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和少英

双月刊

1672-867X

ynmdxb@163.com

0871-65137404

650031

中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民族学、社会学、少数民族哲学、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内容注重民族特色,强调理论深度,关注学术前沿,面向全国社会科学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少数民族的理论研究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性别平等视域下新时代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意蕴和发展指向

    苏映宇
    9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性别平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向.既有文献概从经济发展或治理维度关注共同富裕的推进,基于性别视角的嵌入研究较少.从理论来看,性别平等和共同富裕共生于历史发展特定阶段,性别平等惠及共同富裕的高质量推动;从实践考量,性别平等和共同富裕亦有互动逻辑,共同富裕有其性别平等图景,需要发挥女性力量和提升性别平等的战略定力.同时,面对当下各种发展不平衡积弊下的性别发展不充分问题、人口新政下的女性隐性发展成本提升、女性发展短板等挑战,共同富裕新策更需要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从理论建构、发展基础、制度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加以破解.

    性别平等共同富裕国家治理发展指向

    多层次社会资本与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

    许兴龙周绿林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多层次社会资本内涵,将其划分为个体家庭结构型、个体家庭关系型和个体家庭认知型社会资本,村庄公共社会资本和村庄团体社会资本,通过OLS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多层次社会资本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多层次社会资本对东、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全样本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多层次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多层次社会资本对不同省域间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③村庄公共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东、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村庄团体社会资本对中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

    社会资本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地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分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

    李运华姜腊
    12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尤其是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响应,相继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通过对15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政府综合使用了需求型、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但也存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短缺、供给型政策工具总量偏少、环境型政策工具数量较多和次级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未来应根据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三大类政策工具的结构,优化次级政策工具结构,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

    明代西南边疆历史的动态呈现及方法论价值——基于《明朝统治下的西南人群与历史》

    王准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统治下的西南人群与历史》一书,从明代西南地方社会本身出发,通过僧人、士人与土官三种不同人群,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大理地区各阶层适应明王朝相关政策、维护自身利益并重构本民族地方势力的过程,展示明王朝与大理地方社会之间在合作与冲突之中最终达到相对平衡与稳定的曲折、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于"典范民族史"以中央王朝为中心的视角,本书以地方人群为关键因素,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人群所经历的各种历史事件,凸显各民族交通、交流和交融的的历史现场,说明发掘和还原边疆历史、社会自身的复杂性的必要性,有助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实现研究范式的多元化.而从地方社会历史出发,动态展现某一地区有关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方法,也能为提高民族工作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帮助.

    连瑞枝明王朝西南地区边疆历史方法论

    从台湾例到海疆缺:清代海疆治理下的台湾职官选任制度发展

    戴龙辉
    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台湾职官选任制度的创制与发展,是清朝统一疆域形成与海疆治理深化的表现.清廷收复台湾后,为解决"缺官"问题创制台湾例;清中期,海疆治理深化,台湾例逐渐与沿海缺融合形成海疆缺,并不断对海疆缺进行调整完善,更加注重治理成效.台湾例的不断发展,对沿海各省职官制度产生了影响,并最终融合成为适应海疆治理整体性的职官制度体系.清末,海疆危机突显,台湾海疆缺虽积极因应,但终因台湾的丧失而被撤销.有清一代,台湾职官选任制度针对其复于远海的特殊自然环境与番民共处的复杂社会情形,确定了"人地相宜"的制度宗旨,通过"拣选题补""俸满优升"的制度原则,在台湾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职官治理体系,大大提升了清政府在台湾的治理能力,推动了国家治理一体化的进程.

    清代台湾职官选任海疆

    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聂迅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朝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通常以推行、移植内地基层社会组织,使其发生结构性变革.清代改土归流后土司地区里甲(保甲)、汛塘、义学的设置与运转,使该地区原有的社会组织施行受到国家权力制约.当国家权力在边疆地区基层社会受阻之时,王朝国家则适当保留少数民族固有社会组织结构,承认其存在合法性,在形式上进行适当改革,以发挥边疆地区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效能.这对新时代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提供重要历史借鉴.

    社会治理基层组织重构改土归流清代

    征稿启事

    封3页