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技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技术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

张若生

双月刊

2096-2789

yjcktg@126.com

020-81899270

510381

广州市芳村大道1号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大楼3楼

工程技术研究/Journal Metallurgical Collection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由广州市金属学会主办。多年来,坚持以导向、实用为特点,全面报道冶金及相关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面向广大冶金行业及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连续刚构拱桥梁拱墩结合部位传力机制研究

    张蕾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西延高铁王家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梁拱墩结合处的局部实体模型,并分析该部位的空间应力状态,掌握应力集中区域和薄弱位置,探讨内力分配机制及传递规律,旨在为梁拱墩结合部位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研究表明,拱肋与拱脚结合部位拱肋长度1/3.2范围内为应力传递的特征长度,梁拱墩连接处主梁长度 1/4.5范围内为应力传递的特征长度;梁拱结合部位中支点截面拱肋通过加劲缀板等将81.2%的内力扩散至拱脚混凝土.

    连续刚构拱桥梁拱墩结合部位应力分布力学性能传递有限元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梁桥纵桥向桥墩水平力受力分析

    罗文博王岐武欧熙
    5-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 40 m连续T梁上部纵桥向水平力在下部桥墩上分配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并考虑桩-土效应,分析了在不同桥墩高差及不同桥墩尺寸下汽车制动力、温度影响力、结构收缩徐变影响力在桥墩纵桥向的分配情况及变化规律.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桩-土效应纵向水平力

    基于黏滞阻尼器的大跨钢桁组合梁桥抗震性能研究

    石聪刘旺宗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大跨钢混组合梁为背景,根据桥梁自振特性及场地效应,生成地震波,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了黏滞阻尼器阻尼系数和速度指数对桥梁内力、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跨钢桁组合梁上设置纵向黏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桥墩墩底截面的内力、位移,合理优化阻尼参数后可有效提升阳尼器位移和弯矩减震率.

    大跨钢桁组合梁黏滞阻尼器非线性时程法纵向减震体系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承台钢管桩围堰施工分析

    朱星虎赵公明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钢管桩围堰设计方案,为评估承台钢管桩围堰设计方案的安全性,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基坑施工全过程,分析基坑长短两侧的地表沉降规律及钢管桩水平变形规律.进一步介绍了Z4#主墩承台钢管桩围堰施工工艺.结果表明,基坑施工对基坑长边一侧的地表沉降及钢管桩水平变形影响更为显著,并且两者都在可控范围内,说明该布置方案合理、安全.

    长江公路大桥钢管桩围堰承台有限元分析

    大件运输车辆通行高速公路装配式桥梁结构响应特征研究

    万正华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预应力T梁为例,对装配式桥梁结构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桥跨组合相同时,不同斜交角度桥梁的受力差异较大,且弯矩、剪力极值均随着斜角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可选取斜角角度较大的桥梁作为典型控制桥梁;当桥跨组合相同时,主梁片数为奇数的桥梁比主梁片数为偶数的桥梁受力更为不利,可选取主梁片数为奇数且桥宽小的桥梁作为典型控制桥梁;当单跨跨径相同时,不同跨数连续T梁的内力极值基本一致,但与简支T梁有一定区别,可选取简支梁及跨数较少的连续体系桥梁作为典型控制桥梁.

    大件运输车辆高速公路装配式桥梁结构响应

    大断面浅埋隧道下穿公路地表沉降分析

    宗志刚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了大断面暗挖隧道的地表沉降特征.结果显示,大断面浅埋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墙(CRD)法施工时,地表沉降现象较为明显.在不同导洞的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特征各不相同,后续开挖右上导洞时,地表沉降变形及沉降速率均为施工过程中最大值.此外,相较于地表,道路路面的沉降量有所减小,沉降槽宽度增加.因此,施工过程中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和监测措施,减少地表沉降变形.

    大断面浅埋隧道下穿公路地表沉降

    白鹤天池隧道变形监测分析

    武长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文章以梅浦联络线工程二标段白鹤天池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置多个观测点,监测断面ZK2+325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地表沉降,并通过爆破测振仪量测不同观测点的爆破振动速度及频率.研究表明,监测断面不同观测点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一致,变形主要发生在 4月28日左右;各测点的累计变形量及变形速率均在设计控制值内,且各测点爆破振动速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说明该施工方案及支护措施有效且安全.

    隧道爆破施工变形监测

    市政道路施工对既有地下国铁站房的安全影响分析

    孟随随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铁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营速度越来越快,铁路车辆对变形越来越敏感.地下国铁站房上方进行卸载和堆载作业,均会引起站房内力变化和轨道变形.文章采用Midas Gen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对既有地下国铁站房的安全影响,旨在为铁路站房上方作业提供理论支撑,并对上方作业提出优化建议.

    地下国铁站房市政道路上方卸载

    交通荷载引起的高速铁路动力响应分析

    王冰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石太高速铁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有限元模型对交通荷载引起的高速铁路动力响应展开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列车速度增加对基床和路堤各部位的竖向动应力和竖向动位移的影响,揭示了列车速度和深度对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土壤受到的动应力和变形变化逐渐增大,然而在列车速度小于250 km/h时,动应力和变形变化增幅较小;深度越大,衰减率越大,而列车速度越快,衰减率越小.

    交通荷载高速铁路动力响应有限元模型幅值曲线

    某基坑开挖施工对邻近铁路的影响分析

    周蒙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某基坑邻近既有高速铁路线路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开挖施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铁路基最大沉降为-0.95 mm,顺线路方向最大位移为0.63 mm,垂直线路方向最大位移为0.9 mm,均能满足规定要求的1 mm限值要求;对邻近铁路侧考虑加强支护及坑内分块开挖,有效控制基坑变形;通过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的差异化设计,取得了保护铁路安全并实现投资控制的双赢结果.

    基坑开挖安全等级数值模拟变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