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研究》编辑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研究》编辑部

王丽娅

月刊

2095-0160

zhsyykzz@163.com

0371-65580157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7号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眼科研究》,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关注国内外实验眼科学发展动态,传播眼科基础研究重大进展,报道眼科实验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临床眼科工作者。本刊国内发行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我国各省份和地区,国外发行在东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的部分国家。本刊期待刊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眼科专科门诊电子病历专家共识(2024)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戴虹
    593-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眼科是专科化程度较高的科室,通用门诊电子病历无法满足其专科特殊业务需求.推行眼科专科门诊电子病历可规范诊治流程,提升病历产出效率,强化慢性眼病的进展监测,辅助诊疗决策.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结合通用门诊电子病历在眼科临床使用的痛点及眼科医生在临床诊疗、科研中的实际需求,经过认真、全面、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制定《眼科专科门诊电子病历专家共识(2024)》,旨在为眼科门诊电子病历的设计、应用和管理提供更加专业、精细和实用的载体.

    电子病历眼科专科门诊临床诊疗科研设计应用管理

    广告目次

    601页

    NADPH氧化酶4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机制

    赵文心张弦覃亚周张明...
    602-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2种小鼠随机分为DM组和非DM组,DM组小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法构建1型DM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分为普通饲料喂养小鼠和添加Nox4抑制剂GKT137831(GKT)饲料喂养小鼠.于DM造模后第16周采用酚红棉线法检测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采用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法评估角膜上皮完整性;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密度变化;采用CellROX荧光探针检测角膜上皮中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角膜上皮中E-Cadherin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变化;采用角膜铺片TUBB3染色法检测角膜中央区神经纤维密度.结果 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40±1.18)和(5.30±1.02)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x4-/-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为(4.19±0.63)mm/min,明显多于Nox4+/+小鼠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饲料喂养小鼠与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23±0.83)和(4.02±0.71)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ox4+/+小鼠非DM组比较,Nox4+/+小鼠DM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升高,角膜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减弱,NF-κB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增强.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与非DM组比较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减弱.Nox4-/-和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上皮细胞中NF-κB蛋白荧光强度均较弱,与非DM组强度一致.角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ox4+/+小鼠DM组中TUBB3染色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低于非DM组,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与非DM组比较无明显减少.结论 Nox4参与了糖尿病角膜病变的致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诱导ROS产物聚集,激活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糖尿病/并发症角膜病变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氧化应激酶抑制剂/治疗作用疾病模型近交系C57BL小鼠

    征稿启事

    612,620,后插1-后插6页

    新型纳米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玻璃体腔注射对食蟹猴眼部的安全性——形态学评价

    张天璐刘一帆沈吟
    613-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纳米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NP-CNTFs)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眼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利用纳米工艺制备包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纳米粒.选取3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单眼玻璃体腔注射10 μl NP-CNTFs(1 μg/μl)作为NP-CNTFs组,对侧眼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组.在注射前、注射后第3天和第7天,对食蟹猴行常规眼前节检查以评估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及前房细胞等眼部症状并评分;采用彩色眼底照相观察眼底情况;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测视网膜形态结构及厚度.结果 所制备NP-CNTFs粒径为(317±3)nm,多分散性指数为0.042±0.015,Zeta电位为(-38.9±0.7)mV,具备较好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相容性.眼前节检查显示,NP-CNTFs组在注射后第3天表现出较对照组稍明显的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和前房细胞,但在注射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NP-CNTFs组与对照组注射后第3天眼前节症状评分分别为(2.67±0.88)和(1.00±0.58)分,注射后第7天分别为(0.67±0.33)和(0.33±0.3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50、1.00,均P>0.05).彩色眼底照相结果显示,NP-CNTFs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第7天眼底均正常,未见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等异常改变.SD-OCT结果显示,NP-CNTFs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第7天均未见明显视网膜组织学改变.NP-CNTFs组和对照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07.67±0.88)和(111.00±3.22)μm,黄斑中央凹厚度分别为(255.67±2.03)和(254.67±3.84)μ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0.50,均P>0.05).结论 新型纳米药物NP-CTNFs在食蟹猴眼内应用的安全性较好.

    纳米粒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食蟹猴安全性评估

    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不同点眼频次兔眼组织药代动力学比较

    王小桐赵欣祖薇沈旭...
    62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兔眼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兔眼单次和多次点眼后在眼组织及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取94只健康新西兰兔.任意选取10只新西兰兔不给予任何药物用于空白组织获取,将剩余8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单次给药组36只和多次给药组48只,雌雄各半,均取左眼为实验眼.单次给药组左眼给予1滴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分别于点眼后0.5、1、3、5、7、10 h收集泪液后进行心脏取血并处死,分别取房水、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脉络膜;多次给药组左眼每次给予1滴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每天3次,分别于连续给药第4和第6天首次给药后0.5 h,第7天首次给药后0.5、1、3、5、7、10h进行心脏取血和眼组织收集.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预处理各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计算实验兔血浆及眼组织中加替沙星的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曲线下面积(AUC)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流动相采用甲醇-0.1%乙酸水溶液(体积比=70∶30),采用正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以环丙沙星为内标物,并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对方法的选择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稳定性进行验证.结合加替沙星对眼部常见感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90),计算各组织和血浆Cmax/MIC90和AUC/MIC90值.结果 加替沙星在各眼组织和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角膜组织中的日间准确度为-1.5%~6.0%,日间精密度≤15%;角膜组织中的提取回收率为92.0%~94.8%,经内标归一化计算得到的低、中、高浓度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均不大于3.3%,单次给药后加替沙星在眼前节和后节组织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分布,AUC0-t从高到低分别为泪液、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巩膜、房水、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和玻璃体,Cmax分别为 94.90 μg/g、7.34μg/g、3.65 μg/g、1.81 μg/g、1.75 μg/g、1.31 μg/ml、0.86 μg/g、0.53 μg/g、0.13 μg/g、0.07 μg/ml,除晶状体、脉络膜和玻璃体液中的Tmax为0.5 h,其余各组织Tmax均为1 h.多次给药第4、6、7天的0.5 h各眼部组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角膜、结膜和巩膜中AUC0-t约为单次给药的2.04、2.12和2.32倍.单、多次给药后进入体循环的加替沙星浓度均低于25.00 ng/ml.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加替沙星眼用凝胶连续用药后在眼前节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房水和脉络膜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均可满足Cmax/MIC90≥10且AUC/MIC90≥30.结论 成功构建快速灵敏的眼组织加替沙星浓度测量方法.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以每天3次点眼连续用药3 d后眼组织可达到稳态浓度,且比单次给药在眼组织浓度升高.局部使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可实现眼部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常见感染细菌的有效治疗.

    加替沙星眼用凝胶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药代动力学

    欢迎订阅《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部
    628页

    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庞金鼎韦振宇曹凯徐西占...
    629-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K)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共4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16日.由2名研究者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完成质量评估和信息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4偏移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4.0软件对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FK的治愈率、治愈时间、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及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项RCT研究,共1 681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治愈率方面,0.2%洗必泰滴眼液、5%那他霉素+伏立康唑(口服)较其他药物显示出更好的疗效,累计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为86.1%和63.3%,且1%伏立康唑滴眼液治愈率低于0.2%洗必泰滴眼液、5%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口服)、0.05%洗必泰滴眼液、0.1%洗必泰滴眼液、5%那他霉素滴眼液+酮康唑(口服)、5%那他霉素滴眼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伏立康唑滴眼液、5%那他霉素+伏立康唑(口服)在治愈时间方面表现最好(SUCRA=66.9%、55.7%);5%那他霉素滴眼液、1%伏立康唑滴眼液和伏立康唑口服三联治疗在改善视力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其他药物(SUCRA分别为74.8%、79.7%).在安全性方面,5%那他霉素滴眼液优于1%伏立康唑滴眼液和0.2%洗必泰滴眼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此次分析可能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结论 0.2%洗必泰滴眼液、1%伏立康唑滴眼液在FK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5%那他霉素滴眼液、1%伏立康唑滴眼液和伏立康唑口服三联治疗对FK患者具有较好的视力改善率及安全性.

    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网状meta分析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填塞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评价

    卢国静杜磊曾思雨邢怡桥...
    638-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联合硅油填充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伴视网膜脱离(R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HMMH伴RD患者52例5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组,均行23G标准三通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其中内界膜(ILM)剥除组18例18眼,术中剥除ILM;ILM填塞组16例16眼,术中将翻转的ILM填塞裂孔;PRF填塞组18例18眼,使用PRF填塞裂孔.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量,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测量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和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DVD);以术后6个月为疗效判定点,对比3个组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结果 术后6个月,ILM剥除组、ILM填塞组、PRF填塞组的裂孔闭合率分别为83.3%(15/18)、87.5%(14/16)和94.4%(17/18),各组间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拟合x2=1.180,P>0.05);各组视网膜全部复位.ILM剥除组、ILM填塞组、PRF填塞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PRF填塞组CMT较ILM剥除组和ILM填塞组厚,各组术后各时间点CMT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术后6个月SVD和DVD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和随访期间各组均未见眼内炎、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ILM填塞组观察到4眼Müller细胞过度增殖,ILM剥除组和ILM填塞组未见Müller细胞过度增殖.结论 PRF填塞联合硅油填充可促进HMMH伴RD患者的裂孔愈合和视网膜复位,改善视力和血流密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内界膜Muller细胞

    眼科常用英文缩略语名词解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部
    6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