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设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姜远海

月刊

1674-1633

cmd_ed@126.com

010-58697365,58694756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号楼36层 3601

中国医疗设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类重要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会刊,已列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并从2001年起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吴阶平副委员长亲题刊名,由全国著名医学工程专家组成编委会,十五年来,杂志出版质量逐年提高,现为大16开,64页精美增装本,月刊。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家专论、研究论文、技术创新、医疗设备原理与使用、仪器设备质控与计量、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仪器设备市场信息、购置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颅内支架价值评估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内支架是治疗颅内动脉瘤以及颅内神经血管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不同类型支架形态结构不同,临床应用范围不同,且不同时期技术特征存在临床价值的代际差异.为此,针对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辅助或颅内动脉硬化扩张的颅内支架产品,建立颅内支架价值评估专家共识,总结关键的颅内支架分类属性,形成临床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验证该体系的可操作性,为临床选择和使用颅内支架产品提供指导.

    颅内支架价值评估动脉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专家共识

    步态周期中"8"字绷带外固定对微创治疗拇外翻术后截骨端动态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曹旭含熊冰朗孙承颐孙旭东...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拇外翻足底压力生物力学模型,研究"8"字绷带外固定系统在拇外翻足术后动态力学环境中的足底应力力学数据分布特点及其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将同步的三维运动测试与地面垂直反力相应的时相结合,获得足部3个不同的角度,并对术后足踝部分在步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在微创治疗拇外翻术后"8"字绷带外固定有限元模型中实施加载及约束,对步行周期状态过程中各个工况时期位移及截骨端用力的情况进行计算(足跟着地时期、支撑时期、加速蹬离时期),进而对该手术步态周期中固定截骨及移位端应力的不断变化进行探究.结果 中足跟着地期工况,第一跖骨截骨端最大总应力为0.118 MPa,第一主应力位于Z轴方向,为-0.116620 MPa;截骨端的最大总位移为0.447 mm,最大位移发生在X轴上,为-0.446 mm,位移方向与X轴相反,提示向外侧移位.加速蹬离期工况,截骨端最大总应力为1.485 MPa,第一主应力为-1.467620 MPa;截骨端的最大总位移为1.667 mm,最大位移发生在X轴上,为-1.658 mm.全足支撑期工况与蹬离期方向相同,数值次之.结论 在步态周期中,第一跖骨截骨端所受应力以压应力为主,位移主要是截骨远端向外侧移位.术后"8"字绷带外固定能够保证步态周期中微创治疗拇外翻术后截骨端的动态稳定,增加截骨端压应力,促进截骨端愈合.

    拇外翻步态周期有限元绷带外固定截骨端动态稳定性

    CT扫描中非标准定位像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影响的模体研究

    卞红丽胡梅孙小磊陈骥梁...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模体实验探讨非标准定位像对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包含模体的标准定位像扫描模体并获得基线组图像,利用包含模体、注射器的非标准定位像扫描模体并获得非基线组图像.比较2组图像的质量参数:噪声、CT值线性(3种材料:特氟隆,聚乙烯,空气)、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比较2组扫描协议中的剂量相关参数:有效毫安秒(Effective Milliampere Seconds,eff.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结果 噪声方面,基线组显示低于非基线组(P<0.05);CT值线性方面,基线组较非基线组更接近标准CT值(P<0.05);密度分辨率方面,基线组可识别的最小孔阵直径显著小于非基线组(P<0.05);2组空间分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f.mAs和CTDIvol在2组扫描协议的比较中,非基线组均高于基线组(P值均<0.05).结论 螺旋CT扫描中标准定位像的使用可以较低辐射剂量来满足图像质量要求;非标准定位像的使用既提高了辐射剂量,也损害了图像质量.

    螺旋CT扫描模体成像图像质量辐射剂量

    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医用超声设备寿命预测研究

    吴一未张晔王文杰金伟...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医用超声设备寿命预测方法,解决传统医用超声设备寿命预测过程中不能对设备退化过程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导致预测模型参数不能实时更新、预测精准度下降的难题.方法 首先将医用超声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正常退化状态和非完美维护退化状态,分析设备退化过程,并依据医用超声设备的退化过程建立寿命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极大似然理论计算模型中的退化参数,并根据实际退化数据随机更新模型参数,获取更符合设备实际退化过程的寿命预测模型;最后利用改进粒子滤波算法求解该模型,获取医用超声设备寿命预测结果.结果 利用本文提出方法建立的模型决定系数在0.80以上且更接近于1,具有较高的医用超声设备寿命预测准确度,均值为88.5%.结论 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在医用超声设备寿命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识别设备故障发生的早期迹象,提前采取维修或更换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设备损坏和停机.

    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医用超声设备寿命预测退化过程模型参数更新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激光消融仿真模型研究

    徐蕾江雪娇梁慧珊
    32-3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激光消融数值仿真模型,确定针对脑肿瘤的激光消融治疗方案,以及确定消融时间、激光功率和金纳米颗粒水溶液对激光消融的效果影响.方法 建立简化的脑肿瘤几何模型,通过蒙特卡罗计算方法模拟脑组织中的光子分布,确定激光能量沉积;再用Pennes生物传热模型计算嵌入在圆柱体人脑组织中球体肿瘤的温度升高过程;将Arrhenius积分与传热模型相结合,计算组织的热损伤,确定激光消融方案.在热损伤范围超出肿瘤体积的模型中引入金纳米颗粒,探究金纳米颗粒对减小周围健康组织损伤的可行性.结果 增大激光功率或消融时间升高了消融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且增大了热损伤范围.对于本研究假定的直径为10 mm的球体脑肿瘤,当消融时间为300 s、激光功率为3 W以及消融时间为180 s、激光功率为5 W时球体肿瘤被完全消融.在肿瘤中注射金纳米颗粒,假设金纳米颗粒在肿瘤中均匀分布,选取消融时间为180 s、激光功率5 W的消融组合且不添加金纳米颗粒时,热损伤的体积为1.98 cm3,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率为2.96%;同样的组合添加金纳米颗粒后的热损伤体积为0.95 cm3,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率为0.8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数值仿真模型对确定激光消融参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激光功率和消融时间的增加可以增大热损伤体积,提高消融的最高温度,同时,添加金纳米颗粒可以减少对健康组织的热损伤.

    脑肿瘤蒙特卡罗方法激光消融数值模拟生物传热

    关节植入物表面多孔涂层形貌结构和耐磨性能的检测研究

    李帆王常斌高娜梁金奎...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关节植入物表面不同工艺多孔涂层的形貌结构和耐磨性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3种等离子喷涂钛涂层样品、1种钛珠烧结涂层样品和1种3D打印多孔涂层样品,按照YY/T 0988.14-2016在金相显微镜下对涂层纵截面的多孔结构进行分析,测量多孔结构的孔隙率和孔隙截距;按照ASTM F1978-22测试样品的耐磨性能,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涂层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分析不同工艺和孔隙结构涂层的磨损行为和磨损机理.结果 几种涂层的孔隙率在30%~60%范围内,孔隙截距在100~510 μm之间,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法规要求,钛珠烧结涂层和3D打印多孔涂层的孔隙连通性优于等离子喷涂涂层;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磨损过程为颗粒脱落伴随着磨粒磨损,钛珠烧结涂层和3D打印多孔样品的磨损过程主要为磨粒磨损.结论 耐磨性能的差异与涂层工艺、孔隙率和结构形式存在显著关系.

    等离子喷涂3D打印涂层形貌耐磨性能

    调强放疗与容积弧形调强放疗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分次内位移误差的影响研究

    黄文峥林海涛孙航标贺旭伟...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在应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中的分次内位移误差大小,并研究体位固定时增加腹部热塑膜能否减少分次内位移误差.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6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技术不同将其随机分为IMRT组(n=30)和VMAT组(n=30);在2组中各随机选取15例患者在体位固定时增加腹部热塑膜,按照固定附件是否采用腹部热塑膜分为常规组和腹膜组;以计划靶区为主要配准区域,应用锥形束CT灰度配准算法分别比较IMRT组与VMAT组、常规组与腹膜组的分次内位移误差大小.结果 经独立样本t检验,VMAT组的治疗时长显著小于IMRT组[(4.17±0.86)min vs.(9.69±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Wilcoxon秩和检验,VMAT组的患者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分次内位移误差均小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独立样本t检验,常规组的治疗时长与腹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Wilcoxon秩和检验,腹膜组患者在x、y方向分次内位移误差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z方向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使用VMAT相比于IMRT,患者的分次内位移误差更小,在体位固定环节增加腹部热塑膜可减少患者x和y方向的分次内位移误差.

    乳腺癌放射治疗分次内位移误差调强放射治疗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

    伽玛刀、IMRT、VMAT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剂量学分析

    刘晓王凯陈嘉炜胡范祥...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行伽玛刀、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差异,探讨3种放疗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进行放疗的19例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伽玛刀、固定野IMRT和VMAT治疗计划,其中固定野IMRT和VMAT分别设计靶区均匀剂量计划和靶区同步增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计划(SIB-IMRT、SIB-VMAT),且要求处方剂量包含95%体积.评价参数包括低剂量区V5、脑部放射坏死指标V12、靶区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靶区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以及梯度指数.结果 5种治疗计划中,SIB-IMRT的V5低于固定野IMRT和SIB-VMAT(P值均<0.05);伽玛刀的V12最低(P值均<0.05),SIB 计划比常规计划(SIB-IMRT vs.固定野IMRT、SIB-VMAT vs.VMAT)的V12低(P值均<0.05).固定野IMRT与VMAT、SIB-IMRT与SIB-VMAT靶区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优于伽马刀(P<0.05).伽玛刀与SIB-IMRT、SIB-VMAT靶区的HI和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伽玛刀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更好,对于复杂靶区适形度稍差.固定野IMRT和VMAT适形度更高,其中,SIB-IMRT、SIB-VMAT能达到类似伽玛刀的靶区剂量分布,且正常脑组织受量较常规调强放疗更低.

    伽玛刀调强放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高级别脑胶质瘤剂量学

    投稿须知

    54页

    基于多源特征智能融合技术在乳腺癌识别中的应用

    王龙琦周学超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多源特征融合技术结合限制内存-拟牛顿法-反向传播(Limited-Memory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Back Propagation,L-BFGS-BP)神经网络模型,以期为乳腺癌筛选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收治的388例乳腺癌确诊患者及同时期收治的288例非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从生物遗传学、临床特征、血清标志物、影像学等方向收集并整理多源特征集,建立L-BFGS优化算法及L-BFGS-BP模型.结果 相对于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模型,L-BFGS-BP模型测试准确度分别提高了8.07%、13.55%、3.55%和8.3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度分别提高了9.12%、16.42%、7.50%和7.1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BFGS-BP模型在召回率、F1分数方面亦有相同的结果.结论 L-BFGS-BP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优化能力,预测能力较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多源特征乳腺癌生物遗传学L-BFGS-BP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