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岩矿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岩矿测试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岩矿测试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罗立强

双月刊

0254-5357

ykcs_zazhi@163.com

010-68999562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岩矿测试/Journal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岩矿测试》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文核心期刊(地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化学文摘》、《地质学参考及预览数据库》、《哥白尼索引》、《分析文摘》等20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地质科学、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冶金、煤炭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成果,注重学术参考价值,追求技术方法实用,研究思路能够给读者启迪与借鉴。 《岩矿测试》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磷灰石ID-TIMS高精度U-Pb定年方法

    涂家润周红英崔玉荣李国占...
    53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灰石晶体结构呈六方晶系,具有相对高的封闭温度(350~550℃),能够容纳多种元素置换进入晶格内部,是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和矿床研究的重要定年矿物.然而,由于磷灰石通常具有较低铀含量和高普通铅含量,精准测定其年龄仍是当前U-Pb测年技术的一大挑战.本文基于208Pb-235U混合稀释剂,通过优化样品清洗、溶解以及柱色谱分离纯化U和Pb等化学前处理流程,建立了磷灰石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高精度U-Pb定年方法,并准确测定了磷灰石标样MAD2和MAP-3的年龄,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74.6±1.7Ma和800.7±1.2Ma,单点定年精度优于0.4%,为磷灰石微区原位标样研发以及样品年龄精准测定提供技术支撑.采用MAP-3作为微区原位校正标样,对磷灰石Durango和Otter Lake进行LA-ICP-MS U-Pb测年分析,通过Tera-Wasserburg谐和图图解法扣除普通铅,获得下交点年龄分别为32.1±0.6Ma(MSWD=1.3,n=36)和910±13Ma(MSWD=1.6,n=36),与前人研究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证实普通铅含量极低的MAP-3,是一个理想的磷灰石微区原位测年标样.与高普通铅的磷灰石标样相比,使用MAP-3作为外标能直接在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校正,有效地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提高磷灰石微区原位U-Pb测年结果的可靠性.

    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U-Pb定年稀释剂普通铅标样

    赣南斑岩锡矿田云英岩型锂矿中锂的赋存状态研究

    秦锦华刘善宝郭志强王成辉...
    546-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英岩型锂矿作为近年来新的锂矿类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经济价值.然而,在中国南岭及其周缘世界级的钨锡成矿省中,伴生云英岩型锂矿化的综合评价却稍显不足.本课题组在赣南岩背斑岩锡矿田新发现了云英岩型的锂矿,矿体产于密坑山岩体与上覆鸡笼嶂组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的云英岩带内,发育三种矿化类型:云英岩带型和花岗岩、火山岩内的含锂云母-石英脉型.矿体中Li2O的含量最高可达1.04%,主要集中于0.2%~0.3%,具有显著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了确定云英岩型锂矿中Li的赋存状态及Li、Sn之间的关系等特征,本文开展了详细的镜下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确定了岩背矿田不同于国内外其他典型云英岩型锂矿床大量发育锂云母-铁锂云母系列,其Li载体矿物主要为黑鳞云母,具有高Si、Al、K、Fe、Li的特征,且未经历极端的流体分异演化过程.Li的成矿主要与矿区含斑细粒花岗岩有关,在岩浆晚期高温热液阶段与Sn共同富集,并以Si4++Li+(⇔)AlⅣ+FeT耦合类质同象形式进入云母.

    斑岩锡矿田黑鳞云母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云英岩赋存状态

    高钙碳酸盐岩样品中微量钛ICP-MS测试方法

    陈菲菲金斌杨梦娜陈瑜...
    558-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酸岩中的主量元素钛(Ti)在碳酸盐岩中含量一般低于3.5mg/g,其中绝大部分低于1mg/g,目前常用于硅酸岩中Ti含量(通常大于0.1%)测试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已无法满足碳酸盐岩中微量Ti的准确测试要求.本文尝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试碳酸盐岩中的Ti含量,讨论分析了 Ti的5个测试同位素(46Ti、47 Ti、48 Ti、49 Ti、50 Ti)在碳酸盐岩基体中的受干扰情况,确定了适合的测试同位素48Ti,从而提出碳酸盐岩中微量Ti的ICP-MS测试方法.按照该方法测试并校正5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Ti浓度,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小于7.3%.在同一实验条件下,测试未知碳酸盐岩样品溶液Ti浓度并加以校正,与国家标准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结果进行方法比对,与两者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允许限.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3%~107%.该方法适用于CaO含量范围在31%~56%,Ti含量范围在14~3346μg/g的碳酸盐岩样品的测试,为高钙高镁碳酸盐岩中微量Ti的测试提供了方法参考.

    碳酸盐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Ti同位素选择

    江西洪江—钱山断裂带中低温高氟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

    张寿川刘凯王路瑶朱伟...
    568-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洪江—钱山断裂沿线中低温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但地热水中氟离子浓度较高,长期使用影响人体健康,探究高氟地热水循环演化机制对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前人针对本区域地热水的研究仅局限于单一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未系统分析区域尺度高氟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为揭示研究区高氟地热水成因机制,本文在洪江—钱山断裂共采集20组水样,基于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结合地热水分布规律及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图解法和离子比例关系法探究深大断裂沿线中低温高氟地热水循环演化机制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和地热水中阳离子以钙离子和钠离子为主,阴离子以重碳酸盐为主,水体呈碱性,高氟水主要存在于HCO3-Na型地热水中,氟浓度超过国家标准2~12倍,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含量均未超标.地热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797~2186m,循环深度为893~1893m,基于石英温标估算热储温度为79.4~113.1℃.高氟地热水化学特征受多种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叠加影响,富氟矿物风化、溶解是高氟地热水中氟的主要来源,碱性地热水环境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也间接影响氟富集过程.

    中低温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江西

    石灰土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实验条件优化

    蒋利康志强梁月明吴泽燕...
    582-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二氧化碳-碳酸盐岩-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全球形成8.24×10 8tC/a的岩溶碳汇,其中部分岩溶碳汇以土壤有机质的形式固存,进而在国家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全球分布广泛的丛枝菌根真菌分泌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合格的GRSP是深入研究岩溶土壤有机碳汇的基础,然而以往研究因GRSP提取量不高、提取不充分、产物不专一等问题,以至其在有机质中发挥的作用机制无法深入开展研究,因此,提高GRSP提取量对于探究岩溶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岩溶区黑色、棕色、黄色和红色四种石灰土,通过温度和时间正交实验,筛选出适用于岩溶土壤颗粒态有机质(POM)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MAOM)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的最佳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POM和MAOM在123℃和80min条件下提取时,EE-GRSP提取量最高.应用于四类石灰土后,EE-GRSP增量范围为4.6%~34.2%.相较于全土,MAOM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更强的有机碳保护能力.因此,随着温度和提取时间的提高,MAOM中的EE-GRSP得到更完全的释放,提取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EE-GRSP提取条件优化对深入研究岩溶土壤碳汇潜力及其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提取条件优化颗粒态有机质矿物结合态有机质

    基于生态位理论与AHP-TOPSIS模型的福建长汀县富硒土地资源综合评价

    唐志敏湛龙张晓东陈国光...
    592-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长汀县拥有丰富的富硒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综合评价该县富硒土地资源对于富硒土地资源的高效有序开发意义重大.现有的评价体系缺乏成熟的理论框架,评价结果难以有效地指导资源的开发.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长汀县富硒土地资源开发的主导因素、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以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求取加权综合指数进行综合等级划分.评价结果显示:长汀县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46mg/kg,富硒土壤面积达2215.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1.36%,主要分布于长汀县东西部山区;按AHP-TOPSIS模型将长汀县富硒土地资源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271.35km2、1116.96km2、1062.07km2、654.13km2,其中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与原有规范划定的富硒区基本吻合,反映了土壤硒含量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将原富硒区细化的分区结果体现了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对富硒土地资源开发的约束作用.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AHP-TOPSIS模型中,以挖掘富硒土地资源开发的最适生态位为导向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兼顾了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的差异性以及评价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评价结果反映了长汀县富硒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相比原有规范有效地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

    层次分析法(AHP)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生态位长汀县富硒土地

    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田芹佟玲潘萌安子怡...
    603-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ates,PAEs)作为一类持续释放并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土壤是PAEs在环境中的最后归宿之一,中国对土壤中PAEs的污染调查和防控已全面展开.分析测试是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土壤基体标准物质是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现有的相关标准物质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本文针对中国土壤中PAEs污染特征及实际样品分析质量控制需求,采用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的方式,研制了 4种适用于土壤中不同污染水平PAEs分析的标准物质.候选物样品主要采自农田土壤、地膜覆盖土壤、塑料垃圾回收站周围土壤和塑料制品加工厂周围土壤,经过均匀性、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均匀性和稳定性均满足要求;在定值过程中,针对PAEs分析空白不易控制的难点,对空白的污染源进行识别和确认,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全流程空白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9家实验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候选物中4种PAEs进行协作定值,并评估其不确定度,特性量值范围在36~2870μg/kg,同时邀请权威实验室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对定值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定值结果的准确性.该系列标准物质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编号GBW07595~GBW07598),可以满足PAEs分析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为生态地质调查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土壤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酯气相色谱-质谱法不确定度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游离铁含量

    张随安杨中瑞段玉宇杨凯淇...
    614-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游离铁是成土母质风化、迁移转化的产物,其形态和活化、老化程度能够反映成土过程和成土环境,可以直接反映土壤的形成环境、形成过程和气候变化.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游离铁含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铁实验流程长,需要将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加之需要显色时间24h,耗费时间长,检测效率较低.本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土壤中的游离铁含量,系统研究了实验条件对游离铁测定的影响,通过优化样品测定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清洗次数,确定了称样量为0.5g,加入柠檬酸钠溶液20mL和碳酸氢钠溶液2mL,反应温度75~80℃,反应时间15~30min,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和2mL 1mol/L氯化钠溶液清洗各一次为最佳实验条件.经验证,该方法检出限(3σ)为0.05g/kg,定量限为0.20g/kg,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方法精密度(RSD,n=6)为1.95%~3.76%,标准样品测定误差小于5%,符合土壤调查样品分析测试要求,可推广应用于土壤调查中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分析.

    土壤游离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柠檬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铀矿浓缩物中稀土元素的核法证学分析

    王岚初泉丽葛良胜纪建臣...
    62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铀矿浓缩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已成为核法证学地理溯源的重要指纹信息,因此准确测定稀土元素的含量尤为重要.采用直接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铀矿浓缩物中的稀土元素时,由于大量铀基体效应,造成稀土元素的离子化效率较低,测定结果明显偏低,去除大量铀基体是铀矿浓缩物中精确测定稀土元素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EichromTRU树脂铀上柱酸的浓度、稀土吸附酸的浓度、淋洗酸的浓度和体积等条件实验研究,建立了快速分离铀矿浓缩物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对铀矿浓缩物中铀和稀土元素进行分离后,洗脱液中轴含量低于ng/kg量级,稀土元素的回收率在88.3%~104.0%之间,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在0.001~0.190μg/kg范围内.将该方法用于测定铀矿石标准物质GBW04205,其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进一步对4个不同来源的铀矿浓缩物样品进行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铀矿浓缩物中的稀土元素,建立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对铀矿浓缩物核法证学地理溯源可行.

    核法证铀矿浓缩物EichromTRU树脂稀土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自动滴定仪测定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方法优化

    李朝英郑路郑之卓李华...
    632-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颗粒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等)是反映土壤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开展准确高效地测定这些指标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自动滴定仪与传统人工滴定相比,人员工作强度低,检测准确,但检测效率不及人工滴定的30%.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探讨了 4种氧化剂加入量对测定有机碳的影响,研究了提前预加滴定液对检测效率提高的效果.最终优选氧化剂加入量为2mL,预加滴定液量以空白样滴定量的1/3计,建立了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的自动滴定仪法.采用有机碳不同水平的土壤样品和标准物质对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人工滴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动滴定仪法与人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10%~12.96%,加标回收率在93.37%~98.06%,标准物质相对误差为4.31%~4.79%;优化后的自动滴定法单个试样滴定用时由11min缩短到3.5min,整体检测效率高于人工滴定,而试剂耗用量仅是人工滴定法的40%.自动滴定仪法显著提升了有机碳的检测能力.

    自动滴定仪人工滴定土壤有机碳氧化剂加入量预加滴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