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眼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学报
眼科学报

葛坚

月刊

1000-4432

eyes@mail.sysu.edu.cn

020-87333099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眼科学报/Journal Eye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医学学术类正式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眼科领域的新进展、新动态,着重报道与眼科临床密切相关疾病的新概念、新技术及理论研究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微信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眼遗传病临床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龙雨希林怀德刘梦楚曾逸妍...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眼遗传病患者的随访途径,降低病历资料缺失率,助力临床检验科室高效运营.方法:通过态势分析法搜集需求,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山大学眼科医院小儿遗传",搭建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是否使用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受到人员流动限制,将2017年7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来院进行基因检测的患者分为四组:传统组、传统+人流限制组、微信组和微信+人流限制组,通过 χ2 检验对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性能评价.结果:源软件架设在阿里云电子政务平台的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加密通讯与医院网络交互.系统主要分为基因检测业务、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三大模块.使用该系统的患者或亲属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自主上传病历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查询基因检测报告,如有需要还能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实现长期随访.在此过程中,患者的临床信息实现数字化.研究共纳入10 662例患者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价,使用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后,患者病历资料缺失率显著降低,由12.2%(传统+人流限制组)降至2.7%(微信+人流限制组);患者二次来访率由最高的70%(传统组)降至最低的11.7%(微信组);两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显著降低患者病历资料缺失率和眼遗传病患者的二次来访率.

    眼科眼遗传病信息系统基因检测资料缺失率

    干眼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梦舒傅绮王飞鹏姚晓清...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干眼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2月—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干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293例干眼患者,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13.34±9.98)分,处于中等水平.相关性分析中干眼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正相关(r=0.421,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累计屏幕使用时间>10 h/d、合并全身疾病、低自我效能感评分是干眼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干眼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处于中水平,仍需加强.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屏幕使用时间长、合并全身疾病及自我效能感低的患者,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

    干眼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感调查因素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进展

    刘宝怡马媛李涛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亚洲人群中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发生大出血并发症后严重危害视力且预后差.PCV大出血包括视网膜下出血(subretinal hemorrhage,SRH)和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SRH的危险因素包括较长病程、簇型PCV、息肉状病灶不消退、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其治疗方式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光动力疗法、激光、玻璃体腔注气、眼内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玻璃体切割术或联合治疗等方式,其中,黄斑中心凹是否受累和出血时间是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发病年龄较大、白细胞计数较高、天门氨酸转移酶和丙氨酸转氨酶的比值较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长、曾行光动力疗法、有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史、SRH面积大、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PCV患者发生VH的风险高.浓厚的VH通常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鉴于目前PCV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明确、治疗方面也尚未形成共识,需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视网膜下出血玻璃体积血综述

    mTOR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华耘赵新荣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蛋白激酶,在体内主要参与营养水平、生长代谢的调节.mTOR是癌症、衰老和其他代谢相关病理性疾病的重要靶点,参与了增殖、转分化、自噬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眼被认为是具有免疫特权的区域,由于血管系统会影响视力,眼的血管系统位于中心光路以外.眼的许多区域都有将免疫细胞运输至发育不良、受损或衰老有关的病变部位的机制.尽管免疫应答主要是为了修复或保护自身,但是免疫细胞可能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导致炎症或纤维化,进而损害视力.研究证实,mTOR与翼状胬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青光眼、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眼部肿瘤等多种眼病密切相关.目前,mTOR抑制剂通常被用作免疫抑制剂,用于癌症的治疗,但mTOR抑制剂用于眼部疾病的报道尚少.因此,该文就mTOR信号通路在相关眼科疾病中的作用、调控机制、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为相关眼科疾病的病理机制与治疗提供思路,以便后续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翼状胬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角膜新生血管

    铁死亡及铁代谢途径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霍言迪张芮莫亚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以铁沉积和脂质过氧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目前在眼科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视网膜因其本身功能和结构特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而铁死亡已被证明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铁代谢途径作为铁死亡的主要调控方式之一,可通过调控细胞内铁稳态,介导芬顿反应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从而调控细胞铁死亡.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铁蛋白(ferritin,FT)、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FPN1)等铁代谢途径关键蛋白涉及细胞内铁离子的摄入、利用、储存、输出等多个方面,对细胞内铁稳态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控铁代谢途径关键蛋白减少铁沉积而抑制铁死亡,可能成为延缓和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新途径.文章对铁死亡概念、视网膜与铁死亡、铁死亡调控途径、铁代谢途径关键蛋白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铁死亡铁代谢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剥脱综合征和剥脱性青光眼眼底病变研究进展

    张荣沛陈荣新黄丹平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XFS)以眼内异常纤维样物质沉积为特征,临床典型表现为裂隙灯下瞳孔缘和(或)晶状体前囊膜存在灰白色粉末状的剥脱物(exfoliation material,XFM).XFM可阻塞小梁网引起剥脱性青光眼(exfoliaiton glaucoma,XFG),并可通过房水循环进入血液,引起血管性损害.眼底病变视力损伤通常不可逆,XFM可进入眼底微血管及毛细血管,引起眼底结构和血管异常.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以实时、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眼底组织结构及血管病变检查.文章对XFS眼底病变在OCT和OCTA上的表现进行综述.

    剥脱综合征剥脱性青光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眼底病变

    原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宇珊郑晓汾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上皮下生长的非肿瘤性变性组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紫外线照射有关,然而,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显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病毒感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抑癌基因失活、DNA 甲基化等因素已被证实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有关.此外,凋亡和增殖蛋白的失衡、细胞外基质调节剂和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等因素也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均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异常,进而诱发翼状胬肉的形成.然而,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中笔者就当前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进行评述,深入探究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及不同相关因素在原发性翼状胬肉发病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同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生活质量.

    原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

    《眼科学报》诚邀您投稿!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