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疗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疗装备
医疗装备

马永春

月刊

1002-2376

YLZBZZS@126.com

010-62016364,62386155

100011

北京北三环中路2号

医疗装备/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Devic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卫生部所属一级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会刊,是国家级重点媒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洗站故障分析

    蒋会仙李增琴李明超
    112-113,116页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故障分析

    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CT故障维修四例

    邵亚兵
    114-116页

    飞利浦Brilliance64排CTE-stop维修维护

    优质护理在无痛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夏欢徐兰萍
    117-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无痛肠镜检查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无痛肠镜检查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每组75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配合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RR、SpO2、SBP、DBP、HR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配合度及诊疗后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以使无痛内镜检查患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

    无痛肠镜检查优质护理常规护理生命体征

    川崎病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胡静杨菁杨丽萍
    120-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和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96 例川崎病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分析川崎病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川崎病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1.04±12.1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与患儿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文化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医疗费用来源、家长年龄、工作状况、居住地与川崎病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患儿关系为母亲、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消极应对是影响川崎病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受文化程度、与患儿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对方式影响.

    川崎病文化程度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

    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的应用效果

    李瑞莺张岩红王夏萍王军杰...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Heider平衡理论构建的护理干预方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7-12 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 100 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Heider平衡理论干预,均干预 12 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采用慢性疼痛分级量表评估),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评估),口腔行为(采用口腔行为检查表评估).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慢性疼痛分级量表评分、口腔行为检查表评分以及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ider平衡理论干预有助于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疼痛,纠正口腔不良行为习惯,降低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Heider平衡理论干预口腔护理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应用自控镇痛泵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聂铃陈军高晓艳黄琳娟...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晚期胃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4 年 1 月医院收治的 60 例胃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NRS),癌因性疲乏程度(PFS-R)、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质量(PSQI)、生活质量(EORTC QLQ-C30)情况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两组NRS、PFS-R、HAMA、HAMD、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缓解应用自控镇痛泵晚期胃癌患者癌痛及癌因性疲乏,亦可减轻疼痛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晚期胃癌针对性护理睡眠质量自控镇痛泵癌痛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王娟朱元王薪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后疲乏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医院收治的104 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制问卷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MHD患者透析后发生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 例MHD患者中,71 例患者发生透析后疲乏.单因素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透析中有无发生低血压、食欲、睡眠质量、超滤量与MHD患者发生透析后疲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原发病、透析频率与MHD患者发生透析后疲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3 年、透析中发生低血压、食欲差、睡眠质量评分>7 分、超滤量≥目标体质量的 5%是影响MHD患者发生透析后疲乏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发生透析后疲乏与透析时间、透析中有无发生低血压、食欲、睡眠质量、超滤量密切相关,临床需重视上述因素对透析后患者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后疲乏影响因素护理措施

    基于归因分析理论的护理策略对剖宫产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王晓芳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归因分析理论的护理策略对剖宫产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 80 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 例)、观察组(40 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基于归因分析理论的护理,均护理至出院.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角色转换能力及满意度.结果 出院当天,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母亲角色适应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采用基于归因分析理论的护理可提高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况,提升角色转换能力及满意度.

    剖宫产归因分析理论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

    以消化道出血风险评分为导向的分级护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影响

    郑艳夏娟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消化道出血风险评分(GBS)为导向的分级护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至 2023 年 10 月医院收治的 86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GBS为导向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再出血风险、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结果 干预3、7 d后,观察组GB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SF-36 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GBS为导向的分级护理可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风险评分分级护理再出血

    警戒值理念下设置儿科心电监护仪报警阈值对患儿病情监护及误报警率的影响

    曾路梅曾美英
    140-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警戒值理念下儿科心电监护仪报警阈值设定对患儿病情监护及误报警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1 月医院收治的 60 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成人报警阈值,观察组实施基于警戒值理念的心电监护报警阈值.比较两组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再报警率、平均报警处理时间、病情监护舒适度、病情观察及时性.结果 观察组误报警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报警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报警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监护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观察及时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警戒值理念的报警阈值设置,可有效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缩短医护人员处理报警时间,确保患儿病情监护安全.

    警戒值理念儿科心电监护仪病情监护误报警率报警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