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海
艺海

邹世毅 

月刊

1673-1611

yhbjbwl@163.com

0731-84456454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明星里2号

艺海/Journal Yih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湖南傩戏扫描

    孙文辉
    3-11页

    陈治策现代戏剧反讽论

    李其澍董卉川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被遮蔽的学人陈治策,以改编剧创作闻名,既有外来改编,亦有本土改编。除了撰写改编剧,陈治策还写作了一些非改编剧(原创剧),主要有《干不了亦得干》《四个乞丐》《爱国商人》《疯了的壮丁》《飞行传家》《东京第一号囚犯》等。无论是改编剧还是非改编剧,陈治策均擅以反讽——幽默反讽、命运反讽、悲剧反讽建构文本、布局全篇,由此描摹揭示、探索思考人性之复杂、民众之愚昧、社会之黑暗、政治之腐败,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感与人文精神。

    陈治策现代戏剧反讽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艺术档案研究可视化分析

    王芸芸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记录,分析和研究艺术档案发展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和艺术档案事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系统分析我国艺术档案研究成果,促进艺术档案事业的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选取艺术档案方面的核心论文 255 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艺术档案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的可视化分析,总结国内艺术档案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艺术档案可视化知识图谱

    多余的纪录——花鼓戏《浏阳李白》创作谈

    尹雨
    23-25页

    捞仔音乐剧《大红灯笼》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张方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剧《大红灯笼》是著名作曲家捞仔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他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为蓝本,通过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戏剧作品的创作表演过程中,四位太太所构成的女性人物形象是整部作品的核心元素。该剧通过详尽描述四位女性人物,展现她们对家庭、情感以及生存权利的追求,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女性形象塑造方式

    独树一帜的技艺清新脱俗的品位——赏花腔女高音郭森独唱音乐会

    徐欣
    30-32页

    苗剧的行当体制与表演程式建设

    刘娅妮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龙江剧等成熟的新兴剧种不同,苗剧尚没有发展完备的表演体系,不仅行当体制没有建立,而且唱、念、做、打没有固定程式,因此,探讨苗剧的行当体制与表演程式建设,变得愈发紧要。苗剧,只有其表演艺术逐步发展,走向成熟,才能抵挡自然的消亡。

    苗剧新兴剧种程式行当表演艺术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审美考究

    邹清华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中国古诗词和西方作曲技巧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音乐体裁,将古诗词作为歌词应用于歌曲之中,是歌曲创作方面的创新所在。古诗词艺术歌曲蕴含着音乐与古诗风貌相互融合之美,可在优美的文辞与旋律之间体现出创作者深厚的文化沉淀与情感意境。本文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内涵、发展和审美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了解该音乐体裁,寻获可体现我国文化血脉,反映我国内在文化精神,共情中国式审美的新方式。

    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历程审美体现

    民族歌剧《包青天》创演过程及主要唱段刍议

    张剑雨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歌剧是我国在文艺创作上"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有力表征。通过研究民族歌剧新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帮助作品本身的质量提升,对我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壮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创演过程的经验整理,以及采用音乐分析的方式,对主要唱段进行梳理性研究,是民族歌剧的主要研究方法。民族歌剧《包青天》的出现,填补了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在歌剧艺术上的空白,响应国家号召,充实了我国在歌剧作品方面经验的积累。

    民族歌剧包青天创演过程唱段分析

    扬琴独奏曲《茶山情》音乐分析

    龚格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琴独奏曲《茶山情》由武汉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师甘永康老师与康纪胜老师共同创作,该作品采用了鄂西民间音乐素材,是一首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乐曲。乐曲独特之处在于乐曲中加入了"滑音指套"扬琴技法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乐曲演奏的表现力,增强了耐人寻味的感染力。本文通过对作品结构、扬琴技法运用以及演奏处理的分析和研究,试图为此作品的演奏者提供一些理论支撑,以便更好地演奏这首作品。

    扬琴茶山情扬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