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海
艺海

邹世毅 

月刊

1673-1611

yhbjbwl@163.com

0731-84456454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明星里2号

艺海/Journal Yih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唐知县放粮

    庞新智
    3-16页

    遇见李闰——一部浪漫主义写实的女性戏曲作品

    吴佳斯
    17-20页

    湘剧《夫人如见》李闰一角的人物理解与分析

    周帆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剧《夫人如见》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编剧。剧名"夫人如见",是谭嗣同生前给妻子李闰信札的抬头,寥寥四字,倾注着他对她的朴素情感和一往情深。谭嗣同写给李闰的家书,也成了他就义后李闰继续活下去的精神寄托和生命动力。我在剧中饰演谭嗣同的妻子李闰一角,我把握人物性格,基于性格特征进行演绎。

    湘剧《夫人如见》李闰性格特征

    舒曼艺术歌曲《莲花》的文学隐喻及音乐特征

    夏雄军黎黄慧香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了德奥流派音乐创作的最高水平。其创作涉猎如交响乐及歌剧等领域,艺术歌曲集《桃金娘》中的《莲花》体现出了浓郁的文学底蕴和美妙的诗意境界,其鲜明音乐特征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舒曼艺术歌曲《莲花》音乐特征

    文化交融的技术性体现——叶小纲《三迭》音乐分析

    张如歌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小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植根于"民族特色",立足于"融合"的音乐观念,其作品兼顾了学术性与可听性。《三迭》是他于1987年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于 2009 年稍作改动,数年后作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优秀室内乐作品被推介。本文旨在通过对《三迭》的技术分析来剥开其内核,从两个方面深层次分析该作品从创作技术上体现出来的"文化交融"之意义。

    叶小纲阳关三叠都节调式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当代中国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以道家美学为例

    刘秋霞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舞蹈创作的这条长河之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总在有意无意中深深影响着中国的舞蹈创作者们。例如台湾云门舞集的第一位艺术总监林怀民,他所创作的作品《行草》,灵感来自卫夫人的《笔阵图》,其中最为明显的哲学思想是道家的思想"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舞蹈艺术家的作品,背后皆蕴藏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道家美学在当代中国舞蹈创作中的运用,并通过分析舞蹈作品,总结舞蹈编导家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同一性和艺术创作手法上的差异化。

    舞蹈创作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道家

    传统文化融入舞蹈艺术教育的路径

    秦晴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艺术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职能,在内容上是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精炼,传统文化与舞蹈艺术教育具有互补性。将传统文化融入舞蹈艺术教育应当贯彻舞蹈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为此,完善舞蹈艺术教育理念,实现传统文化的全过程渗透,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领悟舞蹈中的文化意境。

    传统文化舞蹈艺术教育群众文化

    公办校外机构舞蹈教育发展有效途径探究

    张芳辉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受到广泛重视。校外舞蹈教育不仅符合当前的教育背景,还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校外舞蹈教育的开展往往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没有进一步深化、丰富。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研究定向于公办校外机构舞蹈教育现状分析及有效途径探究,研究发现,公办校外机构舞蹈教育可充分发挥公办校外教育的职能,规范舞蹈教育思想,丰富教学途径,优化评定方式,积极应用互联网,真正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开展。

    公办校外机构校外舞蹈教育教学

    从象征到符号——17世纪后西方绘画中的骷髅形象转变

    郑喆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骷髅在整个人类文化中与"死亡"如影随形,中世纪前后骷髅形象大量出现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圣经》中多次出现对骷髅地的记载,那是基督受难的地方,因此在《哀悼基督》《基督受难》等题材中常常会出现骷髅的形象。17 世纪骷髅形象逐渐从宗教转向世俗,出现在静物画和肖像画题材中,在此之后,骷髅形象在绘画中逐渐从宗教转向生活,直到其象征性被解构,成为一种装饰性符号。

    虚空画静物现实主义世俗

    中国传统艺术视野下"动物画"的形与意——以韩美林作品为例

    蔡玲莉刘立士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经常被描绘的对象,已有无数形态。但本文研究的"动物画"灵感来源于作者身处的山东民俗艺术文化环境和下放期间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对"动物画"系列在形式构成和意蕴上的研究,分析出"动物画"的思想形成、形式架构和势能呈现主要源于民俗艺术,并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设计思路和笔法技巧等,碰撞出张弛有度的势能感,产生了对抗平衡之意蕴,强调真正的美在于回归自然本心。"动物画"作为当今中国传统艺术视野下的作品,其创作思路和观念对当今年轻人的审美及创作有学习意义,也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新的能量。

    动物画形式构成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