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廖品琥

双月刊

1001-5817

yyxb@sina.com,yyxb1979@126.com

0776-2843414

533000

广西百色市城乡路98号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9年,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反映国内外、我院在医学科研、教学、医疗、诸多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促进学术交流、特别欢迎原创性的科研论著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类医学稿件,欢迎院内外作者给本刊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

    叶文豪刘淳博仲光尚毕俊磊...
    124-12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在患者的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中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脑内多巴胺合成减少,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功能障碍.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且发病机制复杂,氧化应激、线粒体障碍等机制的学说广泛被大众接受.由于PD发病机制不清楚,所以 目前可以从根本上治疗PD的方法并未出现.药物与手术治疗仅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难以彻底地治疗PD.一种名为细胞治疗的方法通过向患者脑内移植细胞修复受损DA神经元为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通过对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在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细胞治疗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不同水疗参数水中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邝凌雲范雅青韩延柏汪宏莉...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水中运动的研究兴起,多项研究证实水中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水中运动的作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本文将在不同深度和温度条件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疗效、水中训练作用机制以及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综述.本研究通过查阅数据库如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检索国内外文献并进一步整理分析.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水中平板步行训练、水中太极、Halliwick"十点程序"运动等水中训练改变水中环境达到增强患侧的肌力、协调性和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加平衡能力、加强本体感觉反馈等作用,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针对水中运动的深度,目前多采用胸部剑突、腰部髂嵴、大腿等深度进行运动,与陆地运动相比,在胸部深度时,能量消耗较少可以提高运动时间,减少运动负荷,而在大腿深度时,相较其他深度能量消耗最多,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深度的调整,进一步影响患者运动时平衡等功能,患者的训练难度也随之改变.水中温度多采用26~36 ℃,适合的水中温度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活力、身体疼痛、认知情况和情绪变化等相关指标都具有积极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水中运动更大程度地增加患者心输出量,使运动对脑血流的刺激效应和扩张血管作用最大化,改善患者认知情况和步行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改变水中环境的深度和温度,可提高水中训练对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和个人幸福感,推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水中训练个性化处方的制定,使脑卒中患者运动疗效最大化.

    水中运动步行脑卒中温度深度

    超声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进展

    刘安信陈成彩黄甫高罗婷婷...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声通过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血供特征去判断其恶性风险,目前已成为甲状腺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存在主观依赖性、经验依赖性等缺点.随着超声影像组学的不断发展,其逐渐被用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疗,目前主要应用于术前预测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探讨超声影像组学与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的关系及预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等方面.超声影像组学应用于甲状腺结节临床诊疗将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优化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从而推动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

    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组学人工智能

    面向阿尔兹海默症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张自伟项彬曹俊杰陈静蕾...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和行动障碍,常发生于老年阶段.事实上,AD患者出现症状前的更早时间,脑组织已经受到损伤.因此,针对AD早期诊断的研究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具有深层组织穿透性、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和低光毒性特性的小分子荧光探针取得重大进展并应用于临床研究.虽然,AD的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如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和金属离子的含量水平异常在AD发生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综述AD相关的活性物质包括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金属离子(Zn2+、Cu2+、A13+)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响应机理、光学性能以及它们在诊断和治疗AD的应用潜能的最新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活性物质小分子荧光探针

    科研强化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应用

    汪蕊李玉梅苏方汪子书...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培中开展科研强化教学的效果和满意度.方法 选择某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136名,随机分为C组和T组.C组进行传统临床带教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工作,T组在C组基础上,组建科研团队,每周进行科研强化教学1次.通过临床和科研考核多级量化指标评估两组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临床考核,C组和T组之间出科理论测评与技能测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执业医师考试和临床住培通过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考核,T组课题申报及立项比例高于C组(P<0.05),论文发表数量及SCI论文占比较C组高,毕业论文评级优秀的比例也高于C组(P<0.05).T组对科研诚信内容更为了解,并在提升 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互动性、思维逻辑能力、诊疗规范性、问题解决能力、自我价值体现和思辨科学性方面的教学满意度高于C组(P<0.05).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培中开展科研强化教学可提升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科研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科研诚信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