合金的强韧性,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固溶处理对A35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熔体处理有利于改善a-Al枝晶和共晶硅相,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15 MPa和9.5%;T6热处理后,共晶硅的形态由纤维状转变成独立分布的颗粒状,而除了伸长率之外,合金的力学性能都显著提高;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共晶硅的等效直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长径比逐渐减小,合金的拉伸性能和硬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固溶时间为4 h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达到 300、240 MPa、8.0%和 110HVo

    A356超声处理共晶硅Sr/Ce复合变质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AlMgScZr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尹靖王春艳赵桂红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对AlMgScZr合金进行了打印成形,分析了不同激光功率对打印试样致密度、表面形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在80~240 W内,AlMgScZr合金的致密度先升后降,当激光功率为200 W时致密度达到最大值,为99.6%;AlMgScZr合金的抗拉强度与致密度密切相关,在近似全致密的状态下,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492 MPa和18.4%;由于Sc、Zr元素的加入,合金内部形成与基体共格的Al3(Sc,Zr)相,可作为有效的形核质点促进晶粒细化,其强化机制主要为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

    AlMgScZr合金选区激光熔化致密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聚酰亚胺薄膜与碳网格共固化基板成型工艺研究

    邱泉水权亮李皓鹏殷永霞...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未来深空探测对航天器太阳翼基板更高的耐温性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的太阳翼基板成型工艺方法:聚酰亚胺薄膜与碳网格面板共固化成型.重点研究了聚酰亚胺薄膜与网格面板的剥离性能、网格面板的拉伸性能、蜂窝夹层结构的弯曲性能、共固化基板的耐温性能,并与J-133胶粘贴聚酰亚胺薄膜的传统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共固化工艺的聚酰亚胺薄膜剥离强度约为传统工艺的2倍,且在140℃下的各项力学性能保持率均大于87%,具有很好的耐温性;共固化基板在经历-100~140℃热真空试验后,外观质量及各项性能均合格,满足太阳翼基板耐140℃及以下空间环境的使用需求.

    深空探测太阳翼基板聚酰亚胺薄膜共固化成型

    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脱粘缺陷的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检测

    肖轲迪吴君豪罗明支凡...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脱粘缺陷的检测问题,开展了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检测技术研究.分析了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的检测原理,制作了人工模拟缺陷试样,进行了自动检测C扫描成像,通过灰度点数量统计方法分析和优化了缺陷识别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能有效检出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中的脱粘缺陷,为材料研制和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超声脉冲多次反射法铝面板泡沫夹芯结构材料脱粘缺陷C扫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