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岩矿测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岩矿测试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岩矿测试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罗立强

双月刊

0254-5357

ykcs_zazhi@163.com

010-68999562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岩矿测试/Journal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岩矿测试》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文核心期刊(地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化学文摘》、《地质学参考及预览数据库》、《哥白尼索引》、《分析文摘》等20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地质科学、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冶金、煤炭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成果,注重学术参考价值,追求技术方法实用,研究思路能够给读者启迪与借鉴。 《岩矿测试》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银杯消解-元素分析仪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碳

    王俊杰王巧环熊满艳宋祥梅...
    936-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助于评估土壤质量、优化施肥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并在应对气候变化、碳循环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方法,以支持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实验采用银杯消解-元素分析仪法,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过程,包括加酸浓度、加酸量、称样量和消解温度,使用81孔位铜板和银杯处理土壤样品.具体操作为使用05mmx9mm规格银杯称取25mg样品,加入80μL的2mol/L盐酸去除无机碳,70℃电热板干燥,对高无机碳样品进行反复加酸加热处理,并利用低含量和高含量标准物质绘制混合标准曲线,通过日校准方法定量有机碳.该方法在21.2~6704.3µg有机碳含量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样品称样量为25mg时,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7%和0.23%,6种标准物质(GBW07406、GBW07385、GBW07391、GBW07544、GBW07546和GBW07365)中有机碳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7%~5.14%之间,测定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该方法具有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常规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碳测定要求,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

    土壤沉积物有机碳银杯消解元素分析仪

    在线固相萃取大体积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地表水中35种抗生素

    李超群李立湘任颖俊赵锦华...
    945-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在水环境中常有检出,是国际公约管控的新污染物之一.为了控制水质和保证饮用水来源的安全使用,需要建立快速和高效的抗生素分析方法.目前能够快速测试地表水中多种类抗生素的综合分析方法有待补充.本文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SPE)大体积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地表水中9种磺胺类、16种喹诺酮类、4种大环内酯类、4种四环素类和2种其他类共35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根据化合物在SPE柱的保留和pH条件实验,确定莫西沙星、达氟沙星2种抗生素为碱性上样(0.1%氨水溶液),其余33种抗生素为酸性上样(0.1%甲酸-水溶液).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内标法定量,35种抗生素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在0.1~5.2ng/L之间;在5ng/L、50ng/L和200ng/L三种加标浓度下,方法精密度分别为1.65%~12.3%、0.20%~10.4%和0.05%~9.9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2.1%~93.1%、65.4%~127%和65.9%~124%.本方法所需样品体积小(10mL)、前处理简单,当酸性和碱性进样体积分别为3mL时,30min内能完成样品在线富集和分离分析过程.本方法应用于21件地表水样中35种抗生素的检测,林可霉素的检出率达到90.5%,氧氟沙星的检出含量最高达到98.2ng/L.本文建立的在线方法测定结果与离线方法一致,且操作简捷、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合地表水中痕量抗生素的残留分析.

    抗生素地表水在线固相萃取大体积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基体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定量金矿各浮选产物中有害元素

    刘骐榕楚部陈树航贾筱旭...
    957-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金元素品位同级别或含量更高的有害元素(如镍、铜、镉和铅)在定量分析时,金矿的复杂基体会产生抑制效应,削弱离子化率和信号响应而影响测试结果.本文采用基体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与纯试剂有害元素标准溶液相比,复杂基体有害元素标准溶液可减少与样品消解液间的基体差异,在基体匹配与内标法联合校正非质谱干扰后实现对有害元素的准确定量.在确定金矿各浮选样品主要基体元素后,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体系配合微波消解方法溶解样品.500µg/mL和1000µg/mL单一和混合基体元素溶液中10μg/L有害元素定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高浓度基体对痕量有害元素定量结果的影响较小.在基体浓度1000µg/mL条件下,单一和两种基体元素的有害元素标准溶液对不同基体种类的金矿浮选样品中有害元素定量结果偏差小于20%,因此采用铁硫基体的有害元素标准溶液实现金矿浮选样品的有害元素定量.利用该标准溶液测试代表性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中,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2.08%~106.05%;对代表性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试,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4.69%.表明基体匹配ICP-MS法可作为金矿浮选样品有害元素的定量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金矿浮选样品基体匹配定量分析有害元素

    生物炭基材料及其在电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

    王宝丽张逸君张宇航陈艳...
    96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化学传感技术以其成本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反应速度快等优点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将电极敏感材料修饰在传感电极表面,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是提高电化学传感器分析检测性能的关键.生物炭材料因其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能力,并且表面含有较多的含氧活性官能团,成为优质的电极修饰材料.然而,因生物炭材料的合成方法多样且生物炭的组成复杂性,导致基于生物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限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且基于生物炭的电化学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目前仍不明晰.本文以生物炭基材料在电化学传感检测领域的应用为例,简述了生物炭基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不同方法所合成炭材料的结构特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生物炭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药物及生物分子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目前,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酚及醌类化合物领域,正逐渐向新污染物如微塑料等领域拓展.药物检测的目标物质主要为抗生素类化学药品和黄酮类中药,其他物质的检测研究相对较少.而生物分子检测中,葡萄糖、多巴胺、尿酸、抗坏血酸等检测分析应用较多,检测机理也比较明晰.整体来说,构建传感器的检出限、灵敏度还有较大提高空间,并且基于大型电化学工作站的传感器也逐渐向集中化、微小化和便携式传感平台过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生物炭材料的电传感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①优化炭材料结构,调控炭材料组成,制备更适配电化学传感器的高性能炭基材料,降低检出限,提高灵敏度;②构建基于生物炭的便携式传感器,实现快速智能化分析检测;③传感机理及检测限降低原因的剖析是生物炭基电化学传感器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电化学传感器生物炭环境污染物药物生物分子

    土壤-葡萄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富集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卢慧余涛赵万伏温晴...
    982-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元素作为潜在有毒元素,在葡萄园土壤中的污染水平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葡萄园土壤-葡萄体系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其在体系中的迁移、富集行为和污染风险.结果显示,Cd、Cu、Zn含量会对葡萄品质存在主要影响,其余重金属须重点对照国标限量进行监测;重金属由土壤向葡萄叶片的迁移率最高,可达到向果实部分的32倍,在迁移机制作用下积累水平多表现为:叶片4根部>茎部>果实.其中Zn在叶片和根部中的积累量最高可分别达到93mg/kg和51mg/kg,显著高于果实中的积累量0.53mg/kg.作为影响重金属迁移积累行为的关键因素,土壤酸碱度与体系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度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通常与其呈正相关关系.当前进展还揭示了重金属因不同品种而产生的迁移差异性,但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生理特性之间的影响机制仍缺乏系统性研究.建议今后需要基于区域环境特征,全面地探究与重金属迁移能力及含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和评估在不同污染水平下该体系中重金属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风险.

    土壤葡萄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影响因素风险评估

    《岩矿测试》2024年(第43卷)总目次

    后插1-后插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