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眼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学报
眼科学报

葛坚

月刊

1000-4432

eyes@mail.sysu.edu.cn

020-87333099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眼科学报/Journal Eye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医学学术类正式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眼科领域的新进展、新动态,着重报道与眼科临床密切相关疾病的新概念、新技术及理论研究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模态全视场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角膜缘高分辨率成像

    费可意黄远聪陈钰培骆仲舟...
    169-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发细胞级高分辨率、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双模态全视场光学相干层析系统(full-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FOCT),实现角膜缘组织的双模态FFOCT成像.方法:基于Linnik干涉成像原理,利用高数值孔径显微物镜(NA=0.8)及高速平面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相机,设计搭建高分辨率的组织静态结构和内源动态功能成像一体化双模态FFOCT系统;构建基于四相位调制结构影像提取及时域干涉信号动态频谱分析的功能影像重建算法;对人供体角膜缘组织开展各深度层的双模式FFOCT成像有效性验证.结果:搭建的双模态FFOCT成像系统可实现横向分辨率0.5 μm,轴向分辨率1.7 μm,成像视野320 μm×320 μm,相机采集速度100 Hz.系统实现角膜缘组织无外源标记情况下的细胞级分辨率三维结构和内源功能成像,FFOCT静态结构影像清晰显示角膜缘上皮、Vogt栅栏、隐窝、基质、血管及淋巴管等结构,FFOCT动态功能影像突出显示了代谢活跃细胞(角膜缘上皮细胞、免疫细胞等).结论:双模态FFOCT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可提供角膜缘微观结构和活细胞无标记内源功能可视化信息,将为角膜缘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全新的成像分析技术.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高分辨率角膜缘成像

    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学龄儿童量化用眼行为并定量分析近视发生相关因素

    李亮亮蔡晶晶曾胜朱梓奥...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无创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测学龄儿童量化的用眼行为,并定量分析近视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招募佛山市禅城区石湾第二小学三年级及狮城中学小学部五年级的年龄为7~11岁部分学生共171例.所有受试者均按照非睫状肌麻痹主觉验光结果分为近视组108例和非近视组63例,所有受试者均佩戴智能可穿戴设备"云夹",进行为期10 d(2022年9月21日—2022年10月2日)的用眼行为数据(近距离用眼距离、近距离用眼时间、近距离环境光照、有效户外时间)采集.采用t检验比较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儿童在用眼行为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眼行为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用眼行为习惯对近视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为63.2%.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在每天用眼时间、单次用眼时间、用眼距离、白天用眼光照、晚上用眼光照、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及每天有效户外活动暴露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次用眼时间、每天用眼时间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次用眼时间及每天用眼时间均与近视发生呈正相关(均P<0.05).单次用眼时间预测近视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结论:可穿戴设备"云夹"可量化学龄期儿童用眼行为;学龄期儿童近视发生可能与近距离用眼时间有一定相关性;预测模型可结合儿童屈光发育档案,量化近视发生风险,对儿童实现分类管理,及时采取个性化干预.

    可穿戴设备"云夹"学龄期儿童量化用眼行为近视发生相关性

    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病例系列报告与文献回顾

    林树芬钟毅敏朱颖婷肖辉...
    18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Hallermann-Streiff syndrome,HSS)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与文献回顾方法,记录3例确诊为HSS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眼压、裂隙灯、超声生物显微镜、相干光断层扫描、角膜地形图、A超、B超、X线眼眶大小测量等检查结果.随访患者药物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阀植入术的疗效.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9、29和47岁,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最佳矫正视力为0.04-0.5,平均屈光度为+12.1 D,平均眼压为37.7 mmHg,平均角膜直径为9.1 mm,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43 mm,平均眼轴长度为18.13 mm,角膜地形图示平均K1值为56.97 D,平均K2值为60.65 D.眼眶水平径为28.86~31.40 mm,垂直径为30.16~32.90 mm.2例年轻患者为无晶状体眼,伴葡萄膜炎、瞳孔区纤维膜、视盘旁脉络膜萎缩弧.年长患者表现为蓝色巩膜、白内障、房角关闭,眼底表现为青光眼性视杯凹陷.3例患者平均身高143 cm,伴头发及眉毛稀疏、额头前凸、鼻子呈喙状、牙齿发育不全、下颌发育不全.术后平均随访47.7个月(范围:11~84个月),眼压控制,视力与术前一致,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HSS继发性青光眼的眼部病变可表现为小眼眶、小眼球、小角膜、蓝色巩膜、无晶状体、瞳孔区纤维膜、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及视盘旁脉络膜萎缩.对HSS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个性化地选择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青光眼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手术多模态影像学

    近20年热休克蛋白在眼科中的研究进展及趋势:文献计量学研究

    陈雯陈惠谭源刘臻臻...
    199-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003-2023年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在眼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沿趋势.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3年1月—2023年12月26日HSP在眼科领域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VOSviewer及CiteSpaces软件对发文量、国家、机构、期刊、作者、关键词以及学科领域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及可视化.结果:共纳入1 079篇HSP在眼科领域的相关文献,总体发文量处于波动状态.美国(n=394)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n=80)是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期刊.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青光眼发病机制、白内障发病机制及HSP在基因层面的眼科疾病机制研究.研究的前沿主题是青光眼、胆固醇、分子伴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多学科材料科学和细胞生物学学科领域具有最高的中介中心性值,分别为0.60、0.28和0.26.多学科化学(爆发年份:2017-2023年;强度为6.3)是该领域研究前沿涉及的学科.结论:HSP在眼科领域的研究重点是揭示疾病的遗传背景,探究其在青光眼及白内障中的分子机制以及治疗应用.该领域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有赖于多学科的合作.

    热休克蛋白眼科文献计量学热点趋势

    碳点的特性及其在眼科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赵忆菡程亿桐刘柯宇李世强...
    210-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点是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直径一般小于10 nm,具有自发荧光、高生物组织相容性、易于修饰、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眼球因其独特的屏障结构,常规药物停留时间短、穿透性差,通过局部滴眼到达病灶的药物浓度有限,需要增加给药频次以保持药效.另外,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脉络膜新生血管(diabetic macular edema,CNV)等疾病的治疗给药则需依赖于玻璃体腔注射,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有引起潜在并发症的可能,且需多次注射,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优化眼部给药方法一直是眼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碳点的优异特性,碳点在眼部药物递送、眼部成像、眼疾病诊疗中已展现出优秀的应用潜力.本综述将综合介绍碳点的特点及近十年来碳点在眼科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提供关于碳点在眼科应用现状的系统性认识,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碳点荧光眼科学眼部给药眼部成像

    糖基化蛋白修饰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郑竹卿李柯然柏文
    220-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常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特定位置.N-糖基化和O-糖基化是最常见的糖基化修饰类型.与其他翻译后修饰相比,糖基化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包括结构的复杂多样性,生物功能的重要性以及进化上的保守性.糖基化修饰对于蛋白质稳定性、细胞黏附与识别、细胞内信号传导和表观遗传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生物学和发病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糖基化参与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眼表疾病、圆锥角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蛋白糖基化异常可通过诱发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异常免疫应答等改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各种眼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深入研究糖基化在不同眼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相关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综述糖基化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探究调控蛋白质糖基化对眼部疾病的诊疗意义.

    糖基化翻译后修饰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