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冶金自动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冶金自动化
冶金自动化

沈黎颖

双月刊

1000-7059

mia@yjzdh.com

010-63815269 63848128

100071

北京西四环南路72号

冶金自动化/Journal Metallurgical Industry Autom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孪生神经网络进行废钢相似度比较

    胡云飞余晋水周小宾彭世恒...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废钢分类工作量繁重且废钢定级标准不统一的难题,本文采用机器学习对废钢图像进行识别比较,判定废钢等级.构建废钢分类数据集,借助Siamese孪生神经网络对废钢数据集进行训练,选出最优权重,使模型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种类的废钢.通过使用Siamese网络计算方法比较废钢基准与待测图像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结果判断废钢等级,当相似度趋近于1时,认为废钢形状相似;当相似度趋近于0时,认为废钢形状不同,以此判定废钢图像中废钢种类分布状况.实测结果表明,利用相似比较法和Siamese神经网络进行废钢分类的方法展现出了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传统的人工分类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仅大幅提高了分类效率,且实现了废钢定级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废钢回收孪生网络图像匹配相似度

    Cu-Fe合金薄带温轧过程中的宽展模型研究

    牛文勇林保森郝志强孙涛...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Cu-Fe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且Fe含量的升高还能降低成本,但高Fe含量的Cu-Fe合金在常温下属于难变形材料,利用温轧可以提高其可加工性.与冷轧不同的是,温轧时合金会发生一定宽展,这会影响加工时产品尺寸精度的控制.因此,本研究针对Cu-Fe合金,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温轧工艺下,张力、压下率和温度等因素对一定尺寸的Cu-Fe合金板材宽展的影响,开发出适用于Cu-Fe合金薄带温轧过程的宽展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温轧过程中张力对宽展影响很小,压下率和温度的增加都会导致宽展增大,但温度的作用要大于压下率;在巴赫契诺夫宽展公式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应用于Cu-Fe合金板材试样温轧的宽展模型.通过在液压张力温轧机上进行试验验证,模型误差很小,精度范围在±10%以内,因此宽展模型可以用于温轧过程Cu-Fe合金板带宽展的预测.

    Cu-Fe合金温轧宽展压下率数学模型

    汽车用高强双相钢轧制工艺的优化及实施

    李宁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轧高强双相钢卷取成卷后,带钢头尾位于钢卷内外圈,冷却速率大于带钢中部,头尾性能不满足工艺要求,产品切损率较高.为提高高强钢产品成材率,多采用U型冷却控制策略.U型冷却研发初期,数学模型不具备高强钢生产中多品种、多工艺的U冷设定需要及卷取温度控制不精确.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对卷取温度控制模型(coiling temperature control,CTC)进行升级,增加单钢种的设定功能,开发过渡段温度补偿功能,由此解决了高强钢头尾性能不合格等问题,实现了热轧高强双相钢高效、低成本生产.

    高强钢U型冷却卷取温度温度补偿数学模型

    可溯源至国际温标的钢坯表面温度精确测量方法与仪器

    王珺琳张鸿宇谢植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坯表面温度是钢铁生产中的重要检测参数,要求温度测量值准确且基准统一,然而测量结果不准确和无法溯源的问题始终没有根本解决.本文首先提出基于辐射切换的表面温度精确测量方法,通过运动管的位置转换得到固有辐射和多重反射辐射,结合双波长方法同时测量表面温度和发射率,消除发射率不确定的影响,并研制精确测温仪.针对温度量值无法溯源至国际温标的问题,分析辐射温度计在标定和测量中的矛盾条件,提出构建理想平面的方法,在测量平面上满足标定中的黑体条件和热平衡条件,使表面温度测量值能够追溯到实验室标准;搭建溯源平台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精确测温仪在600~1 000 ℃的平均测量误差为2.36 ℃,测量结果能够追溯至国际温标,溯源标准不确定度为0.75℃.

    表面温度测量溯源发射率理想平面辐射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