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岩矿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岩矿测试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岩矿测试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罗立强

双月刊

0254-5357

ykcs_zazhi@163.com

010-68999562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岩矿测试/Journal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岩矿测试》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文核心期刊(地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化学文摘》、《地质学参考及预览数据库》、《哥白尼索引》、《分析文摘》等20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地质科学、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冶金、煤炭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成果,注重学术参考价值,追求技术方法实用,研究思路能够给读者启迪与借鉴。 《岩矿测试》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洛阳农田土壤中硒锌的有效态与形态关系及影响因素

    周刊周建川王喜宽刘俊芳...
    315-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分析方法对河南洛阳市农田土壤Se高背景区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和不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含量对比、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地质背景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的平均含量为 3.63mg/kg,高于(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的平均含量 2.74mg/kg,远高于(水溶态+离子态)Zn的平均含量 0.42mg/kg.有效态Zn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之和代表.在玄武岩区发育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为0.023mg/kg,与水溶态Zn含量 0.027mg/kg相当,具有低活性特征.种植小麦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为0.019mg/kg,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Se含量之和平均值为 0.019mg/kg,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之和代替.种植玉米、谷子、芝麻、花生、红薯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分别为0.006mg/kg、0.007mg/kg、0.007mg/kg、0.009mg/kg、0.007mg/kg.水溶态、离子态Se之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9mg/kg、0.010mg/kg、0.013mg/kg、0.007mg/kg、0.010mg/kg,这些农作物种植的土壤中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之和代替.农田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及形态主要受全量的影响,同时受种植农作物、pH和有机质的影响.对于农田土壤,利用形态代替有效态进行Se、Zn的有效性评价时,需要结合农业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考虑.

    农田土壤洛阳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有效态形态

    河南荥阳市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张妍赵新雷冯雪珍郭亚娇...
    330-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质量关系着人民生活,而重金属是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中国耕地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对耕地的重金属调查分析迫在眉睫.但仅简单地对重金属含量水平及来源类型进行判断已不足以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支持,而通过对各类污染源贡献率的定量计算,不仅可以明确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同时可判别污染源类别及来源,从而识别优先控制的污染元素,为重金属污染精准管控提供关键信息.本文采集河南荥阳市耕地表层土壤样品(0~20cm),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发射光谱法(ICP-MS/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及离子选择电极法(IES)对As、Cd、Cr、Cu、Hg、Ni、Pb、Zn等 8种重金属进行测试和pH分析;利用多元统计、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探讨研究区 8种重金属污染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利用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开展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①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整体偏高.除Cr外,其他元素为郑州市土壤背景值的 1.04~1.40倍,其中Cd的累积效应较明显.②研究区重金属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荥阳市城区周边.③基于富集因子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APCS-MLR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主要有三个来源:自然源对Ni、As、Cu、Cr的贡献率分别为 98%、94%、80%及 63%;工业源对Cd的贡献率为 78%;其他源则主要是农业化肥源、燃煤源的混合源,对Cr、Pb、Hg的贡献率分别为 37%、35%及 33%.④地累积指数表明,研究区各重金属以无污染为主,而Cd超标率最高,其中度、中-重度污染、重度污染样点数分别为 19个、5个及 3个,并存在 1个极重度污染样点.综上,Cd在研究区耕地中富集较明显,为潜在的主要污染元素;工业源、自然源、农业化肥源及燃煤源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表明人类活动已对研究区耕地产生影响,需采取措施避免该影响进一步加剧.

    耕地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风险评价荥阳

    皖西大别山农耕区表层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

    董秋瑶宋超温皓天向娇...
    34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养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指标,掌握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区的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使用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重要农耕区皖西大别山六安地区为研究区,采集浅层土壤(0~20cm)样品 1295组,采用硫碳仪、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技术进行测试.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在分析pH值的基础上,对总氮(TN)、总磷(TP)和钾(K)和土壤有机质(SOM)四个地球化学养分指标进行单指标养分等级划分和土壤养分综合等级评价,并探讨了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 98.88%的土壤为酸性土壤(其中 8.03%为强酸性土壤),受地貌类型影响较大;TN分布以中等丰富为主,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TP以中等含量和缺乏为主,受地貌类型的影响较大;K是最为丰富的元素,其含量在中等及以上的比例达 97.81%,主要受地貌类型的影响;SOM以中等和较缺乏为主,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类型的共同影响,且SOM含量与TN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全区土壤养分等级以中等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0.10%,其次是较缺乏土壤,占25.27%,南部山区养分状况优于北部平原区.整体上,研究区土壤具有养分较差、养分分布不均匀、普遍酸化的特点,部分地区应按需调整肥料的使用平衡土壤养分.可通过农田养分的管理,提高农业产量.

    表层土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貌类型

    偏硼酸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铍矿石中的铍及主量元素

    郭琳于汀汀孙红宾朱云...
    35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泛赋存在花岗伟晶岩和热液石英脉中的铍矿石是铍最重要的矿物载体,目前铍矿石系统分析仍以传统化学法为主,影响分析效率,亟待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的铍矿石中多元素分析方法.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偏硼酸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铍矿石中铍及主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使用4∶1熔剂-样品比,950℃下熔融 15min后,通过超声提取制备溶液.偏硼酸锂熔融法能有效地分解铍矿石中的氧化物,克服了传统酸溶或碱熔无法检测硅、钠、钾等元素的局限.本方法通过校准曲线与样品基体匹配,加入铕作内标等措施消除基体效应,实现了各元素(以氧化物计)低至 0.003%~0.2%的检出限,满足铍精矿质量检测需求.对绿柱石、香花石、日光榴石样品(BeO含量范围为 0.14%~13.33%)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 6.83%,与混合酸酸溶分析方法的测定值相对偏差为 0.06%~21.28%.通过标准物质GBW07150、GBW07151和GBW07183验证,本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多种类型铍矿石样品中铍及主量元素的快速连续分析.

    铍矿石主量元素偏硼酸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常压密闭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磷矿石中的稀土元素

    张楠郑智慷王家松曾江萍...
    36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矿石中的稀土元素测定方法主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样品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敞口混合酸溶和碱熔.传统的酸溶和碱熔处理矿石样品时间较长,试剂加入量大,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微波消解直接向样品释放能量,工作效率高,且易挥发元素被保留在消化溶液中,防止挥发造成结果偏差及环境污染.本文采用微波消解对磷矿石进行处理,并在二次消解过程中加入饱和硼酸络合溶矿过程中产生的不溶物氟化钙,在线加入铑和铼双内标的方式,建立了ICP-MS测定磷矿石中 1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结果表明:二次消解过程中加入饱和硼酸能有效地络合沉淀,彻底溶解样品,经上机测定后 15种稀土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 0.68%~4.52%之间,回收率在 93.1%~106.6%之间,方法检出限为 0.003~0.029μg/g.选取两个磷矿石样品,用本方法与混合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硫酸)酸溶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在-5.82%~5.99%之间,表明本方法测定稀土元素是有效可行的.对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酸溶、碱熔和微波消解都有各自的特点,微波密封消解能避免一些能形成易挥发组分的损失并且外源性污染少.本方法拓展了测定磷矿石中稀土元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操作性强,是对现行方法的有益补充.

    磷矿石稀土元素微波消解饱和硼酸络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标准物质现状和需求分析

    孙慧中安子怡许春雪陈宗定...
    375-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战略性金属矿产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需要相应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传递.中国现有战略性金属矿产标准物质 300余种,覆盖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稀土稀散(三稀)金属等多数矿种和矿床类型,在保障国内矿产资源研究和勘查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找矿突破行动的持续推进,现有战略性金属矿产标准物质体系已无法匹配矿产资源勘查研究和分析方法发展的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标准物质体系,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已研制标准物质的局限性:①钨、锡、钴等有色金属矿产标准物质的品位级别量值系列不完整;②三稀金属矿产标准物质的研制基础相对薄弱,种类和数量尚无法满足三稀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需求;③形态、微区原位和野外现场分析等标准物质研制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结合当前战略性金属矿产标准物质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后续标准物质的研制应匹配战略性矿产资源全产业链条中分析测试的需求,同时开展同位素、微区原位和野外现场分析标准物质加工制备及定值关键技术攻关,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采选冶炼和分析技术发展提供质量保证和技术依据.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土金属稀有金属稀散金属质量控制

    铁氧化物-二价铁体系在潜流带低渗透区的氧化还原特性研究进展

    罗伟嘉冯晨侯国华陈家玮...
    397-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流带是河流与地下水交互的关键带,具有非均质性,其中低渗透区富含的铁氧化物,在污染物的非生物自然衰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铁氧化物和溶解性二价铁Fe(Ⅱ)aq的共存体系出发,评述了该体系的氧化还原能力及影响因素,并以地下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氯代烃为例阐述了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在氯代烃非生物自然衰减中的作用.指出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的还原能力可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Eh的大小受pH值、温度、溶解氧(DO)、溶解性二价铁浓度、无机和有机配体等因素的影响,可用来定量描述氯代烃等污染物被还原的速率常数.目前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Eh的快速测定、含水层中铁氧化物种类和含量、不同铁氧化物共存和复杂水化学条件下Eh与氯代烃等污染物还原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是准确评估污染物非生物自然衰减能力和程度的重要内容.

    潜流带铁氧化物非均质性非生物自然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