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宇航材料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宇航材料工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宇航材料工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刘春立

双月刊

1007-2330

703@china.com

010-68383269

100076

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宇航材料工艺/Journal 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1年,是经全国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家级技术类期刊,中国科技与论文统计用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已被《IAA》、《CA》、《METADEX》、《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种文摘或数据库收录,在各种期刊评比多次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机防静电热控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蔺鹏婷靳宇孟腾崔林如...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Al掺杂ZnO(AZO)防静电热控填料,并以硅酸钾为黏结剂,研究掺杂比例、颜填比等因素对涂层电阻率及热控性能的影响,制备无机防静电热控涂层.通过SEM、XRD、3D测量激光显微镜表征填料及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相成分,通过接触电阻测试仪和分光光度计评价涂层的电阻率和热控性能.结果表明:该涂层表面致密,厚度均匀,呈现出良好的成膜性,且该涂层与基材结合力好(1级)、热控性能优异(αs=0.19±0.02;εH=0.92+0.02)、具有低电阻率[(3.0-18.0)×105 Ω·m],并且具有优异的空间环境适应性,在实现航天器防静电热控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热控涂层无机涂层防静电性能电阻率结合力

    PI基材磁控溅射法制备柔性覆铜板的结合力优化研究

    王恩泽王顺花尚伦霖张广安...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法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沉积铜层广泛应用于柔性覆铜板的制备.目前,表面铜膜和聚酰亚胺基材结合强度低是磁控溅射法制备柔性覆铜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通过对聚酰亚胺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刻蚀处理和引入金属Cr结合层提高表面铜膜结合力,并对比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刻蚀和金属Cr层对表面铜膜的微观结构、致密性、电阻率和结合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刻蚀使聚酰亚胺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能增大,有利于铜膜沉积并在界面形成机械互锁和化学键而提高结合力;Cr金属中间层可在薄膜界面处形成固溶体强化结合力,达到最优的5B级别.本研究对解决磁控溅射法制备柔性覆铜板中铜膜和聚酰亚胺基材结合力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聚酰亚胺铜膜结合力FCCL

    N2流量对CrAlYN涂层结构、力学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付英英吉利王翔董向成...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N2流量对CrAlYN涂层的结构和性能影响较大,因此,本文系统研究了 N2流量对CrAlYN涂层结构、力学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2流量从23 mL/min增大到38 mL/min时,涂层中氮原子含量从26.45 at.%增加到52.20 at.%.当N2流量为33 mL/min时,涂层中氮含量为49.00 at.%,元素组成符合化学计量比,涂层具有最高的硬度和抗塑性变形能力.XRD和TEM等分析表明,低N2流量下制备的涂层具有纳米晶结构,硬度较低.高N2流量下制备的涂层呈现柱状晶结构,氮原子的注入效应使涂层张应力增大,硬度降低.在33 mL/min的N2流量下制备的涂层晶粒较小,结构致密,硬度达到24.6GPa,1 000 ℃退火后涂层氧化轻微,硬度为18.4 Gpa,高于其他N2流量下制备的涂层,表明该CrAlYN涂层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

    N2流量CrAlYN涂层微观结构硬度热稳定性

    CFRP二次切削加工表面的形成机理及试验研究

    李纯杰苏飞刘广涛陈冰...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lastic,CFRP)的制孔通常采用多工序工艺以优化制孔质量.然而,关于多工序加工中切削表面形成机制的详细解析尚存不足.针对此问题,本文构建了四种典型纤维取向(θ=0°、45°、90°、135°)下的二次切削仿真模型,深入探讨了二次切削过程中切削表面的形成机制及切削损伤的演变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主轴转速n的增加,二次切削合力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进给速度Vf的提高则导致二次切削合力显著上升.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纤维取向为θ=0°时,首次切削的切削表面损伤对第二次切削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当纤维取向为θ=45°、90°或135°时,在第二次切削厚度小于首次切削纤维损伤层深度的条件下,第二次切削能够有效去除首次切削产生的损伤层,且不产生新的纤维损伤,从而显著提升切削表面的质量.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多工序损伤演变切削力有限元仿真

    TiAlSiN/CrAlSiN纳米多层涂层刀具干切削TC4钛合金切削性能

    刘杰华俊芳段慧珍易根苗...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合金因其化学活性和切削高温引起刀具磨损严重.刀具表面施加涂层是有效地延长刀具服役时间的方法.借助PVD阴极电弧蒸发技术,使用TiAlSi靶和CrAlSi靶交替叠加制成TiAlSiN/CrAlSiN纳米多层涂层刀具,并使用这种刀具分别切削常规钛合金和3D打印钛合金.所制成的TiAlSiN/CrAlSiN纳米多层涂层表现了较高的硬度;切削钛合金时,刀具的磨损形式表现为涂层剥离,前刀面月牙洼,后刀面均匀磨损和刀尖崩刃.引起刀具磨损的主因是粘结,其次是高温氧化.三个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要远大于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对二者的影响.与常规TC4相比,3D打印TC4因伸长率和硬度下降,弹性模量提高促使切削温度和切削力均低于常规TC4,刀具寿命相应的延长.

    纳米多层涂层TiAlSiN/CrAlSiN刀具磨损钛合金3D打印钛合金

    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材料去除的实验研究

    侯兆鑫刘畅高磊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 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端铣刀和普通铣削,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分别可以显著地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可以使纤维的整体去除变为破碎去除,减小表面缺陷.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的组合工艺方式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表面缺陷、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为2.5D C/SiC复合材料低损伤铣削提供了可行性.

    2.5D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切削力切削温度材料去除

    酚醛/硅改性环氧共混物空气环境降解残留物结构及组分研究

    冀运东江艳艳周睿曹东风...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缩合反应,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128)结合,制得环氧-聚硅氧烷共聚物(ES),随后与酚醛树脂共混改性,得到聚硅氧烷改性环氧/酚醛共混物(ES/PF).利用热重-差示扫描热分析(TGA-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附加能谱仪(SEM-EDS)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深入研究ES/PF共混物的热性能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残留物化学结构和组分.实验结果显示,与纯酚醛树脂相比,ES/PF共混物在800 ℃空气气氛下的残余率提高了 438%,最大放热速率从21.98 W/g降低至14.93 W/g,而在N2气氛下,其残余率则略有降低,降幅为14.3%.此外,ES/PF共混体系在430~600 ℃内的热解凝聚相中,富含Si-Ox的杂化结构对碳层的稳定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延缓和阻碍了树脂的进一步降解,进而提高了残碳率.在温度超过430 ℃时,残留物中硅元素的赋存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从430 ℃时的以SiO2为主(占比超过80%),转变为600 ℃时的大部分为水合二氧化硅(SiO2.nH2O).上述结果充分表明,硅元素在热氧条件下能够显著提升酚醛树脂的残碳量和热稳定性,但在N2条件下,其影响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归因于硅氧烷基团在热解过程中的吸氧机制.ES/PF共混材料体系的热解残留物结构及组分对于提升材料的热残余强度和耐烧蚀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聚硅氧烷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热解结构

    碳化硅陶瓷脉冲激光加工改性表面特征研究

    刘伟顾浩唐都波刘顺...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脉冲激光对碳化硅陶瓷进行加工,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激光功率、扫描次数、光斑重叠率等激光工艺参数对工件改性表面特征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较小时,工件表面形成周期性的起伏沟槽,且随机分布着破碎凹坑;当激光功率逐渐增大时,工件表面逐渐出现崩裂的热致裂纹;表面粗糙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扫描次数较少时,工件表面结构较为浅薄、稀松;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工件表面形成的结构凹凸不平;表面粗糙度随扫描次数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低光斑重叠率条件下,工件表面沟槽较浅、整体表面起伏较小;当光斑重叠率逐渐增大时,表面沟槽逐渐变深,工件表面出现孔洞;表面粗糙度随光斑重叠率增大而增大.

    碳化硅陶瓷脉冲激光改性表面形貌

    俄罗斯液体潜射弹道导弹长期贮存材料工艺技术

    王骁骞赵峥嵘吴小宁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液体潜射弹道导弹长期加注贮存技术的发展进程、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俄罗斯液体潜射弹道导弹的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和制造工艺以及出厂加注封装和密封性检测方法,最后指出实现长期加注贮存的技术路径.

    长期贮存相容性密封性结构材料焊接工艺封装检测

    《宇航材料工艺》征稿简则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