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研究
音乐研究

于润洋、吴斌

双月刊

0512-7939

yyyj@rymusic.com.cn

010-58110575

100010

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

音乐研究/Journal Mus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全国性大型音乐理论学术期刊。原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1987年底转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启事

    2页

    贾湖骨笛音乐性能探论

    方建军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贾湖骨笛(管)的形制和仿制品吹奏实验,其演奏方法有开管竖吹、闭管竖吹(仅适用于无孔骨管)和开管斜吹三种可能.骨笛并非完全按照音阶的上行或下行级进模式而开孔.所谓骨笛的音阶,是研究者根据其音列重新排列得出的结果.骨笛音列中的变化音,有些可以作为音阶的音级,有些则不宜视为音阶的音级.骨笛上的孔位音阶与实际演奏的音乐音阶是不能等同的.贾湖骨笛的七个指孔与七声音阶不一定必然对应,也不一定与当时的音乐实践相联系或等同.从世界范围内的音乐考古资料来看,贾湖骨笛在年代上与旧石器时代晚期骨笛大体接续,在制作工艺和技术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其音乐性能已有显著提升.统观贾湖骨笛的设计制作和音乐性能,足见贾湖先民所创造的音乐文明在中华音乐文明起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并且在世界音乐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进程中独树一帜.

    贾湖骨笛奏法音乐性能音列音阶

    西周石磬的演变

    段迪方辉
    18,中插1-中插2,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西周始终,石磬在编列、形制功能以及与磬有关的其他乐器组合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时间节点在西周中期.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偏早阶段,石磬主要分布在今天北方的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以特磬为主,形状多样,主要用于赏赐与宗庙祭祀.无论是半圆弧形的形状,或者铙磬、鼓磬的乐器组合形式,皆有沿袭殷商文化的因素.究其原因,应与周承殷制有关.自西周中期共懿孝之世至西周晚期,山西与河南、陕西一并成为出土石磬较多的地区,倨句凸五边形的编磬取代了形状不规则的特磬,乐器组合形式由钟磬、镈磬组合取代了铙磬组合,墓主人身份一般为诸侯一级,国君太子与夫人一般无权享用,石磬的功能也由宗庙祭祀转变为宴饮用器.这一变化是西周中晚期礼制改革的结果,也是宫廷雅乐体系从雏形至规范化发展下的必然产物.

    西周石磬编列乐器组合功能

    论清华简《五音图》声名所呈现的八度与音列

    宋克宾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收录了两篇楚地乐类文献.其中《五音图》呈现了先秦时期五正声的大量异名,并以五角星图形展现了五正声的相生关系,以曾侯乙钟磬铭文以及其他材料,可以解读《五音图》中声名的八度分组和音列结构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解读先秦音乐理论,建构中国音乐话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清华简《五音图》曾侯乙钟磬铭文声名音列

    宜昌万福垴编钟音乐性能研究

    魏冕余文扬
    42-46,中插3-中插4,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2年6月宜昌万福垴编钟出土以来,学术界根据其形制、纹饰、铭文等特征,对万福垴编钟的分组、分期和器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万福垴编钟的测音数据,以频谱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其乐音体系、"一钟双音"效果、正鼓音音列、正侧鼓音全音列及隔离度等方面,可考察万福垴编钟的音列和音响情况.在初步评述其音乐性能的基础上,根据考古学分组,以西周典型四件组甬钟序列及其音程关系为重要参考,对编钟的音乐性能展开进一步研究,并推导出万福垴编钟属于"杂套"的结论.

    万福垴编钟测音声频谱音乐性能编钟分组

    钱君匋与音乐出版社

    李向颖
    55-60,中插5-中插6,61-70,中插7-中插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君匋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和出版界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学术界对其音乐编辑出版方面的成就和贡献鲜少关注.钱君匋在执掌万叶书店时经历过两次对中国音乐出版具有深远意义的转型,这段经历为音乐出版社的未来走向和身份转换奠定了基础.钱君匋任职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期间,在书稿内容选题建设、重印品种规模维护、音乐书谱装帧设计、简谱规格创设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他的出版思想和实践工作凝聚了一个职业群体的时代共识与共谋,他们的个体创造和集体智慧,不仅为国家级音乐出版社的组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中国专业音乐出版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钱君匋万叶书店音乐出版社音乐编辑

    程午加"复旦"求学时期史事钩沉

    汪亚王晓俊
    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程午加在"复旦"求学期间相关报刊、档案材料全面的搜集与爬梳,并对他就读"复旦附中""复旦大学"的具体时间,以及参与"复旦音乐会""大同乐会""俭德国乐社""中国音乐函授学社""上海各界慰劳北伐将士大会"等组织活动的相关史事做深入的考证,进一步厘清了程午加早期的艺术活动轨迹,并对既有的相关研究做了补充与修正.

    程午加复旦音乐会大同乐会俭德国乐团中国音乐函授学社

    程懋筠社会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熊小玉孙艳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音乐教育区别于学校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程懋筠在社会音乐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套"以改造国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该思想立足增进国民人格品性、提升国民艺术修养和塑造国民爱国精神三大教育目标,主张纯正社会音乐环境、构建社会音乐教育体系和通过音乐教育扩大抗战宣传,旨在通过"救人"达成"救国"的目的,实现音乐与个人、社会、国家的联系和统一.其中,他对于音乐社会功能的思考以及如何发展社会音乐教育的许多见解,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程懋筠改造国民社会音乐教育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裘梦痕音乐教育活动述略

    邹静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裘梦痕毕生致力于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音乐教学风格和理念,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影响深远.通过对裘梦痕教育活动的梳理和分析,可全面理解其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价值,为中国音乐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参照.

    裘梦痕音乐教学教材编写理念音乐教育思想

    隐喻·叙事·互文本——韩雪器乐二重奏《话影》"声音主义"创作技法分析

    石磊
    101-104,中插13-中插14,105-106,中插15-中插16,107-108,中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将音色音响作为主要创作手段成为一股重要潮流并延续至今,其中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声音主义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创作实践.中国青年作曲家韩雪的器乐二重奏《话影》是一部典型的"声音主义"作品.该作品在声音元素的提取、声音形态的设计、音响式主题的构建和双重逻辑的结构生成等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无论作为理论研究抑或创作经验的推广均有重要意义.

    《话影》声音主义隐喻跨文本转化音响式主题中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