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岩矿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岩矿测试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岩矿测试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罗立强

双月刊

0254-5357

ykcs_zazhi@163.com

010-68999562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岩矿测试/Journal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岩矿测试》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文核心期刊(地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化学文摘》、《地质学参考及预览数据库》、《哥白尼索引》、《分析文摘》等20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地质科学、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冶金、煤炭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成果,注重学术参考价值,追求技术方法实用,研究思路能够给读者启迪与借鉴。 《岩矿测试》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琼中岩-土体系重金属迁移特征及表土环境质量评价

    赵红坤唐世新付燕刚兰瑞烜...
    13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关键带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岩-土体系是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南岛针对不同成壤母质岩-土体系的详细研究较少,并且重金属亟需基于新标准进行评价.为了查清岩-土体系中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及污染状况,本文以海南岛琼中 3个土壤垂向剖面及 7115件表层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分析方法,测定岩石和土壤中Cu、Pb、Zn、Cr、Ni、Cd、As和Hg共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定量评价了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海南岛琼中二长花岗岩岩-土体系中,不同重金属元素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Cu、Pb、Zn、Cr、Ni、Cd元素以亏损为主,As元素以富集为主,Hg元素则表现出不同的富集或亏损特征,As、Hg元素尤其富集在表层.②琼中绝大多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污染风险低.③以琼中和海南岛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时,应关注Cr、Ni和As污染以及Hg、As和Cd的生态危害.以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时,研究区表层土壤的环境质量总体清洁,生态风险较弱.

    岩-土体系重金属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质量迁移环境质量生态风险评价海南岛琼中

    中国西沙海域永兴岛—七连屿海域鱼体内有机污染物含量特征与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

    姚慧敏陆天启钟奕昕寻看雨...
    15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有机污染物在全球海域鱼体内普遍检出,且长期食用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为研究中国西沙海域鱼体内有机污染物污染情况、来源及生态风险,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测定了永兴岛和七连屿鱼体内有机氯农药(OCPs)、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采集了包括蜂巢石斑鱼、红裸颊鲷、黑身蓝子鱼在内的 17种鱼类共50条.结果表明:鱼体内 OCPs、PAHs和 PCBs的总含量均值范围分别为 2.23~91.57ng/g ww、2.11~31.70ng/g ww和 1.55~54.04ng/g ww,平均值分别为 32.50ng/g ww、17.29ng/g ww和 18.79ng/g ww,中位数分别为 16.92ng/g ww、13.34ng/g ww和 7.61ng/g ww.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类农药在美欧沿海鱼体内的含量分别为 0.65~107.6ng/g ww和 763~5357ng/g lw,中国浙江沿海水域鱼体内PAHs含量为10.4~140ng/g ww,地中海、意大利沿海和美国查尔斯顿港口采集的鱼体内 PCBs含量分别为1234~12327ng/g lw、56.8~4791ng/g lw和 5.02~232.20ng/g ww,研究区DDTs和PAHs含量水平处于全球海域的低端,推测由于研究区远离污染源.利用DDTs/[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烯(DDE)+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烷(DDD)]比值来判断DDTs的来源,研究区 50%鱼体内DDTs/(DDE+DDD)>1,表明中国西沙海域有部分新近输入的DDTs,研究区沉积物来源为陆源,推测中国西沙海域DDTs为陆源DDTs和永兴岛农业活动的综合作用.利用蒽(ANT)/[ANT+菲(PHE)]比值>0.1或该比值<0.1来判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还是石油源,研究区 88%鱼体内ANT/(ANT+PHE)>0.1,表明PAHs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鱼体内OCPs和PCBs生态风险低.

    中国西沙海域海鱼有机污染物气相色谱-质谱法含量特征来源解析生态评价

    陕西紫阳地区茶园土壤氟形态测定及影响茶叶氟含量主要因素

    冯博鑫门倩妮甘黎明魏立勇...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在人体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饮茶摄入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受到较大关注.本文以大巴山区紫阳县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64组茶园土壤和对应茶叶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氟形态、茶叶氟含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影响大巴山区茶叶氟含量的Freundlich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①研究区茶园表层土壤氟含量范围为 487.37~1120.78mg/kg,平均值为730.63mg/kg;研究区茶叶氟含量为 31.23~112.49mg/kg,平均值为 57.58mg/kg,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农业标准(NY659-2003)限值;②研究区茶园土壤氟的形态分布为:残渣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结合态>可交换态,水溶态氟含量范围为 5.27~23.15mg/kg,平均值为 9.72mg/kg,远高于中国地氟病发生区水溶态氟的平均含量 2.5mg/kg,说明研究区存在一定生态风险.土壤水溶态氟与茶叶氟含量有显著相关性(n=64,r=0.82,p<0.01),其余形态与茶叶氟含量无显著相关性;③以水溶态氟、CEC、交换性铝、有机质、pH五个因子为变量,构建了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多元回归方程,采用Freundlich模型预测茶叶氟含量,该模型可以解释 86.0%的变异,通过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 88.0%,总体来说预测效果较好.本研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氟形态数据构建了预测茶叶氟的模型,并达到可靠程度,可以为紫阳地区及相似地区茶叶氟生态风险评价、指导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紫阳地区土壤氟茶叶氟土壤氟形态多元回归分析

    云南安宁磷矿区水系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刘崴胡俊栋范晨子刘永兵...
    17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污染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沉积物中不同磷赋存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磷的行为特征及迁移能力,从而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支撑.磷矿的开采、冶炼对矿区内水资源环境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以安宁磷矿区内河流、水库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不同水系沉积物磷元素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总磷(TP)含量,并基于顺序提取及Hupfer改进的磷形态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各水系沉积物中磷分为弱吸附态磷(NH4Cl-P)、可还原态磷(BD-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Ca-P)、残渣态磷(Res-P)等 5种形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样品中TP含量范围为 567.6~48115.5mg/kg,NH4Cl-P含量范围为0.07~115.2mg/kg,BD-P含量范围为 8.84~802.5mg/kg,NaOH-P含量范围为 21.3~3129.5mg/kg,Ca-P含量范围为 12~45098mg/kg,Res-P含量范围为 28.5~515.4mg/kg.研究区各水系沉积物样品磷形态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即磷主要以Ca-P和NaOH-P形态存在,其他磷形态的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为NH4Cl-P<BD-P<Res-P.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水系沉积物中磷以重度污染为主.生物有效磷(BAP)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各水系沉积物中磷污染程度有所降低,但河流沉积物中磷仍以重度污染为主,磷释放风险较大,建议加强对磷矿区河流磷污染的监测与评估.

    磷形态沉积物分布特征安宁磷矿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顺序提取法

    太平洋富稀土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

    朱爱美石学法刘季花汪虹敏...
    18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海稀土被认为是继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之后发现的第四种深海矿产资源,以富含中-重稀土元素为显著特征.中国目前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数量较少,不成系列,而且现有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中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为 475.9μg/g,远未达到富稀土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总量(>1000μg/g).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富稀土深海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为满足深海稀土资源勘查需要,本文报道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太平洋富稀土深海沉积物(GBW07590)研制过程.该标准物质候选物实物样品采集自 4300m东南太平洋海底,经过自然风干、粉碎、混匀和灭活加工制备后,对沉积物成分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各成分统计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国内外 11家实验室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该标准物质的62种成分进行定值,确定各项成分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稀土总量达到 2103μg/g.该标准物质的研制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外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品类,为科学研究、深海资源开发评价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提供科技支撑.

    富稀土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定值不确定度

    《岩矿测试》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成立

    后插1页

    面向大海,致思至远

    罗立强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