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前沿
医药前沿

朱会宾

旬刊

2095-1752

yyqy555@163.com

010-58472626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西里远洋天地55号楼2-302室

医药前沿/Journal Yiayao Qiany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6-2020年宁夏地区耐药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杨旭雯贾丹
    18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宁夏地区2016年—2020年耐药肺结核(DR-TB)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首诊为宁夏地区DR-TB患者,对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方法统计。结果:宁夏地区2016年—2020年共报告TB 14151例,DR-TB 432例,耐药率为3。05%;2016年报告TB共计2527例,DR-TB 69例,耐药率为2。73%;2017年报告TB共计1889例,DR-TB 78例,耐药率为4。13%;2018年报告TB共计3153例,DR-TB 99例,耐药率为3。14%;2019年报告TB共计3630例,DR-TB 106例,耐药率为2。92%;2020年报告TB共计2952例,DR-TB 80例,耐药率为2。71%;耐药率在2017年有所反弹,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但自2018年开始有回落趋势,且截止2020年耐药率已基本与2016年持平。14151例TB患者中男8456例(其中DR-TB 297例,耐药率为3。51%),女5695例(其中DR-TB 135例,耐药率为2。37%),男性耐药率高于女性(χ2=14。9906,P<0。05)。432例DR-TB患者中30~59岁年龄段耐药率最高,70岁以上耐药率最低。对2016年—2020年各月份疾病发病率进行分析发现,每年1月DR-TB发病率最低,12月为DR-TB的高发期。2016年—2020年DR-TB发病前三地区分别为2016(海原县、沙坡头区、同心县),2017(海原县、大武口区、西夏区),2018(兴庆区、沙坡头区、西吉县),2019(沙坡头区、兴庆区、西夏区),2020(海原县、原州区、永宁县);海原县、沙坡头区、兴庆区相对属于DR-TB高发区。结论:DR-TB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季节差异性。

    肺结核耐药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分析

    杨育芬
    190-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输血前为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为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备血或输血治疗的23170例患者血样,将每年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对比,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对部分用血概率大的患者进行提前盲配,并对盲配相合率进行统计。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大部分抗筛阳性患者可通过盲配的方式找到可以输注的血液,个别患者(2例)没有找到盲配相合的血源,需将样本送上级血液中心做抗体种类的鉴定并进一步找到可以输注的血液。结论:为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提前对阳性患者进行盲配,减少该类患者配血困难导致的风险,有效缩短申请用血到发血的时间,对于暂时不能开展抗体种类鉴定的基层医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输血不规则抗体检验配血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薄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作用机制

    王丽丽孙丽管艺张帆...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薄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检索薄荷的成分,并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预测相应靶点,构建薄荷有效成分的靶点网络,再通过GeneCard数据库检索口腔扁平苔藓相关基因,构建口腔扁平苔藓靶点网络,合并薄荷有效活性成分的靶点网络与口腔扁平苔藓的靶点网络。最后利用DAVID对筛选出的核心基因团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薄荷成分164个,其中有效成分10个,对应116个靶点,口腔扁平苔藓和薄荷有110个相关基因,GO富集涉及分子功能的条目为23条,涉及生物学进程的条目为118条,涉及细胞组分的条目为21条。富集通路主要为抗肿瘤信号通路,乙肝通路,FoxO信号通路。结论:薄荷的有效活性成分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可能与抗肿瘤信号通路,乙肝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相关。

    口腔扁平苔藓薄荷网络药理学

    多指标权重-响应面法优化葆肾1号配制工艺研究

    贾立波卞振华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葆肾1号在临床上使用多年,具有较好的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拟开发为医院制剂,本实验采用多指标权重-响应面法优选葆肾1号配制工艺。方法:选取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加水量作为试验设计因素,以葆肾1号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绿原酸的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结合实际生产和节能减排等因素,确定了葆肾1号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 h;提取工艺验证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浸膏得率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绿原酸转移率均较高。结论:优选的葆肾1号配制工艺可行和稳定,适用于葆肾1号的生产。

    配制工艺提取工艺多指标权重响应面法葆肾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