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杨芸

双月刊

2096-3920

bianjibu705@sohu.com

029-88327279

710075

西安市锦业路96号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Unmanned Undersea System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水下无人系统学报》(前身《鱼雷技术》)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管,第七〇五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我刊主要刊登水下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论文,主要包括: 水下无人系统相关技术、水下信息网/系统、声学及非声探测系统、水下无人平台、水下预置系统、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无人水面艇(USV)、水中兵器等。我刊为国内多家主流数据库收录,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陆两栖机器人螺旋推进性能研究

    徐鹏飞王子鹏林海龙开艳...
    1063-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水陆两栖运动方式多为轮式或履带式与螺旋桨结合的双系统形态.与之相比,单系统的水陆两栖运动方式因系统复杂度低、运动效率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螺旋推进作为一种单系统水陆两栖运动方式,在沼泽、滩涂等半流体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多年来对其在陆上行驶的研究设计较多,对其在水中行驶的研究较为缺乏.文中对螺旋推进装置的水中性能展开研究,根据螺旋推进的原理,提出螺旋筒的设计方法,采用水动力仿真方法对不同浸没深度下的螺旋筒进行推力计算,发现螺旋筒在 0.9 倍浸没深度时产生的推力最大.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水陆两栖机器人样机开展水中推进测试,结果表明在水中螺旋筒推进状态稳定.进一步的,使用响应面法从螺旋叶片高度、螺距 2 个方面对螺旋筒开展优化设计工作,优化结果较原设计方案可提升 18.2%的推进效率.

    水陆两栖机器人螺旋推进水中性能水动力仿真

    基于声学超材料的鱼雷动力舱段减振方法

    孙旭阳周景军王谦张志民...
    1072-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雷声隐身性能直接影响发射平台的安全性、自身攻击的隐蔽性及线导导引的有效性.目前广泛采用的减振降噪手段在控制鱼雷中低频振动方面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针对鱼雷动力舱段展开了声学超材料减振方法研究.首先,对动力舱段在轴向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特性进行分析,设计了悬臂梁局域共振单元结构,并对该结构的带隙特性及减振效果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动力舱段支承结构,提出基于声学超材料的减振方案.仿真分析发现,声学超材料在相应带隙范围内对振动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某些测点的衰减量高达 11.95 dB.最后,试验验证了声学超材料减振方案的有效性,为解决鱼雷动力舱段中低频振动问题提供思路.

    鱼雷动力舱段声学超材料减振降噪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相关文献导航

    1081页

    通电线圈方式的潜艇磁场模拟研究

    管峰盛兆华
    1082-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电线圈聚磁法因潜艇磁场模拟逼真度高、磁场分布特征和强度可调节、机动性好、环境依赖性低及安全性高等明显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更好指导通电线圈方式潜艇磁场模拟器设计,深入研究其分布特性十分必要.文中给出潜艇空间磁场和任意通电导线空间磁场计算方法,提出分体式三轴正交线圈潜艇磁场模拟工程方案,对比研究该方案磁场与潜艇空间磁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轴正交线圈方式能较好地模拟潜艇空间磁场分布特征,但不能完全反映分布尺度,为潜艇磁场模拟提供了技术参考.

    潜艇磁场模拟三轴正交线圈任意通电导线空间磁场

    水下蛇形机器人建模与运动控制

    李佩娟杨刚郭铁铮鲁洋...
    1091-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下蛇形机器人在复杂水下环境自主游动难问题,设计了一种水下蛇形机器人机构.基于蛇类运动机理建立运动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和中枢模式生成(CPG)的运动控制方法,通过对单个Hopf振荡器模型中极限环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搭建由多个Hopf振荡器构建形成的具有双耦合链条网拓结构的CPG模型,引入模糊控制器与CPG模型一起构成闭环控制网络.对水下蛇形机器人进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样机可实现直线蜿蜒运动、左右转弯运动和U型运动实验,在 3 种运动模式中,水下蛇形机器人不仅拥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能够保持优越的灵活性与机动性.

    水下蛇形机器人模糊控制器中枢模式生成运动控制

    鱼雷聚能战斗部侵彻含水复合装甲理论与试验

    朱奇峰黎勤王团盟尚伟...
    110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合理预测鱼雷聚能战斗部对含水复合装甲的侵彻威力,基于A-T模型和两阶段孔径增长理论,并结合基于虚拟原点理论的侵彻体侵彻过程分析,提出了对含水复合装甲侵彻深度和穿孔直径的理论模型.开展了缩比鱼雷聚能战斗部侵彻含水复合装甲试验研究,其中鱼雷头段分别采用单层铝板和累计一定厚度的间隔铝板模拟,同步开展侵彻威力数值仿真.对理论计算、仿真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相关研究可以为鱼雷聚能战斗部威力快速预测、优化设计以及针对潜艇防护结构尺寸及参数特性的大威力新型聚能战斗部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鱼雷聚能战斗部含水复合装甲理论计算侵彻威力

    典型水下航行器爆炸毁伤动力学特性研究

    严侃
    1108-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研究探讨的大型水下航行器结构的爆炸毁伤特性,不仅对于提高航行器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也对海战中的战术应用和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使用结构化任意拉格朗日-欧拉(S-ALE)算法建立了水下航行器和爆炸模型,总结了水下爆炸下近壁面气泡运动特性.之后探讨了在水下爆炸冲击波和气泡载荷作用下,航行器结构的破坏特性.结果表明,静水压力会扩大爆炸对结构的毁伤.当航行器结构遭遇两发武器攻击时,在一定范围内,水平布置的两爆源间距越大,航行器毁伤越严重.

    水下爆炸水下航行器气泡毁伤特性

    一种高精度水下武器发射内弹道计算方法

    杨春李开福陈炜彬李录甜...
    1117-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下武器气动发射系统,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内弹道计算方法.该方法将高精度理论推导和计算流体力学滑移技术相耦合,对发射过程中的高压气体域运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求解,对水域部分采用滑移网格进行单自由度武器发射仿真,从而实现对内弹道的高精度计算,可弥补理论计算误差偏大和流体仿真成本高的缺陷.对比试验数据可知,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武器出管速度平均误差为 5.6%,发射气瓶截止压力平均误差为 4.0%,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水下武器计算流体力学内弹道气动发射系统

    轮毂比对水下航行器高速泵喷推进器性能影响研究

    甘工昌
    1123-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轮毂比对水下航行器高速泵喷推进器的影响,以比转速 1 920 的叶轮为研究对象,对水下航行器高速泵喷推进器 3 种不同的轮毂比开展数值计算、性能结果分析比对和试验验证.应用Fluent软件,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和SST k-ω模型,预测叶轮的扬程、效率及推力.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不同轮毂比叶轮的性能曲线、空化性能数据及内流场状态.结果表明:叶片表面从叶梢到轮缘的压力梯度逐渐变小,随着轮毂比的增大,叶片上最大静压下降,泵喷推进器的扬程和效率均有所降低,且空化性能下降明显,但在空化状态上优于小轮毂比.研究结果可为水下航行器高速泵喷推进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水下航行器轮毂比泵喷推进器空化

    基于多物理场的海洋智能无人装备探测研究现状

    王宇扬计方鹿绍庆李国楠...
    1131-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无人水下航行器、无人水面艇为代表的海洋智能无人装备具有数量多、体积小、智能化程度高且工作内容广等特点.未来海战任务将大量使用海洋智能无人装备,因此海洋智能无人装备探测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军备和科研内容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对近年来各国海洋智能无人装备探测方法进行综述,涵盖了光、电、磁等新型物理场信息源.对多系统协同探测和多信息全方位感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深度智能算法线谱特征探测的研究现状.在未来,海洋智能无人装备探测将向着智能化、集群化、高精度、鲁棒性以及实时性等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水下目标识别水平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海洋智能无人装备目标识别线谱特征多物理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