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眼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
眼科

徐亮

双月刊

1004-4469

bioi@sina.com

010-65288427

100005

北京崇内后沟胡同17号

眼科/Journal Ophthalmology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92年创刊,原为季刊,从1999年起改为双月刊。2001年改版为大16开版本。它是一本综合性的眼科专业期刊,共有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综述、防盲治盲、学术动态、经验介绍、专题笔谈、诊疗新技术、病例报告等栏目。从2001年起增辟专家述评、争鸣园地、眼科技术创新和眼科疾病治疗经验介绍和眼科再教育栏目,近期为配合中级技术职称晋升,刊登眼科试题及参考答案旨为帮助应试者复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白俊兴彭晓燕朱晓青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基线眼部特点,分析其复发的危险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华尔医院行初次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复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例(16眼),随机选取同一时期内行初次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未复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5例(45眼)作为对照组.方法 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眼科检查结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初诊时的临床资料(病程、晶状体状态、裂孔位置、脱离范围、脱离是否波及黄斑、脱离是否波及下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眼轴长度、视力、眼压),并记录视网膜脱离复发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指标 病程、晶状体状态、裂孔位置、脱离范围、脱离是否波及黄斑、脱离是否波及下方、PVR分级.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复发者初诊时视网膜脱离范围广(x2=10.048,P=0.002)、视力差(x2=10.678,P=0.001)、裂孔位于下方(x2=5.972,P=0.045)、视网膜脱离波及下方象限(x2=5.054,P=0.025)、PVR≥C级(x2=16.775,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 PVR 分级≥C的 OR 值为 8.47(95%CI:1.521~47.163,P=0.015),建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风险因素的主效应模型Logit(P)=β0(-3.322)+2.136X1(x2=23.133,P<0.001).结论 PVR≥C级是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眼科,2024,33:35-38)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射不同剂量曲安奈德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6个月的疗效观察

    陈菲邱研唐蕾蕾何慧君...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剂量玻璃体曲安奈德注射(IVTA)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 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iERM患者60例(60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IVTA 1 mg组20例(20眼)、玻璃体切除术联合IVTA 2 mg组20例(20眼)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组(对照组)20例(2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国际标准小数视力表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CVA)、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并评价是否存在视网膜内层紊乱(DRIL).计数资料、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BCVA、CMT、眼压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否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内治疗前后BCVA、CMT的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主要指标 BCVA、眼压、CMT、DRIL.结果 术后1、3个月,IVTA 1 mg组、IVTA 2 mg组的手术前后BCVA差值较对照组高,且CMT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IVTA 1 mg组和IVTA2 m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三组间BCVA、CMT及DRIL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玻璃体切除联合2 mg IVTA组中有3例患者(15%)在术后1个月时眼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药后均降至正常.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IVTA 1 mg或2 mg可以加速iERM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降低,但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IVTA 1 mg和IVTA 2 mg相比疗效相似,但IVTA 1 mg更安全.(眼科,2024,33:39-45)

    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曲安奈德

    翼状胬肉头部自发性撕脱一例

    李琦于广委李兆瑞高燕歌...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例60岁女性,因左眼红、疼、流泪1天来诊,查体见左眼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撕脱,患者否认外伤史,诊断为左眼翼状胬肉自发性头部撕脱,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治愈.(眼科,2024,33:45-46)

    翼状胬肉

    玻璃体注射化疗对存在玻璃体种植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21个月疗效观察

    李程张诚玥崔燕辉李莉...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体注射化疗对存在玻璃体种植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断和治疗的单眼cT2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8例(18眼).方法 根据患眼玻璃体种植病灶的形态学特点分为1型尘埃样和2型球形.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玻璃体注射化疗(左旋苯丙氨酸氮芥).记录患者玻璃体注射化疗的次数,玻璃体种植瘤灶的消退时间、随访时间、是否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是否存在肿瘤眼外转移等,并计算患者的保眼率.不同类型玻璃体种植组间注射次数和玻璃体种植瘤灶消退时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主要指标 玻璃体注射化疗的次数,玻璃体种植瘤灶的消退时间、随访时间、是否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是否存在肿瘤眼外转移,保眼率.结果 18例(18眼)单眼cT2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10例(10眼)玻璃体种植病灶呈尘埃样(1型),8例(8眼)呈球形(2型).经玻璃体注射化疗,所有患眼玻璃体种植瘤灶全部消退.在治疗和随访中,有8例(44.4%)在玻璃体注射位置周围出现椒盐样视网膜病变;2例(11.1%)出现玻璃体少量出血.未观察到肿瘤的眼外转移及死亡.随访(21.08±2.18)个月.1型和2型玻璃体种植接受玻璃体注射化疗次数的中位数分别为2.5次(2,3)和5.5次(5,6)(Z=-3.679,P<0.05),消退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1.875个月(1.56,2.00)和3.875个月(3.50,4.06)(Z=-3.586,P<0.05).结论 玻璃体注射化疗是针对存在玻璃体肿瘤种植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手段.(眼科,2024,33:47-51)

    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注射化疗

    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后黄斑裂孔一例

    宗辉张婷童念庭刘田...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例68岁女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右眼行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后2个月出现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除术+内界膜剥除+硅油填充术.术后2个月黄斑裂孔完全封闭,但CNV较前无变化,在右眼硅油状态下再次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1个月后CNV病灶未见明显变化.术后5个月取出硅油后再次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2个月后CNV较前低平,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吸收.提示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后有发生黄斑裂孔的可能.(眼科,2024,33:51-52)

    抗VEGF药物黄斑裂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早期散瞳对瞳孔直径的影响

    孙林吴晓强甯朝兵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早期散瞳对瞳孔直径的影响.设计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256例.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试验组术后第1~7天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对照组术后第7~14天给予散瞳.充分散瞳后5 min瞳孔直径≥7 mm认为瞳孔直径达标.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矫正瞳孔直径的影响因素,分析早期散瞳与散瞳后直径的相关关系.主要指标 瞳孔直径、瞳孔直径的达标率.结果 试验组瞳孔直径的理想达标和总达标(x2=9.976,P=0.002)均高于对照组.矫正了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术前矫正视力、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水平后,试验组散瞳后的瞳孔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散瞳治疗与散瞳后直径增大独立相关(0R=0.53,95%CI:0.38~0.71,P<0.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接受早期散瞳者瞳孔直径的达标效果更好,有助于未来的散瞳眼底检查.(眼科,2024,33:53-56)

    白内障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散瞳

    2021-2022年张家口市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佳王艳丽宋晓丛王淑珍...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张家口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张家口市19个县区的居民.方法 对居民进行高血压病和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筛查,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血压测量、眼科检查以及静脉血实验室检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并发症等,统计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分析影响患病率的危险因素.主要指标 患病率、危险因素.结果 实际接受检查居民8056例,高血压患病率为16.39%(1320例);1320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视网膜病变患者212例(13.06%),占受检居民的2.63%;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病在不同性别无差异,年龄≥60岁者的患病率高于<60岁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长(OR=1.747)、高收缩压(OR=2.340)、高舒张压(OR=1.424)、有糖尿病史(OR=13.481)是发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张家口市19个县区的居民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约13%,年龄≥60岁、病程长、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有糖尿病史是其危险因素.(眼科,2024,33:57-60)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

    下斜肌肌腹转位术治疗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6个月疗效观察

    刘秀平张诚玥王凤仙刘冬悦...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下斜肌肌腹转位术治疗合并代偿头位的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眼科就诊的合并代偿头位的单眼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18例(18眼).方法 对18例患者均行下斜肌肌腹转位术,即将距离下斜肌止端约10~11 mm处肌腹固定于下直肌颞侧止端后5 mm处.术前与术后6个月用三棱镜测量第一眼位患眼垂直斜视度,根据Hunter分级法评价患眼下斜肌亢进程度,观察代偿头位变化,采用Photoshop 7.0软件测量患者眼底照片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主要指标 垂直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代偿头位、FDA.结果 术后6个月第一眼位平均垂直斜视度为(0.51±0.60)棱镜度(PD),较术前的(5.03±0.84)PD显著降低(t=14.241,P<0.001).18眼中术前10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2+,术后6眼消失、4眼为1+;术前8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1+,术后均消失.术前18例患儿代偿头位均表现为头向健眼侧倾斜,术后12例消失,6例患儿歪头症状明显改善,且未出现反向歪头.术后FDA(4.81±2.53)°较术前的(9.82±5.17)°减少(3.02±0.91)°.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下斜肌肌腹转位术治疗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尤其是合并代偿头位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眼科,2024,33:61-65)

    下斜肌肌腹转位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激光笔致黄斑区视网膜光损伤一例

    靳喜珍霍鸣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例13岁男性,左眼被功率50 mW的激光笔照射后出现眼前固定灰白色暗影1周.左眼矫正视力0.8.黄斑中心凹圆形黄白色病灶,中心凹反光弥散.OCT示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色素上皮反射带毛糙欠规则,肌样体带、椭圆体带、嵌合体带断裂.诊断为左眼黄斑区视网膜光损伤.随访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损伤未修复.(眼科,2024,33:65-66)

    激光笔视网膜光损伤

    书讯

    66,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