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铀矿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铀矿冶
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
铀矿冶

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

张飞凤

季刊

1000-8063

yky@bricem.com.cn

010-51674348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云景北里145号

铀矿冶/Journal Uranium Mining and Metallur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核学会轴矿冶学会主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以应用技术为主,兼顾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刊登放射性金属、金银、稀土、稀有和有色金属等矿石的采矿、选矿、冶金及有关矿山地质、物理探矿、矿山测量、安全防护、分析检测、设备仪表、有机材料、环境保护、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科技成果、技术总结、综合评述、工作简报和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铀尾矿库渗滤液综合处理工艺研究

    蒋树武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含铀、锰、氨氮等多种污染物的铀尾矿库渗滤液,采用离子交换法回收铀、电絮凝除重金属和气膜回收氨氮工艺进行综合回收处理.验证了离子交换法回收铀的效果;考察了电絮凝法在不同原水pH、曝气时间和电絮凝时间等条件下,对铀、锰等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研究了在不同氨氮浓度下,气膜对废水中氨氮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树脂对铀的一级去除率可达 95.7%;在不调整原水pH(pH= 7.5)和不曝气的条件下,电絮凝效果较好,电絮凝 5 min出水中的铀和锰质量浓度分别降至 99.79 μg/L和 0.06 mg/L;当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低于 297.00 mg/L 时,经过气膜一次处理对氨氮的去除率大于 99%,出水氨氮质量浓度降至 1.91 mg/L.该渗滤液综合处理工艺可实现铀和氨氮的回收,以及多类污染物的达标.

    尾矿库渗滤液含铀废水氨氮废水重金属离子交换电絮凝气膜

    中国退役铀矿冶设施长期监护中的监测问题探讨

    梁家玮张家豪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退役铀矿冶设施的环境风险隐患,在分析中国退役铀矿冶设施的长期监护重要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期监护的总体方案和实施途径.针对中国退役铀矿冶设施长期监护的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并对后续运行监护工作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提出了关注方向.

    铀矿山退役长期监护环境监测环境风险

    用多孔硅胶从高含氟放射性废水中吸附铀

    欧阳毅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研究多孔硅胶对高含氟溶液中UO2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行为,探索硅胶吸附除铀技术在高含氟放射性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验证各吸附条件的影响.当溶液中ρ(F-)达到 100 g/L时,多孔硅胶对UO22+的静态吸附容量(以干硅胶计)为 31~33 mg/g,高含氟环境对多孔硅胶吸附UO22+ 的影响较小,且多孔硅胶对UO22+ 与F-有较高的选择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可知,多孔硅胶在pH 为 8~9 的环境中,对UO22+的吸附效果最佳.动态吸附试验表明,当进料pH 为 9 时,硅胶吸附柱的工作容量约为 20 倍柱体积.使用 1 mol/L HNO3解吸液可将吸附UO22+硅胶柱中的部分UO22+ 洗脱,解吸液容量约为 10 倍柱体积.硅胶柱用 1 mol/L HNO3 解吸后复用 5~6 次,UO22+的穿透曲线位置基本一致.

    多孔硅胶高含氟溶液放射性废水UO22+F-吸附

    基于熵权法的地勘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影响因素分析

    干雨杭张谦刘啸尘李先杰...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于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某地勘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影响因素,采用熵权法对其 4 家下属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急管理、持续改进、检维修、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职业卫生、安全警示标志是该地勘集团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建议.

    地质勘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熵权法评价指标影响因素

    750kV单回并行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环境研究

    任定高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附录C、D推荐的计算模式对 750 kV 单回并行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环境进行计算与预测.结果表明,经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当导线对地最小高度为 15.5 m时,单回并行线路下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超过 10 kV/m;需将导线对地最小高度提至16.5 m,才能满足 4 kV/m控制限值要求.750 kV单回并行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磁场强度小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 μT),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线路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但其产生的工频电场是电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电场强度控制限值(4 kV/m)是线路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同时也是输变电电磁环境重点控制因素.现场实测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符合性较好,表明采用的预测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性,研究结果可为 750 kV 单回并行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环境监管提供支持.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电磁辐射环境单回并行线路输电线路

    《铀矿冶》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